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巖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七月的一天,康熙在晾鷹臺宴請王公大臣。宴席上,見王公大臣們正忙著相互寒暄,忙活了大半天的太監(jiān)們覺得可以趁機小憩一下,于是在棚子下小坐,準(zhǔn)備喘口氣,不料被眼里不揉沙子的康熙瞥見??滴鯕獾蒙窖蚝觼y抖,將一眾太監(jiān)每人狂抽了80鞭子。
隨著年紀(jì)越來越大,康熙這愛隨便收拾人的毛病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嚴(yán)重??滴跬砟陼r常常在嬪妃的陪同下到池塘邊釣魚取樂。一天,康熙偶然釣上一條甲魚,不知是技術(shù)原因還是運氣不佳,甲魚竟然脫鉤而逃。一個妃子見狀,喊道:“王八跑了!”康熙笑道:“興許是沒有門牙,連鉤都銜不住了?!绷硪粋€妃子斜眼瞅著滿口無牙的康熙,竊笑不止??滴跗骋姡鹬袩?,罰這個妃子終生不得近御。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康熙打人的毛病也遺傳給了兒子雍正。雍正喜歡看戲,在看過《鄭儋打子》這出戲后,因劇組演奏水平和演員演技都不錯,雍正十分滿意,便吩咐賞賜食物給演出人員。某演員受寵后忘乎所以,竟然同雍正閑聊起來。
因《鄭儋打子》說的是唐朝常州太守鄭儋執(zhí)法不避親的故事,這位演員就問雍正:“不知如今的常州太守是哪一個啊?”雍正勃然大怒:一個下賤的戲子竟然過問政事?絕不能助長這種歪風(fēng)邪氣!噼里啪啦一頓板子伺候,這位演員就一命嗚呼了。
乾隆算是個儒雅的皇帝,但在打人這件事上,他一點兒也不比他的父祖遜色。因乾隆喜歡玉器,皇家專門成立了玉器制造機構(gòu)。乾隆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常常親自過問造辦、選人、技術(shù)等細(xì)節(jié)。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一月某日,負(fù)責(zé)人薩土哈將一份玉熊配飾的樣稿交給太監(jiān)胡世杰,呈給乾隆御覽。也不知是畫工水平欠佳,還是欣賞者能力有限,反正乾隆越看越不順眼:“這畫的是什么玩意兒?一個玉熊樣稿都畫不好,算什么畫匠?欠揍!”可憐畫匠被結(jié)結(jié)實實地狠拍了40板子,才算解了乾隆心頭之恨。
作為愛新覺羅家族的人,不論男女,在打人這一點兒上都不含糊。
同治年間,梆子戲名伶侯俊山被召進宮演《玉堂春》。臺上,侯俊山表演十分賣力;臺下,慈禧太后聽得眉飛色舞,不住地頷首鼓掌,一邊看戲一邊吩咐太監(jiān),演出結(jié)束后一定要重賞劇組人員。此時,侯俊山唱道:“我好比羊入虎口有去無還……”慈禧太后聽后臉黑了下來,惡狠狠來一句“賞!”結(jié)果侯俊山被打得滿地找牙也不知怎么回事。原因其實很簡單,慈禧太后是屬羊的,你說羊入虎口,不打你打誰?
任何一個朝代都有自己的法律,清朝皇帝對犯有過失的大臣、嬪妃、奴才進行處罰,原則上都有《大清律例》可依。然而,在統(tǒng)治者一手遮天的時代,他們的個人喜好往往凌駕于法律之上,只是可憐了那些無辜被罰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