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
中華民族特別是海外華人習慣自稱為炎黃子孫、黃炎子孫或黃帝子孫。
黃帝以統(tǒng)一華夏部落與征服九黎而載入史冊,以播種百谷、發(fā)展農(nóng)業(yè)、制衣冠、造舟車、興音律、創(chuàng)醫(yī)學聞名后世,由此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由于我國成熟的文字發(fā)現(xiàn)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完整記載黃帝事跡的史書《史記》出現(xiàn)于距今2000多年前的漢代,有關黃帝的記載往往被后世認為是神話。黃帝僅僅是神話嗎?神話的背后又有怎樣的歷史?
據(jù)《史記》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從小就非常聰明。當時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軒轅就教民眾習武練兵,討伐不來朝貢的諸侯。炎帝侵略諸侯,諸侯都歸順于軒轅。軒轅于是修明政治,整頓軍旅,種植五谷,安撫民眾,訓練熊、貔、虎等猛獸,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經(jīng)過多次征戰(zhàn),打敗了炎帝。
后來,九黎族首領蚩尤作亂,不聽軒轅號令,軒轅請諸侯派軍隊一起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
傳說蚩尤兄弟共有81人,全都是獸身人面,銅頭鐵額,不食五谷,只吃河石。蚩尤布下百里大霧,三日三夜不散,軒轅令風后造指南車以辨認方向;蚩尤又命風伯、雨師降下狂風暴雨,軒轅則請來天女魃止雨,最終風雨停歇,蚩尤戰(zhàn)敗被殺。于是,諸侯共尊軒轅為天子,是為黃帝。
天下有不歸順的,黃帝就前去征討,一路上劈山開道,從來就沒有在哪兒安居過。黃帝往東到過大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過空桐,登上了雞頭山;往南到過長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驅逐葷粥,來到釜山與諸侯合驗了符契,在涿鹿山腳下建起了都邑。黃帝去世后,葬在了橋山。
在民間傳說中,軒轅黃帝生而靈異。軒轅的母親叫附寶。一天晚上,附寶見一道電光環(huán)繞著北斗樞星,很快,那顆樞星掉落下來。附寶由此感應而懷孕。懷胎24個月后,生下一個兒子,就是軒轅。軒轅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到了15歲,就無所不通了。后來他繼承了王位。因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人們稱他為黃帝。
黃帝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化身。在神話傳說中,黃帝識天象、制歷法、種五谷、造宮室、劃封疆、設官職,發(fā)明了戰(zhàn)車、指南車、舟船、水井、弓矢、算術等。黃帝的妻子嫘祖還發(fā)明了養(yǎng)蠶技術,制作了衣服。黃帝又讓大臣倉頡創(chuàng)制文字,伶?zhèn)愔谱饕袈?,大撓制定甲子,岐伯寫定醫(yī)書,使人類從此告別洪荒,進入文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