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娜+劉麗萍+高潔+白慶榮+王雪
(吉林農業(yè)大學 農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8)
摘要:《植物病理學》是植物保護專業(yè)學生的主要必修課程,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實驗教學的方法、內容和考核方式對《植物病理學》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探討,主要分析了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提高《植物病理學》的實驗教學質量,為以后更加完善有效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植物病理學;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8-0273-02
《植物病理學》是全國各高等農業(yè)院校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之一,涉及農學、植物科學、園林、園藝以及中藥資源開發(fā)等相關學科,是一門理論和應用并重的學科,其學科目標是讓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了解《植物病理學》課程講解的基本原理,獲得和提高有關植物病害的規(guī)律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目前,高等農業(yè)院校提出了“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這使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甚至掣肘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為符合當今社會發(fā)展需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培養(yǎng)高質量的創(chuàng)新人才,高等教育中的實踐性教學所發(fā)揮的作用日益凸顯。為此,在高等農業(yè)院校的教學過程中,要對普病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為了達到更好的實驗教學效果,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對《植物病理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相應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為農業(yè)院校《植物病理學》教學提供一些借鑒。
一、實驗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1.合理選取教材和參考書,補充最新的概念、方法和觀點。隨著科技和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學生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更需要提高實際操作水平,因此實驗課程尤為重要。教師應重視實驗教材的基礎性、實用性和科學性等。現(xiàn)在,我們主要采用吉林農業(yè)大學主編的《植物病理學實驗指導》(校內教材),設置觀察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提高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實踐能力和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我國地域遼闊,植物種類多,相應的病害種類也多。長春市位于吉林省東北部,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教師應將重點放在當?shù)刂参锊『ι?。走出實驗室,在田間進行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加形象地了解病害癥狀,而不是單純地記憶書本上的抽象概念,有利于他們鞏固所學基礎知識,培養(yǎng)所學專業(yè)的興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實際,優(yōu)化重組教學內容。學分制的實行,大量縮減了植物病理學的實驗教學課時,為教學任務的完成增加了一定的難度。要想教學質量不受影響,必須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對教學內容進行細致、精練的選擇。對各門實驗課中的重復部分進行刪減和重組,通過農業(yè)植物學實驗課和理論課的有機結合,高效率地利用教學課時,加大有針對性的教學信息量,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施教,訓練廣大植物學專業(yè)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對實驗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在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方式中,教師是活動執(zhí)行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基礎理論進行驗證,對實驗操作技能進行實踐。這種被動的學習方法,不僅容易使學生喪失對實驗課的興趣,而且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他們只是被動地執(zhí)行,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利于創(chuàng)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咏邮?,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全面且熟練地掌握植物病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結合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我們對原有實驗教學方法進行改革。(1)增強實驗室開放程度,增加開放性實驗比例,學校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最好地方主要是實驗室,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隨著高校轉型應用人才的改革,實驗教學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社會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增加實驗室建設投資力度勢在必行。為了培養(yǎng)具備良好理論基礎、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水平的新型農業(yè)人才,建立學生動手、思考解決問題的學習環(huán)境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內容。因為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實質上是讓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僅僅進行簡單的驗證性實驗,把課本內容重復做一下,缺乏相應的設計性、綜合性和應用性。增加開放實驗室后,基礎性實驗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實驗教學,讓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驗證性實驗則應讓學生自我思考、分析、檢驗病害的發(fā)生原因、機理等,有利于理解所學理論知識,并在教學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甚至能觸類旁通地解決問題。如果遇到教學討論也解決不了問題,可以在任課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設計、進行相關實驗,或分小組自主操作。這種自我設計、自我操作的過程,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查資料,問同學、教師或有經驗的工程師、技工等,形成一定的發(fā)散性思維,鍛煉協(xié)調能力和團隊意識,為進一步從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礎。(2)實驗教學課程應加強學生自主課前預習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一般情況下,實驗性課程以教師引導為主、學生參觀為輔,主要是觀察病原物玻片和病害標本,旨在掌握某種病害的癥狀特點和病原形態(tài)特點,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學生做不到自主地進行課前預習和準備,教學實驗過程中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不能正確地反映出所觀察的內容。更有學生“走馬觀花”。對教師準備的材料缺乏了解和細心觀察,而是把心思用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上,參照課本畫一幅類似的形態(tài)、癥狀圖就算完成任務,課后很容易忘記所學習的病害癥狀。因此,任課教師要改變課上輔導、課后寫作業(yè)的教學模式,鼓勵監(jiān)督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課程中的主要內容和操作注意事項,以便上課時能及時和教師溝通解惑,力求在不翻看書本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實驗過程。而且,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學習積極性,強化教學效果。(3)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拓展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使抽象乏味的知識更加形象化、單調的講解趣味化,讓學生在學習中能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激發(fā)求知欲。植物病理學實驗課程內容涉及植物病蟲害的癥狀、病原物的形態(tài)等,內容豐富。新型的多媒體課程教學手段,和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相比,有明顯的優(yōu)勢,在真實的情境和音響效果下,教學效率和質量都有相應的提高。例如,觀察真菌的形態(tài),可增強學生對病原真菌特征的直觀印象,掌握病原菌的危害特點,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最大的信息量。再如,觀察細菌病害的噴菌現(xiàn)象時,教師通過顯微鏡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演示,可讓學生準備細致地掌握細菌菌體從病組織中噴出的狀態(tài),還可將病害不同時期的發(fā)病部位、發(fā)病癥狀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加深他們對病害的理解,更好地運用到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
三、實驗教學要改革考核方式
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就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規(guī)范實驗教學的評價體系,提高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植物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實驗成績由各項實驗的實驗報告評定,這種考核方式太單一,容易導致學生不重視實驗操作,而忙于完成實驗報告。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對實驗教學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重視實驗操作。因此,植物病理學實驗課的成績評定標準是:實驗報告占50%,考勤情況占10%,實驗操作表現(xiàn)占40%。這種成績評定方法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與運用能力,可以綜合考察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過程中的全部表現(xiàn),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促進他們實驗操作的主動性。
四、結束語
植物病理學實驗課教學非常重要,是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鞏固和豐富理論常識的有效途徑。實驗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對提高《植物病理學》的教學質量至關重要,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他們日后從事植物病理學相關科研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廣大農學院植物病害專業(yè)的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潘月敏,楊梅,高智謀.《果樹病害防治》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37(32):16174-16176.
[2]付爭兵.建立開放式實驗室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模式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3):126-127.
[3]臺蓮梅,張亞玲,靳學慧.農業(yè)植物病理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8,(10):118-119.
[4]李淼,檀根甲,丁克堅,等.農業(yè)植物病理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37(17):8280-8281.
收稿日期:2016-11-17
基金項目:植物病理學教學素材庫的建設與應用(校級重點);農業(yè)植物病理學試題庫建設與應用(校級);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與實踐(校級)
作者簡介:楊麗娜(1981-),女,吉林長春人,碩士,實驗師,主要研究方向:作物病害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