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越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一路上遇見了很多美妙的風(fēng)景,但也在不知不覺間附帶了一些多余的東西。
何謂多余的東西?對“采菊東籬下”“心遠(yuǎn)地自偏”的淵明來說,“為五斗米折腰”是多余的;對“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太白來說,“貴妃研磨,力士脫靴”亦是一種枷鎖。
人生路上,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都來自于我們后背上沉重的包袱。別人明明沒有對我們宣戰(zhàn),我們卻匍匐前進著。哪怕有絲毫風(fēng)吹草動,都會讓我們草木皆兵。為了有個預(yù)防,我們選擇背著包袱上路,但包袱里的器具越多,行走也就越累。為什么我們不能輕松上陣?
曾經(jīng)有人問在大街上散步的羅丹:什么是藝術(shù),杰出的雕塑家毫不遲疑地回答:減去多余的東西。就這么簡單嗎?就這么簡單。試想:沒有花團錦簇的渲染,一抹衰蘭數(shù)桿瘦竹難道就不能勾勒出秋的風(fēng)韻嗎?沒有八音齊奏的喧囂,五尺桐木幾縷絲弦難道就不能流淌出春的天籟嗎?沒有濃辭艷賦的堆砌,一藤一樹一鴉難道就不能點綴出佛的清凈嗎?沒有焚椒灸蘭的馥郁,一盞清茶半碗米粥難道就不能氤氳出禪的境界嗎?
既然如此,那為什么不試著脫去華冠麗服的盛裹,讓羽扇綸巾鶴氅葛鞋凸顯出臥龍的煙霞骨格;為什么不試著拆去雕梁畫棟的堆砌,讓槿籬竹牖繩床瓦灶悅納淵明的飄逸高潔。
因為知道減去名利的束縛,莊子“曳尾于涂中”,站在那個陰暗的社會的一隅,淡看月起云升;因為知道減去峨冠博袖的囚籠,胡服騎射終促成趙武靈王百年霸業(yè)。
減去多余的東西,不讓欲望淹沒銷蝕你的天性,不讓浮躁奴役左右你的純真。生活并不像我們感受的那樣沉重,只是欲望的木枷和浮躁的鎖鏈讓我們成為另類的蝜蝂。減去多余的東西,不過是再現(xiàn)千帆散盡的粼粼波光,重見秋風(fēng)蕩過的湛湛晴空。
生命雖然是一條美麗而曲折的幽徑,路旁有妍花和麗蝶,但是在旅途中背負(fù)的包袱越重,我們也就很難體會生命的真諦。要想生命變成一種藝術(shù),就得學(xué)會減去多余的東西,秋樹如是,雕塑如是,人生亦如是!
學(xué)校:河南固始縣慈濟高中
導(dǎo)師:熊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