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桂花
(湖南省祁陽縣觀音灘鎮(zhèn)中心小學 湖南 祁陽 426100)
【摘要】 兒童文學作品是一種以少年兒童作為對象的特殊文學作品。具有著趣味性、生動性、因此同語文教材之間有著較大的區(qū)別,深受學生的歡迎,基于此,本文論述了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以及提升措施。
【關鍵詞】 兒童文學 小學語文 現(xiàn)狀 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4-125-01
引言
兒童文學是指以兒童為對象所創(chuàng)作一系列文學作品,結合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實情來說,兒童文化涵蓋了各個年級,有適合每個不同年級學生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在語文教學中,將兒童文學作品引入其中展開教學,不僅可以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更可以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性,從而使教學活動取得更大的成果。
1.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
從主觀的角度來分析,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投入很多的努力,僅僅是在固有的工作上努力,很難保證小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相應的提升。近幾年,多數(shù)地方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都開始在新的領域中探索,希望能夠在教學水平上獲得更大的提升。兒童文學作為有效的教學手段,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可是在現(xiàn)狀方面并不理想。
2.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提升措施分析
2.1深入了解兒童文學特征
兒童文學作品蘊含著真善美,對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語文教師要善于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深入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通過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重點講解,從而向學生傳授知識,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在長春版語文教材中編入了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小蝌蚪找媽媽》《丑小鴨》等,教師要區(qū)分這些兒童文學作品的不同,有側重地展開教學。對于擬人體童話故事的教學,教師要重點帶領學生體會人物性格的魅力,感受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變化。對于知識性童話故事的教學,教師應重點讓學生獲取一些科學知識,并引領學生感悟文本的語言魅力。課外閱讀豐富語文綜合知識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過程,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時間,所學習到的語文知識是有限的,而語文知識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因此,要做到立足課堂的同時,打破課堂的束縛,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語文,應用語文知識。
2.2加強兒童文學與語文的融合
要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兒童文學教學,最合理的手段就是將二者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比如可以將兒童文學教學和閱讀、寫作教學融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將兒童文學作品中的某些片段作為素材,讓學生進行閱讀。在寫作教學中,也可以將兒童文學作品的某些片段進行情境構建,讓學生以此為基礎展開作文的寫作。如此,實現(xiàn)兒童文學和語文的融合,自然也就實現(xiàn)了教學的統(tǒng)一,可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
2.3開展兒童文學課文自主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保持兒童文學作品給學生帶來的新鮮感,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引發(fā)思考,并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從情節(jié)、意蘊等層面入手,享受兒童文學作品給學生帶來的愉悅感受。
2.4抓住兒童文學的特征來開展教學
就小學語文教學本身而言,其在難度上并不高,有很多方面都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手段來開展。兒童文學在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的避免生硬插入的手段。有些教師屬于新晉人員,他們在開展教學的過程當中,整體上表現(xiàn)為非常理論化的情況,并不能與語文教材本身進行良好的結合,往往是突發(fā)奇想來開展教學。雖然在表面上激發(fā)了課堂的氣氛,可是在實際上已經(jīng)對學生的思維和學習造成了打亂的現(xiàn)象。
2.5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征和文體特征來開展教學
美學特質是兒童文學區(qū)別于成人文學最顯著的特征,主要是體現(xiàn)在兒童文學作品流露出來的兒童情趣,有利于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積極、主動、快樂、向往的內(nèi)心體驗,影響他們對小學語文課堂的興趣和自身的健康成長。所以,小學教師適時把握住兒童文學作品中的兒童情趣至關重要,主要是要學會發(fā)現(xiàn)并挖掘。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可能出現(xiàn)兒童情趣的課本內(nèi)容類型或位置進行系統(tǒng)歸納和整理,以便于日后教學工作的開展。蘇教版中有一篇課文叫《媽媽的愛》,作者是描寫了幾個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來抒發(fā)作者對兒童純真美好的贊美;還有幾篇蘇教版的課文,小學語文教師則需要站在兒童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發(fā)掘和體會這個世界的善良和美好,如《小猴子下山》《小狐貍賣空氣》《撈月亮》《六個孩子六個坑》等。關于對兒童文學的文體特征的把握。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兒童文學文體系統(tǒng)的構成及分類情況進行系統(tǒng)學習,將不同文體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進行了解,同時,面對不同特點、不同文學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要注意區(qū)別對待,選擇適宜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開展教學工作。美學特質和文體特征是兒童文學作品最顯著的兩個特征,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抓住這兩大方面,就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的確定和穩(wěn)固,也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師對兒童文學作品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升,也更容易以更高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對兒童文學作品中展現(xiàn)的精神實質和文化內(nèi)涵進行闡述和講解,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水平,改善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真正發(fā)揮出兒童文學作品對學生的審美和教育引導作用。
3.結語
在現(xiàn)代化的教育中,小學語文教學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不能長久的應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否則很容易對學生的發(fā)展產(chǎn)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雖然是比較基礎的,可是會直接影響到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理解能力的鞏固,對日后的發(fā)展容易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
[ 參 考 文 獻 ]
[1]王靛青.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選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2]李惠芳.實現(xiàn)兒童文學的小學語文教育價值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3]張阿龍.小學語文課程視野中的兒童文學及其教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4]陳聰.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兒童文學選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