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
作為我國古代傳記散文巔峰之作的《史記》,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而欓T宴》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雖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左右,然而司馬遷對鴻門宴重大場面的鋪陳與渲染,充分展示了他超凡的敘事能力和高超的散文技巧,特別是在塑造項羽這個歷史人物方面,作者運用了多種精彩絕倫的散文筆法,充分展現(xiàn)了項羽性格的豐富性和復雜性,耐人推敲。筆者曾在論文《淺析〈鴻門宴〉散文技巧(一)》中,從伏筆、補筆、剪裁和烘托四方面,粗略地分析《鴻門宴》的敘事藝術,下面再從個人讀書筆記中粗略舉出幾點,以供參考。
一、明暗對比
《鴻門宴》只是《項羽本紀》的一部分,但鴻門宴這一歷史事件意義重大,它預示著劉邦和項羽的矛盾至此尖銳化。作者運用對比手法來反映矛盾沖突的雙方在鴻門宴上的表現(xiàn),從而揭示人物性格的豐富性與復雜性,為人物未來的不同命運作鋪墊。
《鴻門宴》同樣寫謀士,張良和范增各有風姿。張良深知劉邦為人,所以對項羽要殺劉邦這件事只是給建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讓劉邦自己去琢磨,也是出謀劃策,但只是點到為止,不動聲色。范增則不同,他對項羽了解不夠:“君王為人不忍”,這只是表面現(xiàn)象,本質上是項羽骨子里有“義”的情結,他和劉邦是結義滅秦的,絕不肯在宴會上殺劉邦,要殺也是在戰(zhàn)場,所以范增再怎么苦口婆心,對于項羽也是逆耳的忠言,聽不進去??梢?,范增不能知人論事,與張良相比,高下立見。這種暗含的對比,讓人不禁想到張良和范增不同的結局:張良功成身退;范增被項羽棄用,背疽發(fā)作而死。
《鴻門宴》同樣寫勇士,樊噲與項莊面目不同。樊噲闖帳、生啖彘肩、斥責項羽,作者文筆如迅雷驟雨,寫活了一個叱咤風云的大英雄,所以項羽對他流露出惺惺相惜之意;相比之下,項莊對范增是唯唯諾諾,舞劍也是毫無氣焰,所以范增罵他“豎子不足與謀”,不堪重用。誰是真勇士,不言自明。這也是暗中對比,充分暴露了劉邦善于網絡人才,而項羽手下卻無能臣強將,勝敗之數可以想見。
《鴻門宴》同樣寫君王,劉邦和項羽大不一樣。劉邦本是《高祖本紀》的傳主,但司馬遷卻在《項羽本紀》中補寫了劉邦為人令人鄙夷的一面,同樣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最鮮明的一處對比是劉項二人對“叛徒”的態(tài)度:劉邦對告密者曹無傷是“立誅殺”,而對“叛徒”項伯則十分友善,當場攀親,充分利用,可見其狠毒與狡詐;項羽對告密者曹無傷是毫不感激,把他直言相告給劉邦,而對自己叔叔的叛變行為則是絲毫不懷疑,可見其心機尚淺,謀略不深。另一處鮮明的對比是劉項二人對“情義”的態(tài)度:劉邦為自保,不顧張良安危,留他獻璧;也不顧樊噲等人,令其步走,自己脫身獨騎,可見其表面雖謙恭有禮,實則薄情寡義。而項羽不忍心殺劉邦,不介意樊噲的斥責,表面雖盛氣凌人,實際上存在婦人之仁,重情重義。通過明暗對比,真實暴露了劉邦、項羽迥然不同的性格特點,人物描寫栩栩如生。
二、言簡語重
司馬遷為歷史人物立傳,特別擅長利用簡潔的語言背后豐富的語意去塑造人物形象?!啊妒酚洝ろ椨鸨炯o》寫鴻門宴,對人物不同稱呼也可注意:‘沛公……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劉邦稱項羽為將軍,這說明劉邦要表明自己的地位與項羽相匹敵(項羽當時是上將軍)。劉邦對張良說:‘我持白璧一雙,預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梢妱畋澈蠓Q項羽為項王,那么上文的稱‘將軍只是自占身份罷了。范增稱項羽為‘君王,這是作為項羽部下對他的稱呼;樊噲稱項羽為‘大王,這是劉邦部下對他的稱呼。項羽在當時人心目中,已經是項王了?!盵1]這是周振甫先生評《鴻門宴》“稱謂不一”的一段話,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司馬遷如何通過簡單的稱謂的變化去完善人物的性格。劉邦雖然在鴻門宴謝罪項羽時自稱是臣,但內心不服,所以直呼項羽是“上將軍”,言外之意:咱倆結義滅秦,同樣是將軍,我先入關,按約定我當為王,由此可見劉邦的野心、虛偽與狡猾。而眾人對項羽的稱呼,又表現(xiàn)了項羽在滅秦過程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是被大家肯定的,項羽的孤高自許、不可一世是令劉邦羨慕嫉妒的。由此,我們不禁會想到劉邦和項羽見秦始皇時的不同感慨:“高帝微時,嘗繇咸陽縱觀秦始皇,喟然太息曰:‘大丈夫當如此矣!至羽觀始皇,則曰:‘彼可取而代之?!盵2]簡單的詞語變化,卻暗含著重要的語意。項羽之言語氣極其坦率,可以想見其強悍爽直;相比之下,劉邦的話就說得委婉曲折,正好表現(xiàn)他的貪婪多欲。這是司馬遷寫人物最絕妙的地方,這種寫法對后世小說影響極大。
再如,文中寫劉邦出逃“乃令張良留謝”,然后“脫身獨騎,持劍盾步走”,最后“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其中,一個“令”字便撕下了劉邦虛偽的面紗,揭露了他自私的本性;而“獨”字,筆情意重,生動地再現(xiàn)了劉邦在危急時刻的狡詐與自私;“立”、“誅”二字,字字重筆,又顯得那么漫不經心,巧妙地暗諷了漢高祖為人狠毒殘忍的一面。這就是綿里藏針的白描筆法,是在敘事里面暗中諷刺,真令人嘆為觀止!
三、事中見意
顧炎武在《日知錄·史記于序事中寓論斷》中指出:“古人作史,有不待論斷,而于序事之中即見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盵3]后世史家稱之為“春秋筆法”,奉為法寶,所謂“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可見這種筆法的效力。后來這種筆法發(fā)展為一般敘事散文常用的含蓄蘊藉的手法。贊揚一個人,無一贊語而令人肅然起敬;諷刺一個人,無一貶語而情偽畢露?!妒酚洝分小笆轮幸娨狻钡臄⑹率址ㄍǔS袃煞N:一種是寓褒貶愛憎于敘事中;一種是借他人之口表明作者帶有傾向性的態(tài)度。
《項羽本紀·鴻門宴》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把這兩種手法運用得靈妙異常。鴻門宴上,項羽言語不多,仿佛傀儡,優(yōu)柔寡斷,坐失良機。項羽在鴻門宴上的表現(xiàn),充分暴露了他決策的錯誤以及他性格上的缺點,這也是導致他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對此司馬遷抱同情、惋惜的態(tài)度,可是不接直說出,而是借他人之口微妙透露。樊噲斥責項羽“不義”,范增埋怨項王為人“不忍”,而作者對項羽也有傾向性的評論,但作者在敘述鴻門宴這一事件時,并沒有直接表明態(tài)度,卻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借韓信之口說出:“韓信為漢王劉邦言項王為人,‘項王喑嗚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盵4]內容前后勾連,互文見意,手法高妙。
再如,《鴻門宴》中對劉邦的描寫,也運用了事中見意的手法?!妒酚洝じ咦姹炯o》中作者運用多種散文筆法生動地描繪了劉邦的順應時代,和內分外,知人善任,御人剛柔并濟,恩威并施等等,說明了他的成功絕非偶然,但字里行間讓人感到作者對這個人物的厭惡。而《鴻門宴》中,作者對劉邦的心機與性格,更是借助“事中見意”的手法,微妙地表明了自己的鄙夷。文章開篇先借范增之口,暴露劉邦為人貪財好色;接著又借劉邦私會張良,結親示好,來表現(xiàn)他的老謀深算;鴻門宴上,劉邦在項羽面前低聲下氣,卻又暗中自詡,表現(xiàn)他對權欲的貪婪和為人的虛偽;樊噲闖帳,他抓住機會,借如廁脫身,可見他的精明狡猾;劉邦為脫身,獨自騎馬,讓樊噲等步走,留張良謝罪,這一系列行為充分表明了他的自私自利;而文章結尾,劉邦到自己軍中,立誅殺曹無傷,足見他的狠毒。作為漢代的史官,司馬遷不得不服從統(tǒng)治者的權勢,顧全劉邦的面子,但他又是一位正直的史官,不能不暴露劉邦為人丑陋的一面。細細咀嚼這些文字內容,不禁讓人驚嘆作者高妙絕古的蓄意筆法,在他的筆端紙上、字里行間不期而然就能給我們以強烈的震撼。
相對于整部《史記》,《項羽本紀》是一篇奇文;相對于整篇《項羽本紀》,《鴻門宴》堪稱奇觀,其高妙的散文寫法、精湛的敘事技巧,真令人嘆為觀止。
參考文獻:
[1]周振甫.文章例話[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319.
[2]洪邁,紀昀.容齋隨筆·閱微草堂筆記[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162.
[3]周振甫.文章例話[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201.
[4]司馬遷.史記[M].長沙:岳麓書社,2004: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