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泠
紅唇褪色之前
——讀畢淑敏的《世界如錦心如梭》
文/西泠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曲線是怎樣的?是舒緩的曲線?或是如心電圖一樣反復波動,直到變成直線?還是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斷崖式下跌?
畢淑敏在《預約死亡》中提到,進入臨終關懷醫(yī)院后,平均住院時間是13.7天。也就是在2個星期內,絕大部分人都會死去。如果一個人活到70歲死去,那這2個星期在他的生命里只占0.05%。生命的斷崖來得突然又不可抗拒。
普通人對死亡會是什么態(tài)度?
拉扎洛夫先生的妻子死于癌癥,去世的時候在監(jiān)護室里,全身插滿了管子,戴著呼吸機??吹竭@個情景,他堅決地對兒子說,太痛苦了,自己絕不要這樣,要死得有尊嚴。
60歲時,他被診斷出患了轉移性前列腺癌,已經擴散到胸椎。如果非得要手術,就必須打開胸腔、切出一根肋骨、拿掉一葉肺葉、切掉脊椎處生長的腫瘤包塊,用丙烯酸黏合劑重建椎體。即使成功,也只能再多活幾個月,也許會有嚴重的并發(fā)癥,也可能無法自主排便和站立。這時的拉扎洛夫先生說:“我要手術,我想活?!笔中g成功了,但是他在手術之后只活了14天。和他的妻子一樣,躺在監(jiān)護室里,插滿管子,戴著呼吸機。拉扎洛夫先生前后的態(tài)度完全不一樣。他受過高等教育,又在市政廳工作,他的行為幾乎都是出于深思熟慮??墒撬谝娮C了妻子死前痛苦后,在真正的死亡來臨之際,他還是怕了。死亡來得太突然了,他還沒活夠,他還有太多的遺憾。
我們從出生開始,便在一刻不停地攀登。無法預料生命的斷崖何時出現(xiàn)。唯一能夠把握住的,只有此時此刻。如果明天就從懸崖上墜落,那今天就應該牽著愛人的手,看遍山頂上最美的風景。
畢淑敏說如果有愿望,就要立即出發(fā),別給人生留遺憾。也許是因為她年輕時在西藏有過瀕死的經歷,這句話說得格外情真意切。
2008年,她用自己的稿費,花了114天完成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成為中國大陸首次環(huán)球航海的公民。2014年,她吃了各種預防黃熱病、霍亂、惡性瘧疾的藥物之后,坐上非洲之傲的蒸汽列車,完成了非洲三萬里的旅行。2016年,我們完成了這本書的初稿,發(fā)到她郵箱,原本隔天就會回復的畢淑敏老師過了許久才回復:“我正在南極,這里信號不好?!笔潞笪覀儾胖?,那時候她正準備穿越魔鬼西風帶,那里有常年7級以上,有時甚至高達12級的大風。
那時她65歲了。
畢淑敏說:我現(xiàn)在去了70多個國家。70歲之前,我還想去更多的地方,少給人生留遺憾。
看著《世界如錦心如梭》的目錄,就像一張愿望清單,畢淑敏用她的腳步畫上一個個圓滿的鉤,帶著愉悅和成就感。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活過。想想自己的愿望清單,活得更腳踏實地,更瀟灑一點吧。就像黑澤明的電影《生之欲》插曲《貢多拉之歌》:人生苦短,少女啊,快去戀愛吧。誰都不知明天事,趁熱情還未冷卻,趁紅唇尚未褪色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