陶莉莎
一個喜歡讀書的人,無論走到哪里,都會看到可以學習的內(nèi)容。就是在語文課本里,一些不為人注意的地方,都可以學到別人學不到的知識。比如,課本下面的注釋,便是應該關注的內(nèi)容。
課文編者費了一定的心血,為課文編寫了較為詳備的注釋,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好這些課文??墒且恍W生在閱讀時卻視而不見,不認真去讀它們,更談不上研究它們,使這些注釋成了多余的擺設,這實在是一種不良的閱讀習慣。殊不知,在讀書時認真閱讀課文注釋,不僅可以免去查檢生字新詞之苦,免去理解分析課文中深奧語句之勞,而且對較為透徹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尤有裨益。語文課文下邊的注釋,按它們的作用來分,可分為三類,即“提示性”注釋、“說明性”注釋和“詮釋性”注釋。
一、提示性注釋
這類注釋主要著眼于篇,多是交代課文的出處,簡介課文的作者。比如,《如夢令》一課,第一個注釋就是“選自《漱玉詞》。如夢令,詞牌名。李清照(108——?),號易安居士,宋朝濟南(現(xiàn)山東省濟南市)人。著名的女詞人?!庇袝r提示寫作的時代背景,概述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如,魯迅寫的《“友邦驚詫”論》一文,第一個注釋就具備了上述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反動政府對內(nèi)‘圍剿工農(nóng)紅軍,瘋狂鎮(zhèn)壓和破壞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抗日救亡運動,對外推行‘絕對不抵抗的投降賣國政策。這些,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各地學生紛紛到南京示威請愿,堅決要求出兵抗日。國民黨反動政府屈從于帝國主義的壓力,竟逮捕和槍殺請愿學生,并發(fā)表通電對愛國學生運動大肆污蔑。魯迅在本文中痛斥國民黨反動派污蔑愛國學生的無恥讕言,揭露了帝國主義‘友邦妄圖瓜分中國的險惡用心,戳穿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對內(nèi)鎮(zhèn)壓、對外投降的奴才嘴臉?!弊x了這個注釋,學生就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及思想基調(diào)。忽視了這些,自然就無法及時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說明性注釋
這種注釋有時交代引文的出處,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注釋:“仁者看見仁的方面,智者看見智的方面。指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的結論就不同。語出于《周易·系辭》?!庇袝r介紹詞句中涉及到的人物、歷史事件、地域名稱等。如,“水滿金山”的注釋:“《白蛇傳》故事里的一段,也叫‘水漫金山。因為法海把許仙藏起來,不讓他和白蛇娘娘團聚,白蛇娘娘就用法力發(fā)起大水來淹沒金山寺,想迫使法海把許仙放出來。”這些典故與歷史故事,很多在課本里是不會涉及的,即使涉及了,也只是一筆帶過,然而細心的學生,則可以通過這種注釋,了解典故與故事的來龍去脈。這些內(nèi)容,用到學生的作文里,或許還是別人想不到的新素材。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生通過閱讀注釋來掌握作文的寫作素材,其實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三、詮釋性注釋
這類注釋主要著眼于字音、詞義、句意,其中有的只是給不必釋義的生僻字或容易讀錯的字釋音,如,“蠡,念lǐ”;“系,念jì”。有的是解釋詞語的本義或引伸義,如,“餌,原來泛稱服食的東西,這里指藥餌”。詮釋詞語的本義時,往往用“原指”“本指”“原意是”“原是”等詞語;詮釋詞語的引申義時,往往用“這里指”“這里是”“這里用來”等提示語;詮釋詞語的比喻義時,往往用“形容”“比喻”等提示語。如,“凄然,形容悲傷難過的樣子”,“鴻鵠,天鵝,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在詮釋詞語的借代義時,提示語又往往運用“借指”等。不得不說,如果不讀這些注釋,不用說字詞的含義,就是讀音也不一定弄得準。而恰恰是這些字詞,正是學生需要積累與掌握的一些重要字詞。細心的學生一定發(fā)現(xiàn),中央電視臺里“漢字聽寫大會”里的一些字詞,便是從這里來的。只是由于學生平時忽視了閱讀與積累,在書寫與朗讀時才有了似曾相似卻讀不出來、寫不完整的痛苦感。
如果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注意閱讀課文注釋,又注意對注釋進行對比分析,那么學生的閱讀效果必定更好,閱讀水平也會在無形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