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紅+褚彩霞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順應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進行互動,從而在課堂上積極思考,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全面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從課文生本入手,培養(yǎng)學生分析語文有關知識的能力。接下來,筆者將從三個方面淺談如何圍繞生本進行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能力。
一、圍繞生本,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有興趣,才會對問題進行主動的探究。學生的學習動力來源于興趣,如果能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提高學生對于語文課本的興趣,讓學生能多與老師互動,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地接受知識,并能自發(fā)地對課堂知識進行思考,就能在學習中占據主導地位,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講課過程中給學生展示有關圖片視頻,讓學生能從動態(tài)的、具體的圖像中感受到課本趣味性,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播放過程中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在觀看有關趣味性圖片視頻的同時能積極思考與課堂相關的知識點,達到在趣味中學習的目的,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有關《草》的古詩的時候,就可以在課堂上先給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讓學生從聽覺上就感受到古詩中的神韻之美,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從學生的腦海中就能想象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的草原景象,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古詩的理解能力。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準備有關古詩的視頻資料,讓學生邊看邊學,從視頻中就可以直觀地看到野草生長的景象,讓學生對學習古詩產生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從視頻上慢慢轉移到古詩本身上來,提高學生的立體感知能力。
二、圍繞生本,培養(yǎng)學生思考習慣
教師在進行語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針對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提供一部分條件,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世界。這種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來進行語文學習的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的同時也能自發(fā)性地尋找知識,培養(yǎng)主動思考的習慣。教師可以在教學的時候,給學生提出一些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讓學生不受固定思想的拘束,能放飛思維進行積極思考,這樣可以開拓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思想。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以后做題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思考分析對問題進行嘗試性的解決,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以人教版教材《美麗的西沙群島》課文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給學生提出一些需要思考的問題,要求學生在讀完課文之后,根據自己在課文中的理解,畫一畫自己想象中的西沙群島。這種問題并沒有具體的答案,因此學生在進行西沙群島作畫的同時心中并不會存在什么壓力,只需要根據自己對于課文的理解,發(fā)揮想象力就能很好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上善于分析問題,能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較高的自主思考能力,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
三、圍繞生本,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能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從而結合學生自己的思想特點,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語文知識的消化與融會貫通。教師需要在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結合,充分考慮學生在課堂上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能進行新穎的思考。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上進行自主探究,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合情合理的探究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在學習《一夜的工作》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的前提下,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針對課文的結構、情節(jié)設置提出一些思考,“在這篇課文中為什么要重點強調一夜?”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一些提示,讓學生從正常的作息時間的角度出發(fā),注意結合生活實際,然后讓學生組成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從而在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中得出結論,這樣就保障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提高課堂推進的速度。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對于生本的談論中來,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作用,在圍繞生本教學的方法探究上多多嘗試,找到最適合學生的語文教學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深刻探究生本內容,通過積極思考和不斷探索理解課本,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