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蘊涵在學術與創(chuàng)作間的文化情懷
——初國卿學術述評

2017-05-12 07:19:23劉藏之
文化學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名物唐詩沈陽

劉藏之

(遼寧北方期刊出版集團,遼寧 沈陽 110031)

【學林人物】

蘊涵在學術與創(chuàng)作間的文化情懷
——初國卿學術述評

劉藏之

(遼寧北方期刊出版集團,遼寧 沈陽 110031)

在當今遼海文壇,橫跨學術研究與散文創(chuàng)作兩境,且做得風生水起,風樹見林者,初國卿先生無疑是最突出的一位。這一點,誠如劉慶業(yè)先生在《舊箋之思》一文中所評價:“在當下遼海,若論新時代之舊派人物,初國卿先生絕對算一位。身處一個姹紫嫣紅令人眼花繚亂的新時代,他不跟風,不急躁,依然固守著心中獨有的情趣和風景,蕉影搖窗,野泉滴硯,向往的總是那一杯清茶旁的紙上風月。閑暇里,他讀書寫字,玩收藏,養(yǎng)菖蒲,遍搜天下奇秘典籍,通臨宋明書家之帖,玩天然老葫蘆、文人淺絳瓷、翰林詩書畫,更有舊箋楹帖,連注冊的公眾微信號也稱‘舊王孫’,人稱‘文化遺民’和‘學者型作家’?!边@樣的情懷與學養(yǎng),究其根底,還是得益于初先生多年來的學術研究,尤其在唐詩與古典文學、遼海地方文化以及名物之學的研究方面尤為突出。

一、唐詩研究成果奠定其學術地位

對初國卿來說,喜歡唐詩,熱愛唐詩,是刻在骨子里的情懷。上小學三年級時正趕上“文革”,在焚燒“四舊”的火堆里他發(fā)現(xiàn)了一本小冊子,翻開一看都是古詩,其中“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讓他愛不釋手,于是偷偷地藏起了這本書,到小學畢業(yè)時那本書里的詩他幾乎全能背下。后來他才知道那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詩百首》,而開始喜歡上的那句詩則是晚唐杜牧的《山行》。他后來說,正是這本《唐詩百首》讓他走上了喜歡書,喜歡讀書之路,從而也讓他與唐詩結下了割不斷的情結。

初國卿是“文革”后的78級大學生,在校期間,曾是遼寧省三好學生,科科成績優(yōu)秀,但他最下功夫的還是唐詩。他幾乎讀遍了學校圖書館里有關唐詩的書,到大學畢業(yè)前,已能背誦近500首唐詩,包括1666字的韋莊《秦婦吟》,1813字的《永嘉證道歌》他都能背下來,而杜甫的《秋興八首》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他甚至能倒背如流。尤其是對晚唐詩,熟讀體味,下了許多功夫。一部馮浩的《玉溪生詩集箋注》,他讀了三遍,還抄寫了一部張采田的《玉溪生年譜會箋》。由此對李商隱的詩他如數(shù)家珍,多少年以后,他不費氣力就集了《玉溪生七言聯(lián)》50副,由著名書法家李正中先生親自書寫出來,成為一時佳話。

博觀約取,大學本科三年級時他已寫出多篇有關唐詩的鑒賞與評論文章。其中與在校研究生商榷的《讀〈談唐人絕句的風格〉的管見》一文在《沈陽師范學院學報》1981年第1期刊出。文章針對唐人絕句前期“含蓄蘊致”,后期“只能稱作絕句體民歌”的觀點提出質疑,認為有唐一代絕句風格恰恰相反,“含蓄不唯是唐前期絕句的特點,而且是一代唐人絕句的特色”。并認為論證絕句風格要以同時代的代表作家為依據(jù),晚唐絕句的代表人物是杜牧和李商隱,他們的風格不是“絕句體的民歌”,而是“含蓄婉轉,寄意遙深”。文章刊出后在唐詩研究領域引起很大反響,當年的《光明日報》5月8日“百家爭鳴”版特摘要介紹,從而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一場關于唐人絕句風格之爭,山西大學著名歷史學家羅元貞等紛紛著文參加討論。

自此,初國卿的唐詩研究進入了一個厚積薄發(fā)的境界,大學畢業(yè)留校后他發(fā)表了多篇有關唐詩研究的文章,其中關于李商隱詩的鑒賞文章和研究論文,在學界反響很大。針對義山詩研究尖端的《錦瑟》一篇,他經過幾年探索,終于發(fā)表了近兩萬字的《悲劇生命的藝術體悟——李商隱〈錦瑟〉敘論》一文。這篇文章在總結前人關于此詩為戀情說、詠瑟說、悼亡說、自傷說、詩序說、詠史說、寄托令狐說、聽瑟曲說、游歷名區(qū)說、難解說等等十幾種主旨別解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人生悲劇回顧與感悟說”,從而成為迄今為止對《錦瑟》最中肯綮的一種解法。

隨著在唐詩的詩人、詩體與藝術風格研究不斷深入的同時,初國卿也開始唐詩的考據(jù)之學,并發(fā)表了多篇考證文章。1987年,他在《社會科學輯刊》第5期發(fā)表了《〈楊柳枝〉作者為劉禹錫辨》一文,解決了“春江一曲柳千條”這首詩的作者自明代以來誤為周德華的問題,確定真正作者為劉禹錫。當年12月6日的《人民日報》“每周文摘”曾予以摘發(fā),引起學界關注。1999年,他又在《文學遺產》第6期刊發(fā)《稱日本為“扶?!笔加谔拼芬晃?。文章針對王元化先生《思辨隨筆》一書中“在我國用扶桑指日本始于近代”的觀點,用大量唐詩中的扶桑意象,證明我國在唐時就已稱日本為扶桑。

1991年,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初國卿著《唐詩賞論》一書,(這)是當時遼海地區(qū)少有的一部專門研究唐詩的專著,很少為人作序的袁行霈先生親自為這部書作序,給予很高的評價。1992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由他和宋緒連主編的《三李詩鑒賞辭典》,對李白、李賀、李商隱的詩做了全面的鑒賞評論。正是由于初國卿在唐詩研究領域的突出成果,北京大學國學網(wǎng)站上在“唐研究專家”一欄中就有他的名字,這個專家部落也只有30多位學者。直到今天,他最喜歡的藏書還是唐詩方面的。在他的“淺絳軒”書房里,光是唐詩的相關著作就有2000多冊,其中臺灣版的唐詩著作有近百種。相關專家說,如此豐富的唐詩藏書,一般的大圖書館也未必能與“淺絳軒”相比。

作為對唐詩進行系統(tǒng)研究并取得相應成果的學者,初國卿同時在古典文學等傳統(tǒng)文化方面多也有研究,著有《佛門諸神》《詩文藝術瑣論》等;主編有《古典文學鑒賞集》《中華傳統(tǒng)文化10萬個為什么》(宗教卷與飲食卷)等,為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傳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遼海地方文化研究的標志性人物

自古以來,中華兒女有著一種深沉的精神意識,這種精神意識歷經數(shù)千年歷史長河的沉積,形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鄉(xiāng)愁是對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xiāng)故土充滿的摯愛與思念。

世間每個人都會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xiāng)故土傾注鄉(xiāng)愁和感情;而每一個文化學者,也或多或少都會關注所生活的地域歷史、地理、人文。在這方面,初國卿先生做得更是自覺而深入,并傾注了大量的情感與精力,在遼海文化研究上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不僅有建樹與見解,而且卓有成效。

在研究遼海文化過程中,初國卿首先關注的是高端經典文化。如對文溯閣《四庫全書》的關注與研究,他自1996年率沈陽電視臺攝制組到甘肅采訪,制作電視專題片后,即開始對其跟蹤研究,寫了大量有關文章,提出“文溯閣《四庫全書》只有回歸沈陽,達成書閣一體,才是實現(xiàn)文物價值的最大化”。由此他不斷呼吁,連續(xù)發(fā)表文章。其中《曠世風華文溯閣》長篇散文在2003年7月31日的《南方周末》刊出后,當年《新華文摘》第11期又全文摘發(fā),在全國引起多方關注;又如對《紅樓夢》與遼寧的關系的研究,他在任《沈陽日報》專副刊主任期間,曾安排記者采訪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并在《沈陽日報》連續(xù)刊發(fā)了17篇“曹雪芹祖籍在沈陽”的討論文章,成為當年全國紅學界十大標志性事件。后來,他在參與《中國文化通覽·遼寧卷》編寫時,特提議加了《〈紅樓夢〉的遼寧淵源》一節(jié),并由他撰寫,由此受到中央文史館的贊許。中華書局副總編輯、中央文史館館員程毅中先生特意與初先生聯(lián)系,將此節(jié)中有關程偉元的相關文字用在了蘇州程氏家譜中。

其次是他對遼海地區(qū)歷史文化名人的關注與研究。初國卿特別欣賞郁達夫先生《懷魯迅》中的一段話:“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此,他在收藏大量史料的基礎上,還四處尋訪遼寧歷史文化名人故居,上百位歷史名人故居和出生地都曾留下過他的足跡。如海城的管寧城他去過三次,于省吾出生地去過兩次,遼陽的金毓黻出生地他去過五次,另如函可、尹湛納希、楊鐘羲、魏燮均、張學良、王樹翰、劉尚清、馮廣民、齊世英、郭松齡等人的故居或是故地,他都考察過多次,尋找到許多相關的歷史遺存,作了大量的尋訪筆記,并拍攝了許多圖片。在此基礎上,他不僅主編了遼寧歷史上的第一部名人辭典《遼海名人辭典》,還在他親自策劃和主持下,為這些歷史名人建了一個頗具規(guī)模的“遼海名人碑廊”。

其三是對遼寧地區(qū)陶瓷文化的考察與挖掘。研究遼海地區(qū)的陶瓷史,是他多年所關注的一個課題。從沈陽新樂遺址新石器時代的大量陶器生產,到新民高臺山青銅時代的“東北第一窯”;從朝陽袁臺子漢代“柳城窯”,到遼陽冮官屯遼代“東京窯”;從海城缸窯嶺清代“黃瓦窯”,到沈陽杜重遠的肇新窯業(yè),他為遼寧的陶瓷發(fā)展勾勒出了一個清晰的歷史脈絡,并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如他在《沈陽陶瓷圖鑒》一書中對遼河流域“鬲文化”的強調就打破了遼河只有“罐文化系統(tǒng)”的成說。以前,考古學界一直認為鬲是黃河文明的產物,陜西學者鬲向前、鬲江慧在《鬲與鬲文化》一書中曾說:“考古學界目前有一個基本得到公認的看法,那就是中國古代文化有三個系統(tǒng)……第一個系統(tǒng)是以中原為核心的華北系統(tǒng),也稱為鬲文化系統(tǒng);第二個系統(tǒng)是以長江中下游為主體的東南系統(tǒng),也稱為鼎文化系統(tǒng);第三個系統(tǒng)是以遼河流域為中心的東北系統(tǒng),也稱為罐文化系統(tǒng)。代表中國古代文明最高水平的夏、商、周,都是在鬲文化系統(tǒng)內發(fā)展起來的。”在《沈陽陶瓷圖鑒》中,初國卿則認為“這種‘遼河流域為中心的東北系統(tǒng),也稱為罐文化系統(tǒng)’的說法過于絕對,它忽視了青銅時代沈陽先民大量燒制和使用鬲的歷史現(xiàn)實。其結論依然是‘考古不出關’的偏見延續(xù),也不排除某些專家眼界狹窄所致?!彼跁姓f:在已發(fā)現(xiàn)的遼寧青銅時代遺址里,曾出土過許多鬲,且多數(shù)造型美觀大方,素雅古樸。如高臺山遺址、新樂上層文化遺址、康平順山屯遺址、法庫灣柳街遺址等都有陶鬲出土。尤其是在沈陽城中的皇姑區(qū)百鳥公園、遼寧大學和沈北新區(qū)的道義等地也有陶鬲出土?!安粌H如此,青銅時代,沈陽地區(qū)不僅發(fā)現(xiàn)大量陶鬲,同時還發(fā)現(xiàn)有陶鼎,如新樂遺址、沈北道義遺址、康平順山屯遺址均出土過夾砂紅褐陶與夾砂褐陶鼎。這些陶鬲與陶鼎代表了青銅時代沈陽先民的創(chuàng)造性和審美能力,如此說來,在中國古代文化體系中,遼河流域為中心的遼海地區(qū),絕不僅僅是‘罐文化系統(tǒng)’,它有罐,有壺,更有鬲與鼎?!彼恼撌觯粌H全面顛覆了考古學界“公認的看法”,從而也為遼海陶瓷寫下了濃重的一筆。誠如李仲元先生在此書序里所言:“它不僅是一部圖鑒,而且還是一部沈陽陶瓷簡史,是對沈陽陶瓷文化填補空白之作。”

就這樣,為了深入研究遼海文化,初國卿不僅搜羅準備了大量文獻資料,還進行了詳細的實地考察。他用了大約8年時間,幾乎走遍了遼寧地區(qū)所有帶有文化符號的山川河流和名勝古跡。如遼河源、渾河源、蒲河源、太子河源,他都進行過深入的考察;對遼寧大部分的山峰或攀登其上,或親臨其地,由此策劃了“遼海七十二峰”美術與攝影活動。他曾經縱貫遼西走廊,做過多次的考察,充分認識到遼西走廊的歷史文化積淀特別豐厚,或可說是“一條遼西走廊即是半部遼寧史”。他由此創(chuàng)作了多篇有關遼海文化的歷史散文,如《鴻臚夢憶》《老鐵山角》《文溯閣的又一種風華》《寂寞大師金毓黻》《于省吾和他的皀角樹》《曼陀羅的沈陽》《遼西走廊:賦盡滄桑的四百里長卷》等,大都已成為地方文化史建設中的名篇。

不僅如此,初國卿還將遼海文化研究的成果落實到實際中,并越來越呈現(xiàn)出現(xiàn)實和歷史意義。如他策劃和主持建設了中國第一個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地——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廣場;中國第一個將臺灣同胞與大陸抗日壯舉聯(lián)系到一起的紀念地——中華抗戰(zhàn)五十年紀念園。同時還以內參或相關提案的形式,向有關部門提出頗有創(chuàng)意和建設性的意見,如《關于將15公里蒲河源地區(qū)劃歸沈陽,使沈陽對蒲河實現(xiàn)全流域管理的意見》《關于蒲河水穿越永安橋,讓古橋復活的建議》《關于在丁香湖栽植世界48種丁香樹,建設丁香博物館的建議》《關于關注、關愛沈陽文化老人的建議》等等,都引起了社會和相關部門的重視,他本人也由此成為遼海地方文化研究的標志性人物。

三、名物之學和創(chuàng)作成就

自古文人多涉名物之學,做為典型文人的初國卿自然也不例外,并且同他的收藏與散文創(chuàng)作結合起來,從而成就了他在學術研究上的成功與散文創(chuàng)作上的收獲。

名物研究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它主要是對《詩經》和《爾雅》的名物訓詁研究。《論語?陽貨》篇中孔子列舉了學詩的七條益處,最后一條是“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诳鬃拥脑娊蹋对娊洝返拿镅芯繗v來受到特別重視。后世出現(xiàn)了不少研究《詩經》名物的著作,稱為“多識之學”。這種學問綜合運用文物、本草、園藝、方志、詩文等多方面的知識梳理源流、辨明性狀、考證風俗。在這方面,初國卿多年來廣涉文玩器物,草木鳥獸,以此調和西方生物學和附屬于儒家經學的名物學或博物學的范疇,將科學尤其是生物學在中國本土的知識架構中進行安置,以此達成“格物致知”為“修齊治平”的基本功夫。

收藏是最好的研究名物之學的途徑,多年來,初國卿浸潤于古玩界,并成為沈陽收藏家協(xié)會的會長。他的收藏不是為了獲利,不是為了獵奇,主要是為了研究名物之學問,為了地方文化之需要,為了散文創(chuàng)作之素材。他每每將藏品賞玩和學術研究結合起來,多有創(chuàng)造,于淺絳彩瓷、遼海陶瓷、文人書畫信札、碑拓箋紙、圖書古籍、奇石竹匏等方面最為突出。他在淺絳彩瓷收藏與研究方面尤其下功夫,有藏品500余件,為中國北方淺絳彩瓷收藏大家。一篇《中國瓷本繪畫的“八大關系”》,將中國瓷、中國畫、中國詩、中國書法、中國印這五種中國元素兼具的淺絳彩瓷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并首次提出了“中國瓷本繪畫”這一概念,從而引起瓷界的廣泛關注,藏界譽為“初氏定義”。他四處訪碑尋磚,收藏有幾百幅碑拓,其中如《漢三老諱字忌日記》《北魏元譿墓志》《唐故夫人竹妙墓志銘》及多種漢畫像石等拓片,均為難得一見之珍品;再如東晉永和九年古磚,他多方搜羅竟得十幾種,其中永和九年拓片集有30余種,這些都為他的名物學研究確立了豐厚的基礎。同時他也開始對這些拓片進行整理題跋,展開深入研究。另如舊箋紙,當年多為實用之物,留存不易,尤其零箋,更為難得。多年來初國卿著意搜求,所得舊時零箋頗多,他歸類整理,為這些故紙賦予新的生命,在中國木板水印和制箋史上留下一脈寒香。

在名物集藏研究之余,初國卿還著手名物制作。如仿王世襄宋明風格制作的獨板花梨大案,不管是形制還是案銘均令人稱賞。再如他出品的《淺絳軒制詩經名物箋》,是新中國以來少有的個人花箋制作,如今已一件難求。

日積月累,心性出塵,這些有情的舊物在淺絳軒主人初國卿手中把玩摩挲,歲月和著心性為其注入了鮮明的沁色,蒙上了溫潤的包漿,這主人也就自然成了文化玩家。雖是閑散的個人小情趣,卻做成了扎扎實實的大學問。

對草木鳥獸蟲魚的興趣貫穿了初國卿的大半生。他再三致意于留心名物研究的經學大師,認為名物里知識密集且易得識,多識名物即能思想明通,氣象闊大,所以他對瓜蔬竹木,禽鳥鱗介多有關注。多年前,他在自家樓下救治了一只腿有傷的小伯勞鳥,治好后放飛。第二年,他家門前的國槐樹上來了一對伯勞,并在樹上筑巢,還孵出了一窩小伯勞。每天大鳥銜蟲,小鳥探頭,嘎嘎叫個不停,直到伯勞一家秋初飛往南方,這一個夏天初先生都是在有趣的時光里度過的。他說是伯勞鳥為了報恩,特地來筑巢相悅的。這種與鳥獸蟲魚相悅的情致,在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不時出現(xiàn),如《秋思莼鱸》《蠹魚之樂》《獺祭魚》《螳螂與細腰蜂》《翠鳥銜魚》《在臺灣,邂逅長尾山娘》等,每一篇讀來都是有趣有致。

與草木,初先生則更是性靈相通,在他的客廳和書房里,常年都是草木蔥蘢,花香四溢。他養(yǎng)的一盆竹子是20世紀80年代著名工筆畫家晏少翔先生所贈,青翠了30多年,其間他不知分栽了多少盆,許多朋友家的竹子都是從這盆里分栽的。在他的客廳里還養(yǎng)有芭蕉、白蘭、鳶尾蘭、觀音竹、菖蒲及各種蘭花經年蔥蘢,去他家作客的朋友都說他家是“書房花木深”。

正是在學術上的深入和對名物上的鐘情,才讓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富于個性而成就突出。在他的散文里,追求的是學者散文的書卷氣與婉絕情致。他曾這樣說:“散文創(chuàng)作最是一個人情致、性靈、品位和才識的自然流露與追求,因此,散文創(chuàng)作的題材抉取和形式選擇都應是個性化的。內容上可以蒔草品茶,也可以談史論政;形式上可以艷若天人,也可以淡妝素服,但萬萬不可流于敷泛、平庸,毫無情致,毫不婉絕?!倍嗄陙?,他曾發(fā)表散文作品數(shù)百篇,其中《來今雨軒》《鴻臚夢憶》《聽雨》《潢源記》《茨菰》《曼陀羅的沈陽》《魚梁鶴影》等在全國和省內多次獲獎,《老鐵山角》一文作為寫作范文收入大學寫作教材《文鑒》一書中。而其《聽雨》一篇廣為讀者傳誦,與季羨林的《聽雨》、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并列,譽為當代“聽雨三篇”。散文作品曾入選2000年《中國散文最佳》《中國隨筆最佳》和《散文選刊》“2000年中國散文排行榜”。2002年出版散文集《不素餐兮》,2003年獲“遼寧文學獎”。2010年獲得遼寧新時期十年散文創(chuàng)作特等獎。

這些,包括他那一部最早將CIS策劃引入期刊編輯學里,并成為全國期刊編輯培訓教材的《期刊的CIS策劃》,以及在期刊編輯學上的所有建樹,其實都是基于他深厚的學術素養(yǎng)、創(chuàng)意精神和文化情懷。這一點,恰如錢謙益在給他的前輩大學者李日華《恬致堂集》作序時說的:“文章者,天地英淑之氣,與人之靈心結習而成者也。與山水近,與市朝遠;與異石古木哀吟清唳近,與塵壒遠;與鐘鼎彝器法書名畫近,與時俗玩好遠。故風流儒雅、博物好古之人,文章往往殊邈于世,其結習使然也?!闭蛉绱耍嗄昵熬陀腥酥姆Q他是“一個愛南方的北人”,又有人說他是“文化遺民”。至今在亞馬遜圖書網(wǎng)頁上,對他還有這樣的評價:“他的書,題材如下:關于用盡尋尋覓覓的心,在燈火闌珊處才能偶得極品的收藏,關于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的人間清歡歲月,這些要想寫出情致來,真是素心人才能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讀他的書,想見這個人該是竹里坐消無事福,花間補讀未完書的自在人,卻不知道他的忙碌更勝于你我,匆匆穿行于紅塵十丈中的他,卻能留著一顆為花香盈袖,清風拂面而感動的詩意的心,不由得心中暗驚:看來,大隱于市,唯素心人才能做到?!彼褪沁@樣一位深抱文化情懷,蘊涵在學術與創(chuàng)作間的素心人、讀書人、收藏人與寫作人。

2017年早春于沈陽

【責任編輯:王 崇】

名譽社長:耿相新 社長:王劉純 總編輯:董中山 主編:鄭強勝★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雙月刊郵發(fā)代號:36-10■《尋根》是由大象出版社主辦的大型文化期刊。16開,144頁,圖文并茂,裝幀精美,每雙月10日出版,全年6期72元,全國各郵局均可訂閱,郵發(fā)代號:36-10,您亦可直接匯款至本刊郵購。為答謝讀者的厚愛,本刊特推出真情大回報活動:1.凡向本刊郵購2013年全年6期者,只要您寄72元(60元書款及12元掛號郵寄費),可獲贈2012年《尋根》一套;2.凡向本刊郵購2014年《尋根》的讀者,可享受8折優(yōu)惠。(優(yōu)惠價58元)☉特別關注 004 是血緣世系還是傳說世系 ———值得探討的上古帝王世系吳展明……………☉百家縱橫 009 歷史上的殺子奉親張 泓…………………………013 唐宋時期銅鏡之變化李彥平………………………020 南瓜和椰酒:《西游記》的幽默感周巖壁……………☉東西風 062 甘薯東渡,如何惠及江戶日本的民生?周朝暉……☉民間文化 026 古人的褲衩陳益民…………………………………029 涉糖碎話吳正格……………………………………070 舊時鎮(zhèn)江書場潘春華………………………………☉尋根掃描 032 類書編纂與類書文化(下)劉全波…………………038 近代黃河治理科學化考略周 蓓…………………045 民國新疆的“花客”方華玲…………………………☉藝文雜談 048 唐代樂舞蘇 翔……………………………………052 “茶”為小女美名考祝昊冉…………………………056 “戲子”流年考略顧炳興……………………………☉尋根情結 084 穆炳元:創(chuàng)造了近代上海的兩個第一裘偉廷………087 范仲淹與歲寒堂楊 波……………………………☉舊刊尋蹤 076 《六藝》和《文壇茶話圖》凌 夫……………………☉序與跋 095 《廟宇·儀式·群體:上黨民間信仰研究》序 侯 杰………………………………………………098 《紙頁上的文學記憶》小引何寶民…………………☉姓氏談 100 彩云之南聆譜音王鶴鳴……………………………105 茶陽饒氏略說饒寶忠………………………………☉家族史 113 《拾燼譜》考張建生…………………………………116 鄒氏錢塘支余杭拳山祖墳考鄒 亮………………125 太湖縣出過三位狀元嗎?大 椿…………………☉鄉(xiāng)土影像 127 黃河邊上的晉祠、民居與渡口田友國………………133 南陽鎮(zhèn)平菩提寺王宏濤……………………………☉文化遺產 141 馬兒燈陳鑫明………………………………………

劉藏之(1971-),本名劉海軍,男,遼寧北票人,副編審,主要從事編輯出版、歷史、遼海文化等研究。

猜你喜歡
名物唐詩沈陽
唐詩寫柳之妙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春夜講唐詩記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沈陽分店
藝術品(2019年9期)2019-10-26 06:42:14
沈陽分店
藝術品(2019年4期)2019-05-30 04:45:38
“瓟斝”與“點犀”新解*——兼論中國典籍中名物詞的英譯
紅樓夢學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48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長江叢刊(2018年8期)2018-11-14 23:56:26
唐詩賞讀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
科技視界(2014年22期)2014-04-17 03:16:18
繼承傳統(tǒng)訓詁研究法拓展名物研究新路徑
——評杜朝暉《敦煌文獻名物研究》
旺苍县| 盘山县| 方城县| 丹棱县| 长沙市| 崇明县| 彝良县| 全椒县| 板桥市| 开封市| 班玛县| 南靖县| 肇庆市| 天水市| 汝州市| 乃东县| 青铜峡市| 城步| 金川县| 兴业县| 上高县| 邓州市| 清苑县| 武乡县| 儋州市| 安徽省| 余姚市| 盈江县| 横峰县| 尼勒克县| 饶河县| 嘉义县| 海丰县| 米泉市| 二连浩特市| 杭锦旗| 县级市| 龙海市| 桦川县| 安福县|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