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熊琿
眾山環(huán)繞,洢水清清,又紅又圓的夕陽依偎在紫云山梁上,將山、水、城籠罩在一片安靜祥和中,這就是梅城留給人的第一印象。
走在街頭,也許你會聽見幾聲吆喝,也許你會看到剃頭鋪里用最傳統(tǒng)的剃頭技藝,頭發(fā)有點花白的師傅,穿著深藍色長衣,臉上掛著溫和的笑,手輕輕地扶著客人的頭發(fā),麻利地用手柄被磨得錚亮的剪刀、剃刀,“咔嚓”“咔嚓”剪剪,“唆嗦”“唆嗦”修修,用干凈的毛巾給客人細致地擦干,客人們半瞇著眼舒服地享受……
小時候,總會有一位老人用扁擔挑著沉沉的木桶,木桶歷經(jīng)歲月,從原木的黃色變成了沉穩(wěn)的褐色,老人邁著不緊不慢的步子,用有些蒼涼的嗓音喊著“嫩豆腐啊——嫩豆腐啊——”“啊”字在這時讀上聲,拖長3拍,從洪亮到輕細,好像聲音從山谷爬過一道坡,慢慢消失了……這聲音隨老人閃動的扁擔飄過大街小巷,吸引了很多小孩圍著他。老人偏黑偏瘦,眼睛小卻有神,寡言而不健談,揭開一塊半月形的木蓋,雪白水嫩的豆腐腦便呈現(xiàn)在眼前,冒著溫暖的熱氣,小孩子們便嚷著,叫著,跳著……他們的爺爺奶奶慈祥地看著,臉上露出滿足幸福的神情。
那時我總喜歡搬著小板凳坐在爺爺家的小店門前,看著各種各樣的汽車,不時拍一拍手站起來,側(cè)耳傾聽老人的吆喝聲。一位戴著軍綠色帽子、背著一個小包的老人,邁著不緊不慢的步子走過來,放下兩個木桶,桶蓋上放著塑料桶,塑料桶里面有糖、勺子、杯子……老人一雙布滿皺紋的手互相配合著,右手握勺,左手端杯,小心地先舀點水在杯子里搖一搖,晃一晃倒掉,然后一層一層地把嫩豆腐刮起,一勺一勺地放進杯子,把糖均勻地散布,細心地蓋好蓋子,插好吸管,安靜地遞給客人,吸一口溫熱的嫩豆腐,甜味、豆香味在口里彌漫,軟軟的豆腐滑過喉嚨,那一刻定格在記憶里。
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外街邊也有許多小的小吃,我總拖著媽媽經(jīng)常到他的木桶,品一碗熱騰騰的豆腐腦。
又一次聽見那吆喝聲,拖著長長的尾音,也還是那根長長的扁擔負在老人的肩上,還是那兩個大大的木桶掛在扁擔兩頭,這些都是兒時記憶中的模樣。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痕跡,老人的眉毛白了,眼角的皺紋變多變深了,街頭的陽光照著他,老人的皮膚更黑,仿佛也更瘦了。
不知道老人擔著兩只木桶在梅城的大街小巷串了多少個年頭,躲過了多少風雨,而這悠長的吆喝聲已化為了梅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