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
我們自古便有“過河拆橋”一說,中國文化中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卸磨殺驢”等婦孺皆知的典故,很難再講出新意。最近有朋友抱怨某某曾是自己竭力幫助過的“患難之交”,卻在關鍵時候“踩”了自己一腳,只是為了爭個什么職務。
人們愛批評那些見領導退休就變臉的下屬為“勢利小人”,大概因其逃不出“過河拆橋”的思維慣性。雖說習俗根植于民間,但普通百姓并非都是“過河拆橋”之徒。相反,總有些知恩圖報的人能為這個世界增添一抹新綠抑或增加一絲溫暖,好讓這個世界不至于瞬間死去。當然,這里所說的“恩”,與“提挈于公門,報答于私宅”和“一入豪門,終生為奴”不可同日而語。
《說苑》中有語曰:“惟賢者,能為報恩。”意即,只有賢人君子才能夠做到知恩圖報。所以,要想真正做到“知恩圖報”,在現實生活中也并非易事。因為人的“天性”決定了一般人容易記仇而不善懷恩,受恩之人,往往會感動一時,可時間久了就會逐漸淡忘。明代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講過“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意思是受了別人的恩惠,雖然極為深厚但也不想回報。《前公良測語·規(guī)世》中講:“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笔芏鞑煌?,是一個人有良心的表現 ;知恩圖報,則是一個人有道德的行為。
革命戰(zhàn)爭年代,老百姓不惜身家性命幫我們建立了一個新政權,又高舉雙手滿懷信任地賦予我們治理國家的權力。而我們的干部隊伍里,有多少人忘記了“知恩圖報”,轉身以“過河拆橋”的冷漠和疏遠來對待老百姓的訴求?又有多少人在真心實意地感恩老百姓、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如果社會總有亂象發(fā)生,如果官場總有腐敗丑聞,如果國家總有怨聲載道,如果人民總有生存困境,如果我們總能找出無數個“如果”,那就足以證明“過河拆橋”的慣性仍然無比強大。
諸多“如果”一定會極大地削弱甚至阻礙我們社會進步、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進程,甚至會危及我們黨的生命,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所以,我們要旗幟鮮明地揭露它、批判它,再打倒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