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首先我們要問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們知道分享閱讀法嗎?很多家長會想也不想地回答:就是和孩子一起指字閱讀唄!其實不然分享閱讀是由新西蘭教育學Holdaway等人在對閱讀過程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充分考察影響讀寫能力獲得的有關因素后提出的。他們認為,兒童的閱讀學習過程,就是基于已有的口語經驗,建立字形與語音之間聯(lián)系的過程,通過語音的中介作用,得到語義。只要方法得當,成人與兒童之間的社會性相互作用,能夠極大地幫助兒童獲得閱讀理解所必需的解碼技能,擴大書面詞匯量,提高閱讀能力,促進兒童的閱讀學習。在上述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他們提出了一種針對3~7歲兒童簡便易行的教育方法,即分享閱讀法。但是家長剛開始為什么選擇分享閱讀?學習分享閱讀三年時間里又有什么感想?以及對于自己是如何參與其中的呢?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為此,我們對家長進行訪談、調查,這當中有興趣至今極高也有興趣減退的家長,經過幾次的訪談和調查后發(fā)現(xiàn)他們參加分享閱讀有以下幾個主要的原因:
1.分享閱讀識字多。首先分享閱讀讀本基本上都是重復句式,所以在小書閱讀環(huán)節(jié)時,幼兒進行一一指讀。所以每次一本讀本學習完家長都不經意地發(fā)現(xiàn)孩子慢慢通過讀本潛移默化中認識字。
2.分享閱讀詞匯量較豐富。家長們認為分享閱讀的每本讀本都能幫助幼兒擴充詞匯量,每周將讀本帶回家且每本讀本內容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在家長心里讀本越多幼兒的知識量也隨之增加。
3.分享閱讀有較好的學習氛圍。家長們認為平時自己很少有時間能靜下來與孩子共同閱讀,于是覺得孩子能在幼兒園和同伴在一起學習的氛圍和環(huán)境更濃。
針對他們產生的心理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家長熱情減退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家長的熱情減退與對讀本理解相關。分享閱讀的家長們認為分享閱讀讀本句式過于簡單、重復,特別是大班讀本,家長的焦點在字與讀本間的聯(lián)系。其實家長并沒有發(fā)現(xiàn),當你念書給孩子聽,當你把一本書交到孩子手上時,你便帶給孩子無限的人生可能性,你便成了一個啟發(fā)者。
其次,家長的熱情減退隨孩子的反饋發(fā)生態(tài)度上的變化。經驗表現(xiàn),到了大班的孩子是沒有像小班時那樣對識字抱有較濃厚的興趣,可隨著他們的生活和知識的積累,大班孩子對讀本更喜歡結合自己的經驗發(fā)揮想象、對猜測故事更感興趣,這與家長們期望的識字要求達不成一致。家長們認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在下降,對于讀本也沒有之前濃郁的學習狀態(tài)。
第三,家長的熱情減退與家園互動密切相關。調查發(fā)現(xiàn),家長與老師缺少深入交流,每次家長與老師的對話僅限于當天讀本相關和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而已。家長永遠關心的是孩子有沒有掌握好讀本內容、孩子能不能夠完全獨立的閱讀、孩子指讀時是不是一字不落完整讀完等等。而老師在交談時也忽略了自己應該向家長傳達正確的分享閱讀法、加強家長的分享閱讀理念。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呢?原因有幾個方面。
首先,識字量。近日有家長向老師抱怨孩子現(xiàn)在回家復述讀本時,不如小班時一一認認真真地指字。家長們便認為孩子出現(xiàn)的現(xiàn)狀導致識字量才會有所下降的原因,家長過于重視識字量而輕視了孩子的潛在變化,家長們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在三年的學習中已經養(yǎng)成了較好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想象力得到了發(fā)展,孩子的視野及內心世界得到了豐富。
其次,詞匯用法。在讀本上學會了新的詞匯的孩子便會無意識地用在生活中,當然有時候會用的不恰當。在旁的家長卻極度的在乎孩子的用詞,孩子一用錯便認為孩子是沒有用心,最簡單的說話修飾詞都會說錯。可家長們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愿意在生活中嘗試運用已學的詞匯也是一種學習。
最后,閱讀理念。在分享閱讀中,我們強調,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閱讀,而不是在閱讀中學習。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人們只會主動去從事那些令他們感到舒服、愉快的行為。我們強調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氛圍;強調讓孩子跟隨家長反復朗讀,并及時表揚;強調分享閱讀不以識字為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學習知識等等,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把閱讀活動和一切愉快的情緒體驗聯(lián)系起來,讓孩子喜歡閱讀。
總之,影響家長對分享閱讀的熱情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要針對不同的原因對癥下藥,盡量糾正家長的錯誤理念,把分享閱讀看成是一種父母和孩子共同進行的游戲活動,而不是一種教育行為。(作者單位:江西省人民政府直屬機關第二保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