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純
雞年說雞
周亞純
雞年了,說說雞的事兒。
鳥類是人類的朋友,現(xiàn)生鳥類共有一萬余種,二十一目,按照傳統(tǒng)分類方法,全球雞形目有7科81屬281種,我國已發(fā)現(xiàn)其中的2科25屬63種,由此,我國雞形目鳥類的多樣性位居世界前列,這和我國遼闊的國土面積、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而家雞(見封面,江山攝影)可能是我們最熟悉的雞形目鳥類了。
大多數(shù)中國人,往祖上回溯三代,恐怕都是農民,而對于我們耕讀于阡陌間的先輩們來說,除了提供細水長流的雞蛋、總和節(jié)慶喜事相聯(lián)的雞肉而外,雞也被我們寄予了很多對家庭幸福和生活富足的祝愿。從農業(yè)時代開始,無論物質生活還是精神享受,一只公雞一只母雞和一窩小雞就足以為任何一戶中國家庭增光添彩了。
也許就是因為和人類如此親密的關系,雞一定能在十二生肖中占據(jù)一席之地吧。
但是在我們的茶余飯后,說不定會時不時地生出一些別的問題。雞從哪里來呢?又是不知道從何時起,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huán)往復,成了人類面對一些周而復始的問題的自我嘀咕,類似的問題實在太多了,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會出現(xiàn)類似于雞生蛋、蛋生雞的輪回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的背后,會不會有某種規(guī)律呢?
在撞上哲學這堵厚重的墻之前,一位英國科學家——林奈(Carl Linnaeus,1707-1778)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他于1735發(fā)表的著作《自然系統(tǒng)》(Systema Naturae)中創(chuàng)造了一套分類法則,用以描述我們看到的紛繁復雜的生命現(xiàn)象,他建立了“界門綱目科屬種”這七個字代表的七個分類階元來把他看到的一切生物分門別類地給予具體的分類地位。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后來這七大分類階元中間又加入了諸如“亞門”、“超科”等中間的次階元。按照這個方法,人類在自然界的分類位置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林奈,1758)。
相應的,雞的分類位置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雞形目,雉科,原雞屬,原雞種(林奈,1758)。由于這種動物的雄性具有亮紅的體羽和紅冠,也稱紅原雞或紅色原雞,古籍《本草綱目》中名為燭夜,而在云南民間也有茶花雞的美名。
作為我們最熟悉的雞形目成員——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a)由原雞馴化而來,后者分布于中國、印度、老撾、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蘇門答臘等中印半島和東南亞地區(qū),在我國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和海南,共有2個亞種,為中國原雞(Gallus gallus spadiceus)(也稱滇南原雞)和海南原雞(Gallus gallus jabouillei),目前為我國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它3個亞種為泰國原雞(Gallus gallus gallus)、印尼原雞(Gallus gallus bankiva)和印度原雞(Gallus gallus murgha)。
紅原雞(雌)(引自JJ Harrison-wiki)
紅原雞(雄)(引自Philip Pikartwiki)
這樣一來,我們離“家雞從哪里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近了一步了。
毫無疑問的是,18世紀,也就是林奈以雙名法命名原雞的時代,可以說是進化論思想的摸索時期,這一時期的學者,無論是林奈、布豐、達爾文的爺爺,還是后來的拉馬克,物種可變的思想恐怕多多少少都開始在他們的思緒中穿梭起來;同時,18世紀也是歐洲的學者們享用大航海時代和地理大發(fā)現(xiàn)豐富成果的時代,不但歐洲的學者們見識到了地球上超乎他們想象的物種多樣性,甚至他們中的一些人還親自去了這些物種生活的地方一睹其真容和其生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1859年,達爾文的巨著《物種起源》出版了,達爾文的加拉帕戈斯地雀之研究已經被全世界絕大多數(shù)的生物教科書列為經典,而他對家雞起源的論述,在其《物種起源》第一章——家養(yǎng)下的變異中,有這樣一段話:
布利斯(Mr. Blyth)先生知識淵博,對于他的意見,我比對幾乎其他任何人的意見都更為看重;他認為,所有品種的雞,都是普通的野生印度雞(Gallus bankiva)的后代(《物種起源》,第二版,達爾文著,苗德歲譯)。
這位知識淵博的布利斯先生,即愛德華?布利斯(Edward Blyth),是一位和達爾文年紀相仿的科學家,在后世的一些學者中,被尊稱為印度鳥類學之父。布利斯的父親是一位裁縫,在布利斯很小的時候便撒手人寰,布利斯的母親將他送入學校學習;小布利斯喜歡讀書,但更喜歡在森林附近來一場小小的科考或者探險;完成化學專業(yè)的學業(yè)后,他不想當一個教師,于是當了一個藥劑師,但又于1837年辭掉了藥劑師工作;后來他成為了亞洲學會(The Asiatic Society)博物館的館長,但這個館長其實也是個清貧的苦差。一天,生活拮據(jù)的布利斯館長得知一趟去印度加爾各塔的考察能提前支付他一筆一百英鎊的報酬,就踏上了這趟穿越半個地球的旅程,并開始了他成為一個鳥類學家的征途。
雖然從來沒有使用過自然選擇這個概念來解釋他看到的生物多樣性,布利斯還是做了許多工作來闡明人工選擇是怎么造成家養(yǎng)動物和野生動物異同,而可能正是得益于親身來到原雞的產地之一——印度,他才有機會見到活生生的家雞的祖先。這里提到的野生印度雞,正是紅原雞的一個亞種,也就是我們剛剛說到的印尼紅原雞。
1868年,達爾文在第二部巨著《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中這樣論述:
在印度雞的被家養(yǎng),是在《瑪奴法典》完成的時候,大概在公元前1200年,不過也有人認為只在公元前800年……雞是西方的動物,是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王朝時代引進東方(中國)的(公元前1400年早于公元前1200年,與敘述矛盾,原文可能此處有誤)。
結合上下兩段,我們可以認為,當時的達爾文認為所有的家雞都來自于原雞,而印度在公元前1200~公元前800年完成了對原雞的馴化,從而得到了家雞,然后家雞再從印度傳入中國。達爾文的這個觀點,可能是對于家雞起源時間和地點的最早論述,并從生物學的角度肯定了原雞是家雞的祖先,這也是目前的大多數(shù)研究所支持的,而另一些研究也認為原雞的其它亞種可能也和家雞多少有一些親緣關系。
1956年,朝陽中的新中國百廢待興,為了盡早摸清家底,對我國的動物多樣性建立基本的了解,我國做出了編寫《中國動物志》的戰(zhàn)略決策。在一百多個單位的幾代科學家和科學工作者的艱苦努力下,現(xiàn)在我們可以輕松地翻開《中國動物志?鳥綱?第四卷?雞形目》的第148頁,并看到下面這段話:
原雞 Gallus gallus
鑒別特征 一邊(原文如此,應該是“一般”)體型與家雞十分相似,但稍小些。雄性上體多紅色,下體褐黑。雌性上體大都黑褐,上背黃而具黑紋;胸部棕色,向后更淺……原雞是熱帶林區(qū)的鳥類,分布于低海拔和中海拔,直至約兩千米高的地帶……凡是有植被可供隱蔽的地方,都有它們的蹤跡,特別喜在灌叢間活動,但不見于沼澤及高山……性怯畏人,視覺和聽覺均靈敏。每逢人至,或風吹枝葉沙沙作響或欲折之聲,就能使之驚起直飛……原雞在日出后,常三、五成群在林間覓食。它們像家雞一樣,邊走邊用腳和嘴扒開落葉和土壤,覓食蟲類……雄性原雞的叫聲與家雞很相似,但聲較銳迫,近似“遏遏遏—遏”,不像家雞之作“喔喔喔—喔”,而且最后一音甚短促,截然而止,并不拖長。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應該可以想象出原雞的大致形象和一些行為特點,尤其是雄性原雞的叫聲和家雞的同異之處,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中國不同地區(qū)方言的同異之處。雄性原雞叫聲中最后一音很短的原因也許是為了避免引起天敵的注意,而有人類保護的家雞則可能不需要如此小心謹慎地呼喚同類了。
關于家雞的起源,該書也做論述:
在新石器時期,在屬于龍山文化時期(約在公元前2500年)的三門峽廟底溝的居民點遺址中,已發(fā)掘有鳥骨,經鑒定為雞的大、小腿骨及前臂骨,但未能肯定是原雞還是家雞(據(jù)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9)。
……
家雞的祖先,現(xiàn)今一般人都認為是上述的原雞,也叫做紅原雞(Gallus gallus),因為家雞在體型、羽色及鳴叫等方面,都與原雞極類似,而且原雞如上所述,主要分布在中國南部和印度北邊(在古時,從下面所提的考古資料,可知還分布更北至中國的中部),這些地區(qū)也與人類在初期文化發(fā)展過程中對野生動物進行馴養(yǎng)活動的地點相近……目前一般《家禽學》書籍,關于家雞的起源,都說我國的家雞是由印度傳來的,這種說法是由達爾文首先提出的,后來的人都受了他的影響。
……
綜上所述,可見達爾文以中國的家雞由印度引入的說法,是完全出于誤解……因此,我們認為家雞不是像達爾文所說的那樣由印度傳入我國;它在國內,至少是與印度同時從原雞進行馴化的。同時,從上所述,也可以看出原雞從前不僅產于我國的南部,而是廣泛分布于黃河、長江流域一帶的。
可能是由于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時間遠長于與中國的交往,達爾文能接觸到的印度資料遠較中國資料準確詳實,或者人類馴化原雞的事件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達爾文接觸到的家雞確實來自于印度而非中國馴化的家雞,于是讓達爾文得到了這樣的結論。而如今,大量的考古資料和分子生物學證據(jù)的出現(xiàn),讓家雞的起源時間和地點更加富有爭議了,甚至出現(xiàn)了人類確實馴化了原雞多次的證據(jù)。
中國目前最早的家雞起源證據(jù),是河北省武安縣磁山遺址中的家雞骨骼,距今8000年左右,也就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而最可靠的家雞起源證據(jù)來自于商晚期的安陽殷墟遺址,文獻記載則支持春秋早期已經存在家雞,即公元前1000年左右;而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之間的5000年內,中國也在大量的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家雞或疑似家雞的鳥類骨骼;國外方面,公元前2000多年的印度摩亨佐?達羅遺址(Mohenjo-Daro)中,也發(fā)現(xiàn)了家雞馴養(yǎng)的證據(jù)。
另一方面,由于家雞和原雞的其它5個亞種之間,均可以互相繁殖并產生可育后代,所以也有一部分學者運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從基因的角度進行研究,認為家雞從原雞起源的事件可能發(fā)生過不止一次,很多地區(qū)都發(fā)生了人們捕捉原雞,甚至捕捉不同亞種的原雞并馴化的事件,隨著東南亞及世界范圍內文明交流的不斷增多,不同文明家雞的基因交流也不斷增多,最終造成了全球家雞極為豐富的品種,而中國的家雞就已經具近一百個品種了。
除了紅原雞外,原雞屬還有3種,為分布于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綠領原雞(Gallus varius)、分布于印度西部和南部的灰紋原雞(Gallus sonneratii)和分布于斯里蘭卡的黑尾原雞(Gallus lafayetii)。綠領原雞的頭頸部覆蓋有優(yōu)美的藍綠色羽毛,其雞冠為紅黃藍三種顏色漸變過渡,十分特殊,其雄鳥的鳴叫只有三個音?;壹y原雞的身體大部羽毛為灰色,頭頸部斑駁、有亮黃色的羽毛,雞冠鮮紅沒有其它顏色,其雄鳥的鳴叫有五個音。黑尾原雞身體前半部分的羽毛為鮮黃色,往后顏色逐漸變深,到尾部呈棕色,尾羽黑色,其雞冠由紅黃兩色構成,頭頂?shù)碾u冠中心具有一黃色橢圓形斑點,外圍為鮮紅色,其雄鳥的鳴叫有四個音。綜上,這三種原雞和我們平常熟悉的家雞,無論羽色、鳴叫的發(fā)音、音的數(shù)量都有明顯區(qū)別,與家雞的差異比紅原雞與家雞的差異更大,這也就更進一步地說明了,家雞應起源于紅原雞而不是原雞屬的其它三種。顯然,亞種和亞種之間的形態(tài)和行為以及許多其它的特征是極其相似甚至相同的,而種與種之間的這些特征則開始出現(xiàn)了一些明顯的差異。
灰紋原雞(雄)(引自Yathin S Krishnappa-wiki)
黑尾原雞(雄)(引自Steve Garvie-wiki)
灰紋原雞(雌)(引自Arshad ameen-wiki)
黑尾原雞(雌)(引自Steve Garvie-wiki)
現(xiàn)在我們的科學家已經有了更加先進的手段來了解物種之間的關系了,利用生物的遺傳物質DNA和RNA,以及組成生物體的基石蛋白質,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發(fā)現(xiàn)生物和生物之間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但是回到達爾文的時代,除了受到了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中過度繁殖和生存斗爭的影響以及萊伊爾的《地質學原理》中地層及其中的化石和時間能形成對應關系的影響外,還有誰也許給了達爾文一些重要的啟示呢?是不是不但很多相似的動物有親緣關系和共同祖先,而且所有的生物都應該有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和共同祖先呢?
達爾文從加拉帕戈斯群島回來以后,并沒有馬上意識到他收集的14個地雀物種中的13個都是新物種,相反,他錯誤地認為這其中的6個都是其它屬甚至其它科的變種或者說品種。也就是說,在剛剛收集到這些標本的時候,達爾文大大地低估了物種的豐富程度。正如那個時代的很多歐洲科學家一樣,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即便是達爾文,在那個時候也需要其他專家的幫助。他把環(huán)球考察中收集到的植物標本交給了他當時的好朋友、植物學家胡克(Joseph Hooker),把許多哺乳動物化石交給了他未來在學術上的敵人、動物學家歐文(Richard Owen),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收集到的鳥類標本交給了雀形目專家古德(John Gould)。
“干得好,達爾文先生!”古德一定會拍著達爾文的肩膀這么說:“看看你找到了多少新物種!”達爾文一定會大為吃驚,因為他當時認為自己收集到的很多新屬新種都是其它已知物種的變種。如果達爾文去的是印度次大陸、中國的云南海南和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他很可能會犯一個同樣的錯誤,會把原雞屬的其它三種當成原雞的變種,而其結果將會同樣讓他驚訝。沒錯,4屬14種地雀和1屬4種的原雞,這些遠比歐洲豐富的物種,難道都是上帝一一創(chuàng)造出來的嗎?
這個問題最終還是出現(xiàn)了,而達爾文希望找到這個被認為是謎中謎的答案。但當時沒有遺傳學,沒有分子生物學,也沒有豐富的化石材料,達爾文到底是怎么把這些事情弄明白的呢?
還記得我們一開始提到的科學家林奈嗎?
林奈一生的大部分時候,都不相信物種是會變的,但他提出了自然界確實可以被系統(tǒng)地劃分成一層層結構。當達爾文認為物種可變的時候,他很可能會恍然大悟地意識到,從低到高的分類階元,這不正是可遺傳的飾變造成的結果嗎?!
生命之樹最新的枝條給了林奈分類階元屬和種,上一級舊一些的枝條給了林奈分類階元科,而以此類推一直到生命之樹的主干那就是林奈的分類階元界。所以上文提到的5個原雞亞種的共同祖先就是紅原雞這個種,而4個原雞種的共同祖先一定來自更早的原雞屬成員,而這些屬一定又有一個祖先來自于歸于同一科的更早成員。林奈告訴了達爾文自然界是自成系統(tǒng)的,而達爾文告訴了我們這個系統(tǒng)是怎么來的,不是靠超自然力量創(chuàng)造的,而是通過自然選擇產生的,地雀如此,原雞如此,一切現(xiàn)在或曾經生活于地球的生物皆如此,而今天我們已經有更多更好的證據(jù)證明,達爾文確實對了。
如此,我們離雞從哪里來,就又近了一步了。
雞年說雞,待續(xù)未完,欲知后事如何,請看《化石》雜志雞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