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永和
驚蟄和春分:健康食俗宜傳承
文/林永和
三月份的兩個節(jié)氣是驚蟄和春分。此時,天氣轉暖,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春耕時節(jié),農(nóng)家開始忙碌起來。驚蟄和春分各有一些食俗,有些對健康有益,應該傳承。
1.吃梨。我國南北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有生吃的,也有蒸熟了吃的。此食俗源于何時已無跡可尋,但從養(yǎng)生角度看,驚蟄時節(jié)尚未完全溫暖,天氣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而患外感咳嗽。梨味甘汁多,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對于人們如自然甘露,能祛火怡神,對防止春季感冒咳嗽大有作用。
2.煮芋頭吃。贛南、閩西一帶的客家人,在驚蟄這天要煮芋頭吃。煮熟的芋頭蘸糖吃,好吃又健康。芋頭能益脾胃,調中氣,化痰散結,治少食乏力、久痢便血、癰毒等病癥。至于糖,按中醫(yī)說法,春天肝氣旺易傷脾,從驚蟄始適當吃些甜食可養(yǎng)脾,間接對肝臟有益。
3.喝醪酒、吃雞蛋煎餅。西北有些地方在驚蟄這天要家家戶戶喝醪酒、吃雞蛋煎餅,有的還要就著芥末汁吃,以驅除身體積存的寒氣,為春天的勞作打下一個良好的身體基礎。醪酒是一種米酒,當?shù)丶壹覒魬舳紩勗?;雞蛋煎餅香酥溫潤,二者結合食用,富于情趣與營養(yǎng)。
4.吃炒黃豆。在陜西,一些地區(qū)過驚蟄要吃炒黃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后放在鍋中爆炒,發(fā)出“噼啪”之聲,象征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此舉有驅蟲、除害之意。實際情況是早年間春天食物花樣少,黃豆作為重要的營養(yǎng)補充食物,含植物性蛋白質和卵磷脂,可增加神經(jīng)功能和活力,提高身體免疫力,還能消除水腫,人們在這一天通過食用炒黃豆來增加營養(yǎng)。
1.吃春菜。舊時北方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人們都去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做成湯,叫 “春湯”,以應 “春飲春湯,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之俗語。一年之春,人們祈求的是家宅安寧、身體健康。
2.吃太陽糕。北方一些地區(qū)的人們在春分這一天有食用太陽糕的習俗,太陽糕是由糯米和綿白糖混合制成的方形小點心,類似年糕,它以糯米制皮,內包棗泥餡,餡中還加入了白瓜仁及蜜制桂花,人們食用它,取陽光普照、大地回春、五谷豐登的寓意,具有濃厚的民俗氣息。食俗專家稱,春分節(jié)氣氣候溫和,陽光明媚,適當進食糯米、紅棗等調節(jié)身體機能的平衡,對健康有幫助。
3.吃驢打滾。按照老北京的習俗,春分這天得吃驢打滾,以求避邪祈福。驢打滾制作不凡,光看它的構成材料包括大黃米面、黃豆面、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等,就足以符合食材多樣化這一條。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