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珠
摘 要:當前世界各國都開始意識到多元文化中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將其看作全球化語境下本土文化回歸的重要價值訴求。本文分析了音樂教育中灌輸本土音樂文化的重要性、方法和途徑,力求將音樂教育作為傳遞本土音樂文化的重要場所和途徑。
關鍵詞:音樂教育;本土音樂文化;傳承
目前,各個國家都在努力通過多種渠道來保護、傳承和挖掘本民族的音樂文化,而多元化音樂教育就成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筆者從多年的工作經驗中總結出音樂教育中灌輸本土音樂文化的方式和途徑,以供參考。
一、更新音樂教育理念是前提
多元化音樂教育理念和通化音樂教育理念是相對而生的,重視民族屬性和民族文化內涵是多元化音樂教學理念的重要內涵。所以,中學音樂課程設置一方面要包含主流音樂文化,另一方面則要體現(xiàn)非主流音樂文化的特征和內容,使得音樂教學評價體系為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服務。多元音樂文化理念既要求學生理解和尊重異域音樂文化,又要求學生善于挖掘本民族的藝術寶藏,體會到本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使學生能夠在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做到和而不同、平等交流。
國際音樂教育學會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糾正了歐洲文化中心論,正式提出了世界音樂教育的理念,這一理念將民族音樂教育和世界音樂教育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我國音樂教育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方法和規(guī)章。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應該實施國家、地方和學校分級管理模式,地方和學校在教授國家課程之后,還可以自主地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在結合當?shù)厝宋牡乩砗兔褡逦幕瘋鹘y(tǒng)的基礎上,打造具有地區(qū)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學政策是解決音樂教育全球化和本土化矛盾的關鍵,為普通中學的音樂教育提供了方法和路徑。
二、構建本土音樂課程體系是重點
我國的中學音樂教育受到歐洲音樂教育課程基礎和課程理論的深遠影響,尚沒有從課程論的角度去思考本土音樂課程體系的構建問題,因此本土音樂文化知識價值體系沒有得到充分展現(xiàn)的機會。筆者認為匈牙利的音樂教育體系為我們提供了借鑒。在兒童早期歌唱啟蒙的教育過程中,應該以母語歌曲為主,在學生入學接受教育之后更要加大民間音樂教育的比例,倡導學校將音樂教育建立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之上,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以民族音樂為核心的多聲部視唱練習,增強音樂美感教育。從我國民間音樂來看,多聲部歌曲比比皆是,但是珍貴的民間音樂資源還沒有和音樂教育充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不得不說是我國音樂教育的重要損失。
在構建本土音樂課程體系的時候,學校要處理好課程體系之間的關系。第一,要注重藝術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和位置。本土音樂課程教育目標應該細化為學校的藝術課程總目標,并使之和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達到一致和協(xié)調。第二,課時要達到合理、周密的要求。教育家懷海特認為,教育真正的順序在于達到教學質量的要求和需求所需的順序。某類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作用和位置決定了其課時的周密性和合理性。以普通中學為例,課程體系中存在著學科課程和藝術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講授課程和自修課程。在本土音樂課程結構的構建過程中,既要表現(xiàn)出本土音樂課程在整體藝術課程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循序漸進地做好本土音樂課程各方面的銜接,對課時的比例進行有效銜接,有效避免課程要素之間脫節(jié)或者重復的現(xiàn)象。
三、開設具有地域特點的本土音樂文化課程是關鍵
學??梢酝ㄟ^方言、媒體、教材、表演和欣賞的方式將本土音樂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民間音樂之中加深對自身所在地區(qū)民族和文化的了解,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在提升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基礎上不斷繼承和發(fā)揚地方文化和民族音樂。
在中學階段,學??梢詾閷W生介紹地方音樂特色和地方音樂背景知識,一方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另一方面讓學生接受本地音樂文化的熏陶。比如,在昆山地區(qū),教師就可以開設昆劇欣賞課程,讓學生接觸到具有社會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的名劇選段;如蘇州評彈,教師則可以讓學生接觸到評彈藝術形式的特點和表現(xiàn)形式,通過通俗易懂、簡潔明快的快板和唱腔讓學生感受到蘇州評彈優(yōu)美的唱詞和典雅的表現(xiàn)形式。
四、編寫多元化和綜合性教材是基礎
音樂教材是教育教學工作的載體。國家統(tǒng)編的音樂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提出的大綱要求、教學標準編制的,具有統(tǒng)一性、基礎性和普及性特點,很難體現(xiàn)出各個地區(qū)學校和學生的差異性以及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因此在滿足現(xiàn)代教育要求、社會發(fā)展需求上存在著較大差異。所以,各個地區(qū)應該在使用統(tǒng)一教材的基礎上編寫一套反映本地區(qū)民族特色的本土教材,并在編寫的過程中注重教材的延續(xù)性、系統(tǒng)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得教材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和身心發(fā)展水平,并將本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歌曲充分地反映在教材之中。
參考文獻:
[1]周楷模.本土音樂教育與全球文化生態(tài)平衡[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1).
[2]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