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
黑紫砂——指創(chuàng)燒于明代中國宜興的一種高溫窯變黑色紫砂器,胎體黝黑,較一般紫砂器保茶適茶性更佳,所以明、清兩代均為進貢珍品,民間很難一見。黑紫砂取材黃龍山的特殊泥料,高溫燒制難度較大,是異常珍貴的紫砂品種,有黑鐵砂、黑鯊皮、深青灰等色澤效果。清代后期黑紫砂的泥料配方和燒制工藝開始失傳。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35萬多件古代陶器中,有將近400件宜興紫砂器。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內墓葬紫砂出土的增多和國外對中國紫砂的關注,一股前所未有的紫砂研究熱潮開始風靡。在此情形下我們整理和研究了故宮博物院藏宜興紫砂器,參考國內外已發(fā)表的相關資料首次提出了“宮延紫砂”的觀點:除社會上無數(shù)精妙典雅有大師署名的文人紫砂以外,故宮博物院還有一批鮮為人知、流傳有序、檔次更高的茶具、文房清供等,它們完全技按照皇家的意旨制作,其工藝之精湛、技巧之嫻熟、氣質之脫俗,顯然高出社會上一般文人用品,與市井茶肆使用的大眾用器更有天壤之別,充滿了宮延氣息,我們稱其為宮延紫砂。它們的使用對象是封建帝王,制作者們沒有被允許留下姓名。真正的宮廷紫砂以明代中期起為開端,來源有兩個途徑:一是由宜興地方官根據(jù)皇帝的喜好向宮延進獻;二是由宮廷造辦處出樣在宜興定燒,包括素胎紫砂和上釉、包漆、包銀、包錫、鑲玉、嵌螺鈿加工的紫砂器物。
紫砂經歷了明代被宮廷認可、清代專門為宮延燒制的歷史過程,曾一度無比輝煌勝過瓷器,為宮廷藝術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根據(jù)現(xiàn)有清宮收藏的紫砂推斷,紫砂進入宮延的時間最遲不晩于明代萬歷年間。這些紫砂器色彩呈紫紅、黃白、深栗三種色調,分別為紫泥、紅泥和本山綠泥燒制。這里面就有了按博物館學分類的描寫為深褐色、深栗色、鐵褐色的黑紫砂器物。
明代,宜興紫砂壺屬于初創(chuàng)階段,比較粗糙,不為官延所接受。到了萬歷年間,一代紫砂宗師時大彬開宜興壺藝之先河,把工藝裝飾運用于紫砂,使紫砂重在實用的同時飽含文化內涵,樸素的紫砂堂而皇之地進入宮延,得到皇家的青睞。傳說黑紫砂為時大彬創(chuàng)燒,由于時大彬生于明代萬歷,死于清代順治年間(1573—1648),這一傳說也印證了黑紫砂工藝在他死后就失傳了的時間節(jié)點。
宜興紫砂陶器自明代以來,以其較高的文化品位和人文親和力享譽全球,將中國陶器之美發(fā)展到極致,這和宮廷的喜好密不可分。
(1)宮延紫砂茗壺茶器
宜興窯“端把壺”(見圖1)是清代宮廷黑紫砂茗壺的代表,其介紹文字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專業(yè)描述。
雍正皇帝最欣賞紫砂茗器獨具個性的造型、泥質的天然肌理之美,《清宮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記載:“雍正四年十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宜興壺大小六把。奉言:此壺款式甚好,照此款打造銀幾把、琺瑯幾把。其余的把子做圓些,嘴子放長。欽此”從這段文字可知雍正朝宮中不僅有宜興紫砂茗壺,而且式樣品種不少。
雍正茶葉罐的底部較前代更為講究,蓋上分別刻“珠蘭”、“雨前”、“蓮心”茶葉的名字,是專門為皇帝品裝江南貢茶而特制的。一件雍正四方開光花卉茶葉罐,駝灰色砂泥獨一無二、典雅古樸,隱喻文人清高閑適的生活情趣。
雍正還多次命景德鎮(zhèn)按宜興紫砂式樣燒造瓷器。受宜興紫砂壺的啟發(fā)和影響,雍正宮廷瓷器中出現(xiàn)了筆筒、筆洗、水丞、硯石鎮(zhèn)紙一類的文房用具。
(2)文玩清供
相傳,紫砂文房始于明代,為民間文人即興而制。清代宮廷十分講究文房用具的制作,由內延出樣式,一部分在造辦處制作,另一部分交地方按樣制作,也有地方官員按年例進貢的文房雅器。宜興紫砂精光內蘊,具有含蓄溫雅的特質,不僅適合茶具的制作,也用于宮延文房,有筆筒、硯臺、水丞、筆洗,更擴展到香器、花插、花角瓜、壁瓶等,數(shù)量不多,但質量上乘。
清代康熙年間造辦處就設有專門承做硯品的機構——硯作,康熙四十四年奏準武英段造辦處硯作改歸養(yǎng)心殿。紫砂硯明代已有,但沒有看到實物,故宮藏紫砂硯以雍正朝為最早,如雍正紫砂“金漆云蝠硯”(見圖2),砂質極細,黑色古雅,其燒制工藝及泥料是典型的黑紫砂。
文玩清供包括水丞、筆洗、筆架、硯屏以及香爐、花括、壁瓶等書房陳設擺件。清代御用文房崇尚小巧精致,宜興紫砂泥可塑性極強,小件作品極其精彩,是皇帝喜歡的式樣。
故宮藏雍正、乾隆時期的造辦處檔案中,提到宜興紫砂的地方就有11次之多,表明雍正、乾隆皇帝對宜興紫砂的欣賞,以及當時有足夠數(shù)量的宜興紫砂進入宮延。
乾隆皇帝對茗茶用具的考究登峰造極,不僅要求紫砂茶具保留最佳的品飲功效,而且要與官窯瓷器一樣集詩、書、畫、印為一體。茗壺有筒形、六方筒形、深腹闊底形、高圓形、圓形、瓜棱形6種形制,泥色有朱、紅、紫紅、栗色、深姜黃、淺粉黃、黑、灰色等六七種顏色,黑紫砂燒制工藝泥料乾隆以后基本失傳。
黑紫砂在宮廷的數(shù)量不多,很珍稀,所以說黑紫砂器在明、清士大夫、文人中有極高珍藏價值。黑紫砂泥料配制和燒制都是很難掌控的,清代末期已完全失傳了。
后來人們?yōu)榱藷坪谏淖仙捌?,用草木灰低溫焐灰的方法讓紫砂壺變黑,只是表皮上是黑色的,胎體依然是紅色。清末民國時期這種焐黑的方法比較盛行,且價格不菲?,F(xiàn)代一些壺家在泥料里加入重金屬氧化錳來染色制作所謂黑紫砂,已經完全失去了窯變黑紫砂的本來面目。
筆者通過十年對黃龍山泥料和紫砂燒成工藝的深入研究,終于于2015年恢復了失傳的黑紫砂泥料配方和燒制工藝,使得作品完全達到歷史記載和故宮珍藏的黑紫砂器實物的藝術效果。該黑紫砂的泥料配方和燒制工藝,已經獲得國家科技發(fā)明專利。發(fā)明專利號:201610298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