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臨考前幾天,一些校園便出現(xiàn)了考生用撕書、扔書的方式釋放壓力的情況。近日,廈門教育系統(tǒng)發(fā)出通知,規(guī)定“各普通高中要嚴格規(guī)范管理,堅持正面引導,堅持正確的方式方法,科學開展高三年級心理疏導工作,切實提高高考備考的心理疏導效果,杜絕簡單地通過組織學生撕書、吼樓等形式宣泄壓力”。
撕書,意味與青春的告別;吼樓,代表對壓力的宣泄。有學生認為“我的青春我做主”,一場考試過后,不該留下這些束縛自由的課本。殊不知,撕書過后,仍然需要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壓力。曇花一現(xiàn)般的撕書場景,或許可以留下壯觀的畢業(yè)獻禮,但壯觀之后呢?一場喧囂,滿地廢紙,過度張揚的青春宣泄,還是抵不過嚴峻的社會現(xiàn)實。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學到的知識,擁有的教材,經(jīng)歷的青春生活,或許是輕松美好的,或許是充滿壓力和困難的,但至少,那是一個時間段內(nèi)無法磨滅的痕跡,就算有一天不在了,它也在我們的心底深深扎根。一本書,一段記憶。最美的年華里,回首這些,便是最好的記憶。撕書不理性,吼樓也擾民,硬要找一種方式宣泄,何不抽空約上三兩好友,找一處開闊地,大吼幾聲,紀念青春,也算是對那些年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