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壯
[摘要]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作為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的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經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不僅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而且在理論上進行了許多創(chuàng)新,特別是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前景等重大理論問題進行了科學的回答,從而為其后我們黨繼續(xù)推進各項事業(yè)的順利發(fā)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鄧小平;馬克思主義;重大理論問題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從而成功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特別是解決了困擾人們多年的若干重大理論問題,諸如: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前景等。筆者主要談一談鄧小平對以上三個重大理論問題的科學回答。
一、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最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主要內容組成的、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它是在批判繼承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前提下,在工人運動的實踐中以及和各種錯誤思潮作斗爭的基礎上,由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于19世紀40年代初期。馬克思主義不僅引起了人類思想史上的革命,還給全世界的工人階級以及貧苦的勞動人民擺脫剝削和壓迫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但是,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后,如何正確地認識馬克思主義,無論是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還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人們長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大多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有鑒于此,鄧小平認為,“多年來,存在一個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理解問題”,“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在變化的條件下,如何認識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沒有搞清楚”。
馬克思、恩格斯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fā)起人。他們生前不僅在理論上武裝了全世界的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而且在實踐上推動了反對國際資本主義的斗爭。但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曾經和恩格斯有過密切聯(lián)系的第二國際成員、以馬克思主義正統(tǒng)派兼理論家著稱的所謂十足的社會主義者伯恩施坦,借口時代發(fā)生了變化,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全面的修正和否定,突出表現(xiàn)在他于1899年出版的《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一書中所宣揚的觀點。伯恩施坦在哲學方面提出“回到康德去”的口號,否定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用簡單的庸俗進化論和折中主義代替革命的辯證法,攻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階級性和黨性原則;在政治經濟方面借用所謂“經濟發(fā)展中的新材料”,反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和經濟危機論,進而否定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必然性;在科學社會主義方面鼓吹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以及工人階級政黨的領導,主張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進行改良,就可以實現(xiàn)社會主義等。伯恩施坦的以上篡改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被系統(tǒng)地稱為修正主義,盡管它遭到以列寧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但還是給國際工人運動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其直接后果是導致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分裂和第二國際的破產。
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確切地說,在遵義會議以前,我們黨的早期領導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也不是很清楚,主要是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和共產國際決議及蘇聯(lián)經驗神圣化,其突出表現(xiàn)是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和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中國革命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結果,這是兩個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的階段。陳獨秀雖然也認為中國革命分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但他只認識到了這兩個階段的區(qū)別,而看不到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并認為既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那么革命的領導權就應當交給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只是資產階級的助手和幫工,待資產階級建立了政權以后,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一理論被稱為“二次革命論”。在這一理論指導下,共產黨人喪失了對國共合作的領導權,又不注重掌握武裝和發(fā)動廣大農民群眾進行革命等,當蔣介石叛變革命時,共產黨人不能組織有效的力量進行反抗,從而導致大批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被殺害,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敗。而以王明為主要代表的教條主義者只看到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的聯(lián)系,而認識不到它們之間的差別,主張“畢其功于一役”,企圖在民主革命階段就消滅資產階級,把兩次革命一次完成,其結果就是導致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不得不進行戰(zhàn)略轉移,使全國革命力量在蘇區(qū)損失90%,在白區(qū)損失100%,幾乎使中國革命陷入絕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我們黨主要是根據(jù)馬克思主義對未來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的某些預測和借鑒蘇聯(lián)的經驗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比如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建立了獨立的和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yè)體系等,但在建設過程中,我們黨也遭受過嚴重的挫折,主要是制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超越了中國的實際,諸如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文化大革命”這一影響中國長達十年的“左”的錯誤,曾使中國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所提供的教訓是深刻的。
正是因為總結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兩個方面的歷史經驗教訓,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認為實事求是才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他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過去我們打仗靠這個,現(xiàn)在搞建設、搞改革也靠這個。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并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p>
二、怎樣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
搞清楚了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是實事求是,這就要求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不斷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得出新結論,而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他去世以后幾十年、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xiàn)成的答案,列寧同樣也不能承擔為他去世以后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xiàn)成的答案。有鑒于此,鄧小平指出:“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jù)現(xiàn)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列寧之所以是一個真正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就在于他不是從書本里,而是從實際、邏輯、哲學思想、共產主義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在一個落后的國家干成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針對處于自由競爭時期的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狀況,恩格斯于1847年11月在《共產主義原理》一文中指出:“共產主義革命將不是僅僅一個國家的革命,而是將在一切文明國家里,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fā)生的革命”。由于馬克思、恩格斯把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當作同義語使用,因而理論界稱恩格斯的以上結論為社會主義革命“同時發(fā)生論”。恩格斯在該文中還談到了他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jù)是:第一,大工業(yè)建立了統(tǒng)一的世界市場,把全球各國人民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以致每一個國家發(fā)生的事變都受到另一個國家的影響。第二,共產主義革命在這些國家發(fā)生的快慢,要看這些國家是否有發(fā)達的工業(yè),較多的財富和發(fā)達的生產力等。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等方面的對比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會以跳躍式的形式趕上或超過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在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的情況下必然會發(fā)生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這樣就會導致帝國主義力量的相互削弱,因而就造成了帝國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這個薄弱環(huán)節(jié)雖然不是資本主義最發(fā)達的國家,但是資本主義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國內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無產階級的力量相對較強且覺悟程度較高,特別是有一個堅強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善于組織和發(fā)動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進行革命,就可能在一國或數(shù)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有鑒于此,列寧于1915年6月在《論歐洲聯(lián)邦口號》一文中得出結論說:“經濟和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guī)律。由此就應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shù)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列寧的以上結論被理論界概括為社會主義革命“一國數(shù)國勝利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同時發(fā)生論”的發(fā)展,并為其后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所證明是科學的真理。
鄧小平指出:“中國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毛澤東,并不是在馬克思、列寧的書本里尋求在落后的中國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途徑?!痹谝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東方大國中,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shù),工人階級人數(shù)很少,分散的小農經濟廣泛存在,又遭受著西方列強侵略和壓迫的特殊國情,中國革命的條件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所分析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的無產階級革命極為不同,因而選擇一條什么樣的道路才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就成為首要問題,也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的重大課題。習近平指出:“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一度簡單套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國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的經驗,中國革命遭受到嚴重挫折?!币悦珴蓶|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了中國社會形態(tài)和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政治態(tài)度,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提出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兩步走的戰(zhàn)略,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并依靠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這三大法寶,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此同時,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努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點的科學指導思想,這就是毛澤東思想,從而把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鄧小平指出:“革命是這樣,建設也是這樣。在革命成功后,各國必須根據(jù)自己的條件建設社會主義。固定的模式是沒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規(guī)的觀點只能導致落后,甚至失敗?!敝泄彩粚萌腥珪詠恚囆∑嚼^續(xù)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不僅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了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使中國人民的面貌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提出了許多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開拓意義的思想,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從而開拓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境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有鑒于此,鄧小平進一步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p>
三、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前景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國發(fā)生了“八九政治風波”,國際上發(fā)生了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一時間國際上“社會主義失敗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等論調甚囂塵上。
鄧小平依據(jù)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解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必勝的信念,堅定地說:“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瘪R克思主義是在批判地繼承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和總結工人運動的實踐經驗等基礎上產生的,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揭示了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期發(fā)展過程必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世界歷史的演進表明,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幾百年間,發(fā)生了很多次封建王朝復辟,因而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到某種暫時的挫折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guī)律性現(xiàn)象。鄧小平進一步指出:“一些國家出現(xiàn)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形勢果然如鄧小平所預料,英國廣播公司于1999年舉行了一次民意測驗,評選千年最偉大的思想家,結果卡爾·馬克思名列榜首。因為在過去的1000年中,從來沒有其他哪一位思想家用他創(chuàng)立的科學學說在理論和實踐上對現(xiàn)實世界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l世紀初資本主義金融經濟危機爆發(fā)以后,世界很多國家再次出現(xiàn)了關注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高潮,以致于馬克思所著的《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等重要著作銷量大增并重新走進大學的課堂以及各種學術論壇和會議之中,甚至西方政要和理論界驚呼“馬克思主義又回來了”、“馬克思的思想依然有生命力”、“應該向馬克思求教”等。正如之前鄧小平所指出:“最近,有的外國人議論,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為大本子多,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顛撲不破?!?/p>
我們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不斷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它與馬克思列寧主義一道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正如鄧小平指出:“我們搞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沒有丟馬克思,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毛澤東。老祖宗不能丟啊!”所謂“老祖宗不能丟”,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實事求是的本質等科學真理不能丟,如果丟掉了,就會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就會發(fā)生重蹈蘇聯(lián)、東歐覆轍的悲劇。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既面臨難得的發(fā)展機遇,又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zhàn)。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又不能以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要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好地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和推動工作。我們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回答黨和全國人民普遍關注的問題,注重解答人民思想上的疑慮困惑等。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不能采取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必須堅持不懈地系統(tǒng)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堅定理想信念。有些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解不深、掌握不透,甚至是一知半解,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歸根結底是對馬克思主義沒有真學、真懂、真信,而是采取淺嘗輒止、蜻蜓點水的態(tài)度,不下大力氣、不下苦功夫是不可能真正弄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的。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我國雖然已取得了重大成績,但還遠沒有結束,我們黨和全國人民在當前以及今后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并根據(jù)時代變化和實踐發(fā)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良性互動,在這種統(tǒng)一和互動中發(fā)展21世紀的中國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