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艷
摘 要:隨著我國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高和中外交流的不斷加深,將我國典籍外譯對展現(xiàn)中華民族文化,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科漢法翻譯教學中,典籍法譯有著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優(yōu)越性。文章將從本科漢法翻譯教學目標出發(fā),結合典籍法譯自身的優(yōu)越性,探討如何將典籍法譯融入到翻譯課堂教學實踐,為本科漢法翻譯教學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典籍法譯;漢法翻譯;本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1-0088-03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t's very important to translate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into foreign languages in order to make the wor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a. In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of Chinese and French,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uniqueness and superiority in the Frenc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So, 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goals of this cours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ntegrate Frenc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into teaching practice, providing some thoughts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nd French translation.
Keywords: Frenc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 Chinese and French translatio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引言
隨著我國“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被介紹到法語世界,其中不乏眾多中國古典名著。近年來,這些成功的典籍法譯作品引起了國內學者的學術研究興趣并且進行持續(xù)關注,似乎忽視了典籍法譯在翻譯教學中的作用。文章將結合本科漢法翻譯教學的特點來探討典籍法譯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一、本科漢法翻譯教學現(xiàn)狀
本科漢法翻譯教學是在本科法語專業(yè)高年級設置的必修課程,《高等學校法語專業(yè)高年級法語教學大綱(試行)》規(guī)定漢譯法的教學要求是:“能譯常見的應用文和一般性的報刊報道文章;有選擇地翻譯一些內容較熟悉的評論文和淺近的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譯文準確通順,速度每小時為250個漢字?!盵1]眾所周知,翻譯是一種對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要求特別高的交際活動,不僅涉及到兩種語言符號的轉換,更涉及到語言信息背后的文化。然而翻譯教學實踐卻因種種原因與教學大綱對本科漢法翻譯的教學要求有所偏差。
首先,學生綜合法語能力不扎實。本科法語專業(yè)的學生從本科一年級零基礎開始學習法語,直到四年級才真正接觸漢法翻譯課程,中間三年的法語學習也只能掌握法語基本語法規(guī)則,運用法語進行普通的口語交流和書面表達。在綜合運用法語能力方面還是比較薄弱,比如語感、詞匯量等。
其次,學生對翻譯教學理解有偏差。學生以為翻譯就是根據課文某些語法點設置的翻譯練習,從而混淆了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的概念?!扒罢呤且环N外語教學的方法,旨在‘檢測和鞏固外語知識;后者則是‘以學生掌握語言為前提,旨在向他們傳授尋找篇章意義并建立意義對等的方法”。[2]從語篇角度來看翻譯,不僅是角度的轉換,更是一個質的飛躍。
再次,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薄弱。翻譯不是單純的語言轉換活動,除了遵循基本語法規(guī)則以外,更要注意兩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翱傮w上講,詞句都可以在轉換過程中找到相應的對應內容,但是源語的社會文化語境在轉換過程中,便不易在目的語的社會文化語境中再現(xiàn)?!盵3]因此,學生在理解源語信息時,容易忽略隱藏在語言符號背后的文化差異,從而影響原文真實語義的傳遞。
此外,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盡管漢語是母語,但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還是需要中國學生加強學習和理解,否則在漢法翻譯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比較大的失誤,從而影響翻譯信息的傳遞。
二、典籍法譯在本科漢法翻譯教學中的優(yōu)越性
何為“典籍”,眾說紛紜,文章傾向于一個比較寬泛的定義,典籍即“成為經典的古代圖書”[4]。因此典籍法譯,包括對《紅樓夢》《水滸傳》等古典文學作品及《孫子兵法》等軍事作品的法譯。這些典籍扎根于中國優(yōu)秀歷史文化,如果在本科翻譯教學中將其合理利用,就能發(fā)揮其優(yōu)越性。
第一,典籍法譯能引導學生增強綜合法語表達能力。優(yōu)秀的典籍法譯作品,之所以能讓法語讀者接受并引起反響,離不開譯者優(yōu)秀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引入優(yōu)秀典籍法譯作品,可以讓學生在賞析品味中深入體會漢法語言差異,從詞匯、語法等方面加強法語語言的學習,積累詞匯量。
第二,典籍法譯能引導學生從語篇角度看待翻譯。高質量的翻譯作品能全面展示原文風格,讓學生認識到在翻譯實踐中譯者不應當過分拘泥于孤立的詞語或者句子,而“應借助盡可能大的單位進行翻譯,語言單位愈大,譯文愈自然”[3]。漢語是表意的語言,缺乏明顯的語法標志,因此在處理某些漢語語句的法譯實踐中,譯者需要從段落或語篇角度去分析其真正語義,而不是只從語言符號本身去進行翻譯。
第三,典籍法譯能加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欣賞典籍外譯作品關鍵在于“考察譯文是否及如何體現(xiàn)并保持了原語文化特征,又要考察譯文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因其承載的異族文化(漢語文化)而被譯文讀者所接受”[5]。也就是說,典籍法譯能引導學生在處理漢法文化差異較大的內容時思考采取何種翻譯策略進行翻譯,既要考慮目的語讀者的接受能力,又要考慮如何準確傳遞原文中的異域文化信息。
此外,典籍法譯能引導學生重視本民族文化。一名優(yōu)秀的典籍法譯譯者,不僅要有扎實的漢法語言功底,還需要對法國文化、歷史等有著比較全面的了解,同時還應當熟悉本民族的歷史、文學等知識。因此,將典籍法譯引入翻譯教學課堂,可以讓學生在關注漢法語言文化差異的同時,重視對漢語文化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對中國古典文化知識的夯實。
三、典籍法譯在本科漢法翻譯教學中的應用——以《水滸傳》法譯本為例
將典籍法譯引入本科翻譯教學,需要合理選擇典籍法譯的文本。文本的選擇應當符合三個條件:高質量具有權威性的典籍法譯作品;能代表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品;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作品。同時,需要處理好與其他教學內容的關系,建議以兩種形式將其穿插在漢法翻譯教學體系中,即翻譯賞析和翻譯練習?;诒究品ㄕZ專業(yè)學生的法語綜合能力,建議以譯文賞析為主,可以鼓勵能力比較扎實的學生進行簡單的翻譯練習。文章選取在法語翻譯界取得成功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法譯本作為實例,從法語綜合語言能力、語篇角度看待翻譯及跨文化意識三個方面簡述如何將典籍法譯應用到漢法翻譯教學。
(一)引導學生賞析譯文的語言,提高法語綜合表達能力
《水滸傳》法譯本譯者為了追求譯文語言的忠實及語言風格的貼切,特意使用了一些古法語詞匯,以期給讀者以年代感。這些古法語詞匯可能已經被現(xiàn)代法語讀者所遺忘,因此譯者在譯本末尾以單詞列表的形式標出,以便法語讀者查閱。從這一細節(jié),可以看出譯者在典籍法譯中充分考慮到目的語讀者的語言感受。學生可以從這些列表中了解一些古法語詞匯的語言信息,積累法語語言知識。
例如,譯文中處理“討野火”(即吃白食)一詞的法譯時,運用了古法語詞組“faire le croque-lardon”來表示,即現(xiàn)代法語中“écornifleur(吃白食者)、parasite(食客,寄生蟲)”之意。通過此類譯文例句賞析,既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年代的法語語言詞匯,也能讓他們體會到法語語言的歷史變遷。
(二)從語篇角度理解翻譯教學內涵
語篇是一個語義完整的語義單位,“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是它的特性,只有信息的完整才可能與語境的完整相融合,從而傳遞出完整信息而不是局部的內容”[3]。學生在進行翻譯實踐時,需要從整體上結合相關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理清原文信息。
《水滸傳》作為反映中國古代社會面貌的文學作品,包含了豐富的隱語信息。這些隱語所承載的不僅僅是漢語語言符號信息,更是其背后承載的漢民族思維模式、認知方式、審美標準等深層次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內涵。因此,在譯文欣賞中,需要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語境從更廣闊的角度對這些隱語信息進行一番探討。例如,“落草”,舊指逃入山林做強盜。在譯文中,譯者將其譯為“nous cacher dans les herbes(藏在草里)et devenir bandits(變成強盜)”,采取了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翻譯策略,把字面意和隱含義都翻譯出來。同時為了更加完善語境信息,譯者也加上了注釋①,更加詳細地闡釋何為“落草”。通過此類示例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在翻譯實踐中,首先要通讀整篇文章或整段文章,從比較寬廣的角度結合具體語境弄清楚該語言符號承載的信息,再通過合適的翻譯策略將其內涵信息傳遞給目的語讀者。
(三)從跨文化角度增強跨文化意識
翻譯是一項典型的跨文化交際活動,譯者在處理兩種不同語言信息的同時也是感受不同文化碰撞的過程。因此,譯者需要從跨文化角度去解讀原文信息,然后結合目的語的語言和文化習慣,將原文內容準確傳遞出來。
在《水滸傳》第二十二回中有這樣一句話:“昨夜燈花報,今日喜鵲噪。不想卻是貴兄來。”[6]譯者將其譯為:“ Hier soir, ma lampe flamboyait! Et ce matin, les pies chantaient! Je ne pouvais imaginer que ces heureux présages annonC,aient votre visite, cher frère! ”[7]對中國人來講,“燈花報”和“喜鵲噪”寓意著有好事發(fā)生。而在法語中,“燈花報”沒有這種深層含義,特別是“l(fā)a pie(喜鵲)”本身并沒有漢語文化中吉祥鳥的意象,反而用其形容一個快嘴婆或者一個慣犯。當譯者遇到這種具有文化沖突的信息時,需要運用跨文化知識指導自己的譯文翻譯。因此,譯者在注釋中進行了單獨標注②,同時在后文中適當?shù)靥砑恿恕癱es heureux présages(這些吉兆)”來補充詞義,可謂思量周全。
四、結束語
典籍法譯對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也是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將其引入本科漢法翻譯課堂教學,可以加強鍛煉學生的法語綜合能力,讓他們從優(yōu)秀譯文中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翻譯,并且引導他們培養(yǎng)自己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激勵他們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學習,了解更多除了語言以外的文化知識,為以后參與翻譯實踐工作打好基礎。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學者和從事漢法翻譯教學的工作者重視典籍法譯的優(yōu)越性,從更多角度探討如何將其合理應用到漢法翻譯教學。
注釋
①Note:Luo-cao,choir dans l'herbe,ou laisser tomber dans l'herbe,abandonner:terme consacré pour signifier:devenir hors-la-loi, gagner les forêts de montagne et se faire brigand.(Shi Nai-an,1997:1052)該注釋大意為:落草,字面意思為跌入草叢里,或者倒在草叢里,專門用來指那些不法之徒,進入山林自成土匪。
②Note:Le phénomène était considéré comme le présage de l'arrivée d'un visiteur venant de loin;des jacassements de pies étaient,de même,censés annoncer le retour de quelqu'un qui était parti en voyage.(Shi Nai-an,1997:1095)該注釋大意為:預示遠方客人的到來;喜鵲喳喳叫也是預示某個遠行者歸來。
參考文獻
[1]王文融,等.高等學校法語專業(yè)高年級法語教學大綱(試行)[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2]莫旭強,謝蔚雯.從教學翻譯到翻譯教學——漢譯法教學創(chuàng)新探索[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4(1):77-81.
[3]羅順江,馬彥華.漢法翻譯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韓子滿.典籍英譯與專業(yè)翻譯教學[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2):76-85.
[5]張玲.從中國典籍英譯視角看跨文化交際教學[J].現(xiàn)代傳播,2013(7):155-156.
[6]施耐庵.水滸傳[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7]SHI Nai-an. Au bord de l'eau, Traduit par Jacques Dars.[M].Paris:Gallimard,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