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史詩,通過音樂折射了不同民族精神的沖擊與融合,把二十世紀初葉那一代人的奮斗與激情,用宏大優(yōu)美的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成為一個時代精神的真實寫照。這部著作歌頌了人類的精神生活,它不僅僅是克利斯朵夫一個人的故事,它也是千千萬萬人的心靈歷程的寫照,是真正的英雄的頌歌。它贊揚著這樣一種精神:光明終將戰(zhàn)勝黑暗,盡管其間要經(jīng)過眾多曲折,但光明必將勝利。
傅雷從西方文化中拿來一種可貴的異質(zhì):力的頌揚。貝多芬與近代世界之貝多芬——約翰·克利斯朵夫,他們雄強的個性,對大多萎弱的生命,自是一種補給。正是出色的傅譯,使《約翰·克利斯朵夫》哺育幾代學人,功不可沒。
傅雷在陰霾蔽空的抗日時期,譯出《貝多芬傳》與《約翰·克利斯朵夫》,當不是無所用心于世的,表現(xiàn)了譯者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氣節(jié),像普羅米修斯把火種盜給了人類一樣,他為中華民族出了一份力,做了一份貢獻。事實上,這兩本書,給處境險惡的知識青年,帶來了光明,指引他們沖出黑暗的包圍,開始勇敢地迸發(fā)。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個人物,可以認為是法國文學中最有生命力的人物;《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小說,無疑也是法國文學中最有生命力的作品。傅雷先生自己說過“他受這本書影響很大”。誠然,“翻了他一百二十萬字的長篇免不了受影響”,小至行文方面,一九四五年辦《新語》半月刊,覺得自己“寫的文章每句脫不了羅曼·羅蘭的氣息和口吻”!“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以為改變自己氣質(zhì)、陶冶自己性情的養(yǎng)料。而且,此書對譯者一家也影響至大。傅家子弟從小熟讀克利斯朵夫,傅聰“小時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兒媳還沒過門,已在閱讀這部巨著!哪個孩子纏于煩惱,做父親的便建議“多聽聽貝多芬,多念念克利斯朵夫幾段艱苦的事跡,可以增加你的勇氣?!狈降谝粌阅┝耍呙摳チ姨貎叭灰桓蓖袪査固┟婺?,指著天邊顯現(xiàn)的朝陽說:“對這初升的日頭,得抱著虔敬的心……便是像今天這樣灰暗愁悶的日子,你也得愛……現(xiàn)在是冬天,一切都睡著了。將來大地會醒過來的。如果你是好人,一切都會順當?shù)?。干嗎要為做不到的事悲傷呢?一個人應當做他能做的事……竭盡所能……英雄就是竭力做好他所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這一點?!钡览黼m淺,卻激勵我們凡事竭盡全力,發(fā)掘潛能,增長才干。
傅譯羅曼·羅蘭——這六個字,今天看來平淡無奇,焉知其中還隱伏禍機。此譯予譯者以早期的榮名,中年的困頓,晚年的罹難。正當譯者的事業(yè)和活動進入高峰時期,反右派斗爭不期而至。運動中,有些青年學生“犯了錯誤”,挖思想根源時,發(fā)覺受了克利斯朵夫的影響。面對大量這樣的事例,該書的譯者當然難辭其咎。再加上些別的言論,傅雷先生由此余生憂患。“節(jié)場”上轉(zhuǎn)了一圈,鎩羽而歸,還是走進書房。視患難如無物,他自稱“只要一上桌子,什么苦悶都會暫時忘掉”,仍以堅毅的秉性,每天譯書不輟。辭別了一度的煩囂,又獲得一份寧靜的反思,氣度從貝多芬式的精神,轉(zhuǎn)向東方式的恬淡與澄明。
克利斯朵夫的啟示
克利斯朵夫無疑是成功的,他經(jīng)歷的一切不可能用短短一篇文章去概括,他的苦難經(jīng)歷使他成了后來的音樂巨匠。他帶給世人的精神財富是不可估量的,克里斯朵夫用他的行動向世人證明:光明永遠不會被黑暗遮蔽。
▲光明遲早會到來
克利斯朵夫在面對外來敵人——生活和愛情給予的磨難時,他的內(nèi)心也被憤怒的敵人所控制,但他不害怕,不墮落,知道光明遲早會到來;黎明前是最黑暗的一刻,但終究無法阻止新的太陽升起。
▲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保持活力
羅曼·羅蘭的整篇文章中都充斥著“創(chuàng)造才是歡樂”的理念,不論克利斯朵夫遭受什么樣的磨難,他的音樂總是在不斷地更新,這也促成了他音樂上的成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說:“我曾經(jīng)奮斗,曾經(jīng)痛苦,曾經(jīng)流浪,曾經(jīng)創(chuàng)造。讓我在你的懷抱中歇一歇吧。有一天,我將為新的戰(zhàn)斗而再生!”他從未停止自己對音樂的執(zhí)著追求,從未停止為他的音樂注入新鮮的血液。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保持永遠的活力。
▲永無止境的奮斗
藝術(shù)家的生命也許短暫,但藝術(shù)卻是永恒的。當克利斯朵夫想歇一歇的時候,他的音樂仍然在影響著世人,他音樂中的感情仍在感動著世人。世上沒有所謂的圓滿,我們只能不斷地去追求圓滿。生活的磨難,愛情的失意都讓克利斯朵夫的人生充滿坎坷,但也讓他的藝術(shù)充滿了永恒的魅力。他憑借堅持不懈的奮斗,永無止境的追求為當時蒼白、麻木、貧血、憔悴的音樂界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我們應該始終保持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始終走在追夢的途中。
——《愛情與苦難打造的音樂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