饞人
什么是中餐?一千個川菜館,炒出一千種麻婆豆腐,每種麻婆豆腐的口感都有微妙的差異。這就叫中餐。誰要想把中餐標準化,那就是在毀中餐了。為什么很多品牌餐廳一成了連鎖店就退步?不光分店不好吃,連本店都不好吃了!這都是那個中央廚房鬧的,我去看過一個遠在郊區(qū)的川菜中央廚房,看完以后,就明白這個川菜館子,為什么吃起來就像喝溫水,毫無特色。因為再好的廚子,給你來個標準化配料,你也瞎!
標準化出不了好廚子,只能出會炒菜的機器人。那什么是好廚子?我見過的好廚子可以把最簡單的食材,在任何環(huán)境下,給你做出好吃的美味。
比如一個叫艾買爾的維吾爾族駝工,他跟我們一起進沙漠時,竟然在麻袋片上做面條,那水平,估計多牛的白案大廚,看了也得點贊,那碗熱湯面是我吃過的最美味的。其實這些生活在沙漠里的人,個個都是用簡單食材和工具做美食的大師。在新疆那個叫達里雅布依的鄉(xiāng),有一種食物叫庫買齊,家家都會做——他們把沙子燒得熱熱的,然后把面埋進去烤,等拿出來的時候,用手拍幾下,上面一點灰塵不留。一掰開,一股麥香隨著熱氣撲面而來,比我們店里買的面包、饅頭不知要好吃多少倍。這種就地取材的烹飪方法,絕對夠評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了。
很多戶外生存高手也是烹飪高手。一位朋友教過我一招——開車遠游時,如何不費力地把雞翅烤熟?準備好紙筆,記下來:把提前用調(diào)料喂好的雞翅,用錫紙包起來,一定要包得嚴一些,盡量包成一個扁片兒。然后在你發(fā)動汽車準備離開營地以前,用細鐵絲把雞翅綁在排氣管子外面,這就大功告成了。當(dāng)你以每小時六七十公里的速度行駛一段時間后,你的雞翅就烤好了。不過這個烹飪大法,我至今沒試過,誰要是試了,有勞告訴我一下結(jié)果。
其實不光烹飪方法千奇百怪,我們品嘗食物也各有高招。我就特佩服那些能白嘴吃松花蛋的人,松花蛋不放上調(diào)料,對我來說絕對難以下咽,不如去吃咸鴨蛋。以前還認識一哥們,他吃烤鴨不蘸料,一氣兒能吃半只鴨子,人家覺得那樣好吃,你也沒辦法。很多吃海鮮的人,也倡導(dǎo)原湯原汁地吃,什么調(diào)料都不蘸,用海水煮熟了就吃,是最高境界。我不行,很多時候我都是自己做好了調(diào)料,裝瓶子里,帶到海邊去享用。后來去越南學(xué)了一招,隨手買個青檸,帶上一小包鹽和胡椒粉,吃海鮮時擠出檸檬汁,撒上一點鹽和胡椒,這樣的調(diào)料不但去腥,而且強化了海鮮的鮮美,最重要的是簡單。青檸在大多數(shù)超市都能買到,買一個夠用兩頓的。鹽和胡椒就是飛機餐盒里配的,吃飛機盒飯根本用不到,就裝在口袋里帶走了,一點兒不浪費。不過這兩年,這樣的小調(diào)料包,在飛機上經(jīng)常見不到了,那就只好自己準備了。
(摘自《北京晚報》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