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秋蘭 鄭亞文 嚴建佳 鄧艷芳 唐亮 崔智亮
[摘要]目的探討干擾素霧化與利巴韋林治療嬰幼兒皰疹性咽峽炎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取2016年1-12月我院住院收治80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分組法將患兒分為A組和B組,A組給予對癥及加用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霧化吸入治療,B組給予對癥及利巴韋林靜滴治療,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皰疹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A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B組(97.50%vs 80.00%,P<0.05)。A組患兒皰疹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B組[(3.4±1.1)d vs(4.9±1.4)d,(2.1±0.8)d vs(3.6±1.0)d,(5.4±1.0)d vs(6.8±1.3)d,P<0.05]。兩組患兒治療期間惡心嘔吐、貧血、乏力、頭痛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干擾素霧化治療嬰幼兒皰疹性咽峽炎可縮短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提高臨床療效,具有較高治療效果和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嬰幼兒;皰疹性咽峽炎;干擾素霧化;利巴韋林
[中圖分類號]R7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03-80-04
皰疹性咽峽炎為柯薩奇病毒感染所致嬰幼兒口腔黏膜疾病,由于小兒免疫功能、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皰疹性咽峽炎在臨床中發(fā)病率較高。皰疹性咽峽炎常累及口腔、咽喉部,部分患兒可累及胃腸道,如不及時診治,可引起相關并發(fā)癥,影響嬰幼兒健康成長。抗病毒為治療皰疹性咽峽炎的關鍵,利巴韋林、重組人干擾素α1b均為常規(guī)靜滴抗病毒藥物,但全身靜脈滴注用藥不僅療效有限還可引起相關藥物不良反應,影響患兒治療依從性和療效。霧化給藥可增加口腔和咽喉部局部藥物濃度,同時能減輕全身用藥引起相關不良反應,具有一定顯著臨床使用效果。為探究干擾素霧化與利巴韋林在嬰幼兒皰疹性咽峽炎中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筆者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個月我院住院收治80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信封分組法將患兒分為A組和B組,每組40例。A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6個月~6歲,平均(3.2±0.7)歲;病程1~3.2d,平均(1.6±0.6)d。B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6個月~7歲,平均(3.3±0.9)歲;病程1~3.5d,平均(1.5±0.8)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組有可比性。兩組患兒家屬均在醫(yī)師告知下了解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1.2入組及排除標準
(1)入組標準:根據(jù)患兒臨床表現(xiàn)、體征、體格檢查,結合實驗室檢查診斷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皰疹性咽峽炎臨床診斷;患兒均在我院住院治療,并配合完成治療。(2)排除標準: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腹瀉及全身嚴重感染患者;合并有肝腎功能不全,心功能障礙患者;合并有免疫功能障礙患者。
1.3方法
兩組患兒給予一般治療,給予吸氧、營養(yǎng)支持、降溫、補液等對癥治療。A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深圳科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33034)霧化治療,根據(jù)患兒年齡給藥:≤3歲,給予5ug/d劑量加入生理鹽水中配成10mL霧化液體,采用超聲霧化,1次,d。>3歲者,給予8ug/d劑量加入生理鹽水配成10mL霧化液體,采用超聲霧化,1次/d。連續(xù)治療5d。B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廣州白云山天心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19993911),根據(jù)患兒體重給予10~15mg/(kg·d),2次,d,靜滴,連續(xù)治療5d。
1.4療效評定
(1)療效評定:根據(jù)患兒治療5d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評定。顯效:咽峽部皰疹基本消失,無潰瘍、紅暈,體溫恢復正常;有效:咽峽部皰疹、潰瘍、紅暈顯著好轉,體溫較前明顯改善;無效:咽峽部皰疹、潰瘍、紅暈無明顯改善,體溫未恢復正常。(2)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患兒皰疹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3)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期間惡心嘔吐、貧血、乏力、頭痛等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SPSS22.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x±s)的形式表示皰疹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采用f檢驗,率表示療效和不良反應,采用x2檢驗,設定檢驗水準α=0.05,如P<α則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A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B組(97.50%vs.80.00%,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皰疹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A組患兒皰疹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B組(P<0.05)o見表2。
2.3兩組患兒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惡心嘔吐、貧血、乏力、頭痛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皰疹性咽峽炎為嬰幼兒常見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常發(fā)生于夏、秋季節(jié),具有一定傳染性和流行性。皰疹性咽峽炎常急性起病,以流涎、高熱、拒食、咽喉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同時部分患兒可伴有不同程度腹痛、腹瀉、肌肉疼痛等,由于患兒免疫功能發(fā)育不完善,機體抵抗力差,如不及時診治可引起心包炎、腦膜炎、高熱驚厥等嚴重并發(fā)癥,危及患兒生命。皰疹性咽峽炎為柯薩奇A組病毒感染所致,抗病毒為臨床中主要治療方法,利巴韋林為臨床一線選擇治療皰疹性咽峽炎藥物,常通過靜脈給藥治療。藥物動力學研究指出,利巴韋林靜脈給藥后,藥物有效成份迅速積聚于體積紅細胞內,通過紅細胞轉運達到全身抗病毒治療目的,同時其藥物半衰期時間長達40d。因此,利巴韋林靜滴給予后咽峽部藥物濃度較低,局部抗病毒治療效果較差,不能獲得滿意抗病毒治療效果,且可引起相關全身性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
霧化治療為臨床中另一種給藥途徑,將藥物通過氧氣、超聲等沖擊形成霧氣吸入,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治療具有獨特優(yōu)勢,不僅能提高局部用藥濃度,還能有降低全身給藥引起藥物不良反應。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為通過基因工程在動物或人體白細胞誘導生成促腎上腺素前體和糖蛋白物質,為人工合成干擾素。臨床研究指出,干擾素能作用于人體免疫系統(tǒng)體液因子,能增強NK細胞功能及IL-1、IL-6活性,對神經(jīng)細胞功能和增殖均有促進作用,具有調節(jié)免疫功能、抗病毒等作用。本研究采用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霧化和利巴韋林靜滴兩種方法分別治療嬰幼兒皰疹性咽峽炎,研究結果提示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霧化治療能顯著縮短患兒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提高患兒臨床療效。干擾素通過霧化后給藥,顯著提高口腔、咽喉部局部藥物濃度,可有效增強局部抗病毒效果,促進患兒臨床癥狀改善,協(xié)助提高臨床療效。李東輝等在皰疹性咽峽炎患兒中給予干擾素霧化治療,相對靜滴給藥顯著提高患兒臨床療效,同時減輕藥物不良反應。梁秀麗等通過霧化聯(lián)合靜滴給予抗病毒藥物在皰疹性咽峽炎患兒中治療,相對單純靜滴給藥能有效縮短患兒癥狀和體征改善時間,協(xié)助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結果提示,兩組患兒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證實霧化給予干擾素并不增加患兒藥物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干擾素霧化治療嬰幼兒皰疹性咽峽炎,相對利巴韋林靜脈給藥,能有效提高咽峽部局部抗病毒藥物濃度,進而提高臨床療效,同時并不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具有顯著臨床療效和用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