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才遠
走進新課程,不僅要認識新課程,更重要的是在素質教育的理念指導下實施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因此,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必須要有新的變化,新的突破,新的創(chuàng)造。這既是課改的熱點,也是課改的難點。信息技術這門新課程怎么上,怎么評價它,一直是我們十分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發(fā)展,而不在于對學生信息技術發(fā)展水平做出終結性評價,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比較與分等。強調過程化評價是著眼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原有水平上的進步發(fā)展。要注重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綜合性評價。筆者在學習和借鑒了許多優(yōu)秀的評價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摸索,在課堂上實施多元化評價機制,及時反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認識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自我反思,對教學方案及時進行重新建構、調整,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斷更新與完善。
1 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目標和原則
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應該以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建立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課程發(fā)展的評價體系為目標,從學生、教師和課程內容這三方面出發(fā),與教學過程相結合,實現(xiàn)一種動態(tài)評價。評價的目標是實施評價的前提,只有明確的目標,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達到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水平不斷提高和促進課程不斷完善的目標。要讓我們的評價做到與教學目標緊緊融合在一起,在教學評價中就要堅持全面性原則、學科性原則、全程性原則、公開性原則和客觀性原則。
2 靈活多樣的教師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過程中,即時評價是重要的課堂調控手段,具有激勵、引導、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后繼學習等作用,是上課教師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做出的激勵,是根據(j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的精神狀態(tài)做的表揚,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評價內容的不同,可靈活的采用不同的方式,主要有:
2.1 激勵性口頭語言
“成功的歡樂是繼續(xù)學習的一種動力。”如果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的激勵性語言會使學生產生喜悅的情緒,這種體驗能促進學生自覺向著我們所提倡的方向努力。例如:一個學生小組學習中缺失信心,我就鼓勵他:“試一試,你會第一步嗎?”當他跨出第一步后,我更是借機表揚:“哦,原來你會的,你能夠繼續(xù)試一下嗎?老師看看你是怎樣操作的。”經過不斷鼓勵,不斷嘗試,學生便不斷進步,自信心也在不斷增加。有時我會對學生說:“你積極思考,主動舉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口頭語言評價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恰當?shù)匕盐赵u價時機和評價對象?!澳愕挠^點真新?!薄澳闼伎嫉谜娴轿弧薄霸谒伎贾袑W習,在學習中思考,你就是這樣會學習,愛思考的孩子”“努力,就是您帶給我們最好的名片”……這些話語能讓學困生消除內心的自卑和局促,愉悅地接受同學的幫助,在課堂中品嘗被人尊重的喜悅。在學習上總是處于領跑者水平的學生,同樣要給予熱情的肯定,能激發(fā)他們的遠大志向,促進他們在學習上更加勤奮。
2.2 豐富性體態(tài)語言
對于學生的評價,除了用語言來表達,還可以利用肢體來表達。如給學生一個會心的眼神,給學生豎起一個大拇指,有時全組學生都表現(xiàn)良好,則給全組同學豎起兩個大拇指,有時還可以和學生一起伸出手做“勝利”的手勢。
2.3 實用性實物評價
在課堂上還可采用有形的“物質”評價。在課堂中采用“每天30分,每周100分”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即學生在當天的課堂表現(xiàn)中,主動回答問題,主動思考,主動幫助他人,主動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同學分享,將分別給學生加分,學生通過不同的分數(shù)來得到相應的獎勵:榮獲“學習小明星”、“學習小達人”等稱號,采用這種形式的評價,評價一定要準確,要讓接受者感到光榮,讓沒有得到者有所向往,有所期待。
3 在發(fā)揮教師在評價中主導作用的同時,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在評價中,我們常常是老師表揚學生,老師表揚學生所在的小組,老師表揚學生上課認真,老師表揚……在發(fā)揮教師主導評價作用的同時,我們應該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當我們再展示一幅學生作品時候,可以采用這樣的流程:首先讓每個學生的作品在四人小組中展示,展示的過程中自己評價自己的作品,然后給自己的做一個點評,接著小組成員來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結合作者的話和意思,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給予一個合理、中肯的評價,最后,小組成員一起投票選出本組的代表作品。選出的代表作品在班級內展示,其他小組的同學來評價,評價過程中做到有理有據(jù),做到公平公正,做到利用所學知識合理評價,然后同學們根據(jù)評完作品后,給展示的作品送星星,誰的作品獲得星星多,誰的作品將是本次作品展示評比中獲得優(yōu)勝。
評價,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我們還應從課堂走向課外,從課堂走向生活。在教學中,我們常常堅持評價表隨身帶。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除了讓課堂中,老師能夠知曉,在家中的表現(xiàn)老師可以通過評價表來跟蹤,讓學生把學習評價表帶回家中,讓在父母知道自己在學校鐘的表現(xiàn),然后結合家中的表現(xiàn)給學生評價,每天的評價能夠促使學生配合老師,配合父母,激勵自己,讓學生在評價中給自己一個無形的壓力和動力,促使自己的評價中每天進步一點點。
期末的時候,我們的評價分個人自評,小組評價,家長評價,老師評價,綜合這些評價,給學生以個合理的評價。
這樣做就讓我們的評價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不僅僅局限于教師,讓評價從自己到同學,從同學到家長,從家長到老師,形成一個系統(tǒng),也形成一個評價網絡,讓我們的學生時時評價,處處評價。
4 靈活運用評價結果,促進學生學習進步,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
在評價的過程中,我們會看到很多學生表現(xiàn)優(yōu)秀的一面,當然也會呈現(xiàn)一些需要該井和完善的地方,我們再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秀面,讓學生的優(yōu)秀面不斷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讓學生的優(yōu)秀傳染到其他學生身上,讓學生的良好習慣得以發(fā)展,讓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得以繼續(xù),讓學生在評價中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讓學生在激勵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促進自己,這樣的評價才為我們的教學服務,才能夠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水平和能力。
在多元評價過程中我們要根據(jù)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綜合地加以運用,使之真正成為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評價方法。評價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手段,但評價不是目的。面向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能把信息技術的學習當作他們的樂趣,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發(fā)展,讓教學評價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熠熠生輝。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新塘鎮(zhèn)甘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