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
摘要:西漢是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史上最強盛時代之一。國力強大,開疆拓土,經(jīng)濟繁榮以及積極的文化政策等因素促使文人們產生新的文學訴求和審美態(tài)度,賦的創(chuàng)作盛極一時,創(chuàng)作數(shù)量和藝術成就都成為文學藝術典范。西漢賦中的植物描寫獨具價值和特色,西漢賦中的植物描寫有三種方式,通過這三種方式對植物的描寫,表現(xiàn)時代境遇中文學創(chuàng)作視域的開闊和審美風格的形成。
關鍵詞:西漢;漢賦;植物
西漢賦中植物描寫有三種方式:一種以植物名稱命題,以吟詠單個植物為作品主線,多為詠物小賦;一種不以植物命題,植物為一種材質,具體描寫,植物是作品旨意和情感表達的載體;還有一種通過大量鋪陳不同種類、不同名目的植物,構成主題表達的輔助手段,以漢大賦中最為常見,形成以類相綴的鋪陳特點。
《全漢賦》收錄西漢辭賦家23位,辭賦作品67篇,存目12篇,殘篇5篇。其中以植物為題有枚乘《柳賦》、司馬相如《棃賦》、孔臧《楊柳賦》、劉勝《文木賦》,司馬相如《棃賦》為殘篇,僅存一句,所以保存和流傳完整的西漢賦作中僅有三篇以植物為題的賦。鄒陽《幾賦》、劉安《屏風賦》、王褒《洞簫賦》等賦作中,不以植物命題,但植物是文章中心線索,擔當文章主旨的表達、意義的升華。有些賦作內容中有涉及,有枚乘《七發(fā)》、《梁王菟園賦》,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揚雄《蜀都賦》、《甘泉賦》等篇目,植物在整個作品中被大量的鋪陳,分門別類聚集出現(xiàn)。西漢賦中所描寫的植物分為三大類,即花草、樹木及谷物。運用最多的植物是樹木類,其次是花草類,最次是谷物類,花草類中香草占大多數(shù),花卉不多見。每位作家所描寫的植物都有不同,少有重復,即便是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中也沒有慣用的植物。
一、以植物命題的賦作
枚乘《柳賦》描寫兔園忘憂館的柳樹,寫柳樹生機勃勃的枝葉和姿態(tài),后大幅寫到梁王舉辦宴會的盛況,末尾以自謙之辭作結。孔臧《楊柳賦》集中筆墨描寫作者栽培柳樹的回憶以及柳樹生長過程,突出柳樹的婀娜和茁壯。后又稱頌柳樹,自己得到了柳樹庇護才能在酷暑中享有一絲清涼,表達對柳樹的感激和喜愛之情。這篇賦與枚乘《柳賦》有相似之處,都寫柳樹,突出柳樹的美好姿態(tài),穿插了宴飲場面描寫,但枚乘《柳賦》是宴會贊歌,而孔臧《楊柳賦》更多是個人情志抒發(fā)。劉勝《文木賦》吟詠文木,從動靜兩個方面寫了文木高大形態(tài),后半部分極盡鋪陳文木紋理的斑斕與制成器具后的卓越品質,突出“巧匠不識,王子見知”的主題,表達自身對知遇之恩的感激。
二、所描寫的植物承載作品主旨的賦作
鄒陽《幾賦》吟詠“幾”這一物象,從取材、制作和工藝角度描寫,著重表現(xiàn)“幾”的原料即樹木的卓越品質。劉安《屏風賦》以屏風為題,不限于夸飾屏風,從選木、制作角度生發(fā),寫原木的鄙拙,與制成屏風后的顯赫形成對比,以“天啟我心”轉折稱頌能被任用。王褒《洞簫賦》詠樂器,從洞簫取材和制作談起,全賦共有五段,第一段描寫制造洞簫的竹子,描寫竹子的產地、形態(tài),生長環(huán)境使竹子汲取自然精華,變成具有靈性植物。這種竹子“因天性之自然”,加上能工巧匠的雕琢,才能吹奏出感人肺腑的音樂,陶冶人的品性,第一段是全文引申的鋪墊和基礎。
三、內容中鋪陳多種植物的賦作
有些辭賦家在文中大量的列舉植物名目,進行鋪陳,是服務于文章中心內涵的輔助手段。枚乘《七發(fā)》是新體賦形成的標志,以主客問答形式,通過敘事狀物,層層遞進將諷諫意圖揭示出來。文章從音樂、飲食、車馬、宮苑、田獵、觀濤、要言妙道等七個方面來夸張鋪陳,“勸百諷一”。整篇文章中根據(jù)鋪陳的不同需要,列舉不同種類植物的名目,但少有具體細節(jié)刻畫,只是根據(jù)表意需要簡單羅列。司馬相如是新體賦創(chuàng)作的杰出代表,《子虛賦》和《上林賦》創(chuàng)作時間不同,但內容連貫,以主客問答的方式展開,《子虛賦》中子虛夸飾楚國的云夢澤時,從不同方位,將同類植物羅列名目,像香草和樹木都以類相綴進行排列,旨在說明“眾物居之,不可勝圖”?!渡狭仲x》中,主要為表現(xiàn)天子上林苑的“巨麗”之美,對植物的描寫主要集中在香草和樹木類,列舉眾多名目說明上林苑物產豐富。揚雄是西漢后期新體賦創(chuàng)作的表率,《蜀都賦》與司馬相如的賦作中植物描寫的以類相綴、羅列名目的手法相近。
參考文獻:
[1]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輯.全漢賦[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2]趙逵夫,韓高年主編.歷代賦評注(漢代卷)[M].巴蜀書社,2010.
[3]曹明綱.賦學概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王婧之.歷代植物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