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希
賣菜的老人
文\劉 希
這陣子,婆婆去了上海的小姑家。她知道我很少去菜市場,走時千叮萬囑:“你若是買菜,就找菜市場門口那個推三輪車的老人。她六十歲的模樣,頭發(fā)上扎一個水晶夾子。她賣的菜,又新鮮又便宜,你去她那兒買吧!”
因為婆婆描述得極詳細,所以去菜市場時,遠遠地我就看見那個夾著水晶夾子的老太太。有好幾個人圍著她買菜,她熟練地為別人撿菜、稱菜,邊忙還跟別人拉家常,看樣子,都是熟客。她的三輪車上,白菜鮮嫩、蘿卜水靈、香菜噴香、茼蒿脆嫩,一個裝豆腐的筐里還冒著熱氣,一看就是剛出鍋的。
我挑選了兩棵白菜、幾塊豆腐,付了賬正要走,她遞了幾根小蔥給我。我知道在超市里一根小蔥都要算價,趕緊搖了搖手。她卻笑了笑說:“拿著吧,送你的,自家種的蔥,不要錢。豆腐要配點蔥才香。”拿著老人送的小蔥,我明白了:為什么婆婆囑咐我買她家的菜;為什么她雖然是個流動的菜販,生意卻那么好。
常去老人那兒買菜,有時候接電話時便無暇顧及挑菜,她便仔細為我挑。她全都揀最好的菜給我,絕不像其他商販那樣只想著把壞了的菜推銷掉。我吃著她賣的菜,一百個放心。
后來漸漸知道,這個老太是個失獨老人。十幾年前,他剛剛成年的兒子因為搶救溺水兒童,不幸身亡,老人很長時間才從悲痛中走出來。為了生活,她自己種菜來賣。即使在最艱苦的年月里,老人的菜從不缺斤少兩。老人常說,自己命雖不好,卻人性不能差。
很多人知道了老人的故事,都買她的菜,而且大家從來不問價錢,很多人一買就是一大袋,直到裝不下了稱了就走;有時候看她有些剩菜,有些客人主動包圓,讓老人提前回家休息。因而老人的菜賣得很快,她也因而心情大好,見了誰都樂呵呵的。
每每見賣菜的老人,我就像在冬日看見陽光,滿心都是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