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說明》指出,作文考試的要求分為基礎(chǔ)等級和發(fā)展等級,其中發(fā)展等級又包括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四個方面。縱觀考生的考場作文,普普通通的作文比較多,很多文章缺少文采。這里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方面如有的考生的文學素養(yǎng)本身就不高,客觀原因如教師平時訓練的時候忽視了對學生作文“有文采”的訓練。那么,怎樣在平時的練習中,讓學生寫出“用詞貼切、句式靈活,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的有文采的作文呢?結(jié)合筆者的高考指導做法,筆者認為平時可以從三個角度加強訓練,讓學生提高作文語言表現(xiàn)力,讓學生考場作文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有文采。
一、以本為本,讓文本素材走進考場作文,讓考場作文素材有文化底蘊
目前,很多老師認為高考試卷與文本關(guān)聯(lián)不大,有的地方甚至對教材教學淡化處理,從高一就開始訓練學生作文技巧,這種撇開教材追求技巧的做法無異于舍本逐末。在筆者看來,蘇教版教材里蘊含著豐富的寫作素材,老師和學生加以歸納整理,學生寫作時化用教材素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果。例如必修一到必修五中的文言文經(jīng)典人物故事,《唐詩宋詞選讀》的名句和《史記》中的人物形象素材,寫作文時候都可以“化為我用”。如《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燭之武的愛國精神、《邊城》節(jié)選里流露出的樸素的“人性愛和人情美”,選讀教材《游褒禪山記》中名句“盡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無悔矣”等等,都可以讓考場作文增添文化氣息。
新材料作文如果考生寫議論文,這些文本素材可以作為證明觀點的論據(jù)。如果考生寫成記敘文,那么文本中名言名句可以點題、深化作文主旨,讓作文增添亮點。一般來說,學生可以直接復述文本中素材,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例如寫親情的作文很多,如果把李密的《陳情表》一文中李密對祖母的親情與現(xiàn)代人親情淡薄進行比較,就會有新的意蘊。其次,在名言名句后面加上自己的闡述,結(jié)合生活現(xiàn)實,或者翻新名句意境,可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中國夢是當下中國人最喜歡談的夢想,可以把必修四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中的夢與中國夢、每個莘莘學子心中的夢想結(jié)合起來,讓夢想穿透時代、閃耀著人文光輝。再次,化用文本素材,把經(jīng)典素材采用電影剪輯的辦法組合一起,證明自己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例如《史記》選讀中人物紛繁,考生可以深入研究幾個人的成敗得失案例,然后把素材組合起來,串聯(lián)成文,借助他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塊壘。這樣帶著經(jīng)典人物素材的文章,無形中給作文增加了厚重的人文底蘊。
二、以地方民俗為特色,挖掘地方文化資源,讓考場作文有地方文化特色
考場作文平庸之作的表現(xiàn)是缺少地方特色,千篇一律,萬人說相似的故事,或者論證大家都知道的觀點。如果每個地方的考生都能夠?qū)懗龅胤教厣拿袼酌耧L,寫出有文化的考場作文,那么考生寫出來的考場作文會上一個檔次。宜興市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的美譽,宜興市也被譽為“教授之鄉(xiāng)”,人杰地靈,熠熠生輝。宜興市濃厚的文化底蘊可以讓學生深入挖掘,把文化的歷史,與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生活融合起來,表達自己對某件事情或者某種觀點的看法。讓學生表達的觀點,浸潤著文化特色,帶著文化的氣息,讓作文有更加高的品位。
在社會實踐中感悟宜興民俗文化特色。宜興市善卷洞相傳是“善卷老人”在此居住而得名,善卷洞是喀斯特地形風貌形成的,神話傳說和科學探究“洞”文化是值得宜興市考生所寫的內(nèi)容。與此同時,宜興市著名的紫砂文化,紫砂壺的制作,紫砂壺和禪文化的融合,還有宜興市“竹”文化、宜興市“茶”文化等,皆表明民俗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值得大寫特寫,這樣的作文往往具有獨特性、容易在數(shù)以萬計的考場作文中脫穎而出。宜興市是教授之鄉(xiāng),歷史文化名人層出不窮,圍繞歷史文化名人,編寫人物傳記,在與文化名人的對話中,讓學生汲取文化的養(yǎng)料,寫出的作文才有文化的氣息。宜興市有東坡書院,可以以東坡書院為載體,讓學生研究蘇東坡在宜興的課題,把研究文化名人與高考考場作文結(jié)合起來,加上蘇東坡對社會對人生的感悟,那么學生作文中文化含金量會大增。
三、以時文熱點詞匯為原點,向社會聚焦,讓考場作文有現(xiàn)代文化特色
考場作文的基本功中,語言表達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篇質(zhì)量高的作文,語言表達都是有個性化的,平時的作文練習中,教師也要指導讓學生大膽使用社會“熱詞”,增強語言表達效果?;仡櫧鼛啄辏瑘罂s志的熱詞很多,例如網(wǎng)紅、任性、屌絲、燒腦劇、APEC藍、愛豆、暖男、狗帶、主要看氣質(zhì)等??忌綍r作文訓練中敢于運用熱詞,如同古人寫詩中的“煉字”一樣,起到“一詞傳神”的效果。教師閱卷時候,會有拍案叫絕之效果。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考場作文要緊貼時代脈搏,傳遞一種積極的正能量,撥動閱卷老師心中的琴弦。
寫作聚焦社會,可以避免把題材集中在校園、家庭的小圈子范圍之內(nèi)。這需要考生平時多閱讀時文,做素材積累的有心人,寫作時候可以“一材多用”。多年前保定“油條哥”劉洪安,用自己的良心贏得了民眾的熱愛,這里涉及到食品安全文化、誠信文化、道德價值觀問題。考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寫出富有文化特色的考場作文。
結(jié)語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考場作文有文采,必須平時多下苦功訓練,多多挖掘文本寫作素材,靈活運用,注重地方文化特色,積累地方民俗民風文化,寫作時候放眼天下,聚焦社會熱點,用詞貼切傳神,讓有文化的考場作文充滿時代感。
(王麗麗 江蘇省宜興第一中學 21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