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大學教育環(huán)境

2017-05-11 18:11王長樂
決策與信息 2017年5期
關鍵詞:大學教師大學文化教育環(huán)境

王長樂

[摘 要] 大學中的文化和制度環(huán)境,是大學師生安心工作和學習的基本條件。而庸俗、功利、投機等文化和制度環(huán)境,則會渙散教師的責任心和自豪感,使其難以潛心地做學問。因而大學管理者的一項職責,就是應著力清除大學中的不良風氣,讓大學的環(huán)境文明、純凈。而要使大學中的環(huán)境文明、純凈,就需要改變社會對大學性質的根本認識,視大學為社會公器,讓其充分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自覺地彰顯自己的責任感和積極性,積極地履行廣大教師培養(yǎng)人才,發(fā)展文化、文明社會的歷史使命,讓大學像大學,讓大學成為獨立、自由的教育和學術機構。這既是世界大學的發(fā)展史經驗,也是我國大學歷史的經驗(人們對蔡元培先生、梅貽琦先生治校經驗的肯定和懷念即源于此)。因而我們應沖破傳統(tǒng)思維的禁錮,大膽地進行大學體制改革,努力使大學真正成為社會文明的策源地。

[關鍵詞] 大學主導者;大學教師;大學文化;教育管理;教育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 G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7)05-0097-12

屠呦呦“諾貝爾獎”的獲得在國內引起的震動可以說是自然的,而人們對屠呦呦獲獎原因、以及其獲獎成果產生原因的追問也是自然的,然而作者發(fā)現(xiàn),人們在關于屠呦呦獲獎的談論中,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屠呦呦的研究成果是其安心工作、潛心研究的結果。若沒有科學家們的辛勤勞動和潛心研究,沒有用心血凝聚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諾貝爾獎”是不會眷顧或青睞他們的。而對于科學家而言,只要讓他們正常的工作,只要我們的管理者能為他們的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條件,包括創(chuàng)造讓他們安心工作的學術環(huán)境、文化、政治、學習環(huán)境,他們是一定會有所成就的。而且這些成就不止于醫(yī)學,還可以是數(shù)學成果、物理學、生物學等。這如同農民種地一樣,只要認真耕作,辛勤勞動,就一定能有收獲。這樣的原則和邏輯,也同樣適用于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理論研究,并且值得在這些領域中大力弘揚。

這樣的社會活動邏輯對社會和各級管理者的期望是,理性地理解科學家們的工作,真誠地信任和尊重科學家們的工作,熱心地支持科學家們的工作,讓他們發(fā)揮政府不可能發(fā)揮、唯有科學研究才能發(fā)揮的、引領或推動社會進步的獨特作用。特別是應該理解社會科學家們工作的意義,明白他們的工作同樣是為社會造福,是為社會服務的。而筆者之所以特別強調要理解社會科學家們的作用,是因為他們的科研活動不容易被社會所理解和認識,甚至容易引起某些誤解和非議。尤其是一些社會科學家們對社會觀念和制度批評的觀點,容易與社會傳統(tǒng)或流行的觀念產生沖突,受到某些限制。而堅持和主張批評社會主流觀念和制度的社會科學家本人,則要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特別是在實質性的學術自由環(huán)境沒有形成的情況下。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需要社會和政府有寬闊的胸懷、開闊的眼界,對他們的研究活動進行真誠的支持,讓他們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想、知識、文化、理論的作用,讓他們具備沒有顧慮地履行社會良心和標示人間公理的職責,以不斷推動社會進步。

當下的問題是,我們的社會管理者們,是否認識到這個社會規(guī)律,并且自覺地遵循這個規(guī)律,像鄧小平那樣甘心做科學家們的“后勤部長” [1],真誠地為科學家(包括高校教師)們創(chuàng)造心情舒暢的工作環(huán)境,把我國的文化教育事業(yè)推向繁榮。而只有我們的文化教育事業(yè)繁榮了,學生普遍性地修養(yǎng)出健全人格,養(yǎng)成理性和智慧的思維能力,鍛煉出堅韌的意志和毅力,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yè)精神,那么,諸如 “諾貝爾獎”這類國際獎項才有可能花落中國,而且也能夠實現(xiàn)包括科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內的所有仁人志士們的社會理想,使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美好和富強。

這或許是個簡單的問題,甚至是個不言而喻的問題。然而,如果將其放在我國大學的具體形態(tài)中來看,卻很難說不是個沉重或者復雜的問題。因為縱觀目前的我國大學形態(tài),可見其主導大學活動的精神主旨,雖然養(yǎng)成學生的健全人格,也鼓勵教師專心地研究高深學問,但功利化地“做大做強”,往往成為某一領導者追求“成績”、炫耀“排名”的需要。在這種思維影響下,一些大學中的學術研究,便堂而皇之地變成了一種追求功利的活動。由于大學追求功利的程度是需要用數(shù)字表示的,因而許多大學的追求目標,便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數(shù)字”。比如:院士多少、“國”字頭的重點學科多少、實驗室多少、獎勵和項目多少、縱向課題經費多少、全國排名如何云云,而爭名爭利,則順理成章地成了一些大學中的精神主旨。應該說,當大學將“數(shù)字”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時,學術研究的“質”便自然被忽視了,或者被束之高閣了,人們重視的只是被冠以各種“等級”的數(shù)字。比如國家級課題多少,國家級獎項多少,國家層次的排名多少等。而沒有了“質”的學術成果的狀況下, 一堆堆充斥著廢話和套話、粗制濫造、濫竽充數(shù)的“論著”的大學便應運而生。

在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現(xiàn)實大學中將科研項目和成果劃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做法,是一種對科研活動的本質和意義極其無知的表現(xiàn)。眾所周知,科學研究根據研究的對象具有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研究的區(qū)別,研究成果根據其對社會影響的大小可以有重大和一般之區(qū)分;研究程度根據其價值和意義有原創(chuàng)和深入之區(qū)別。但這些研究及其成果無論如何都無法對應成所謂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因為誰都無法說清什么樣的成果是國家級,什么樣的成果是省級,什么樣的成果是市級(而且市級又有副省市級、地級市和縣級市之分)。顯而易見,這種將科研活動對應于行政級別的做法,既反映了行政等級制觀念在大學中的深刻影響,也反映了一些大學領導者對科學研究活動及性質的認知模糊。而由秉持這種觀念的人主導大學中的科研活動,只能使大學中的科研活動失去科學研究的真實意義。故而在這種大學里工作的教師,又怎么可能熱心積學、潛心學問呢?

應該說,筆者的上述看法并非無的放矢。因為在現(xiàn)在的大學中,不少教師在功利主義的誘惑下,把學術研究當成生意在做。他們的目的不是出成果,而是得利益。所以在許多大學中,成千上萬的教師都在忙著“做文章”、“做課題”和“做成果”。由于沒有潛心研究是難以做出真正的成果,所以,抄襲、剽竊成為一些大學教師的家常便飯,只是他們的行為非?!扒擅睢?,以非為是的態(tài)度非常坦然和自信。因為在他們看來,通過學術活動牟利,并沒有什么不正常。與此相一致,出版界也迅速地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專門“做教師生意”(也包括研究生)的學術期刊,專門登載他們“組裝”的論文,一些出版社則積極地出版他們“組裝”的著作。這種現(xiàn)象造成的自然形態(tài)是,在一些主要登載大學教師學術論文的學術期刊中,某些論文要么老生常談,要么莫名其妙,或者故弄玄虛,就是沒有研究真問題的學術態(tài)度,沒有提出深刻見解的真知灼見,沒有維護科學精神的學術氣節(jié),沒有不曲學阿世的理論勇氣和膽魄,而這些,可都是科學研究、特別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品格。更為可怕的是,人們對此都習以為常,致使一些年輕人以為學術研究就是這樣做的:拼湊加詮釋。而大學中追求科研數(shù)字和等級的“各方面制度”,則使“功利”堂而皇之地成為研究的目的。而由于學術研究的目的被扭曲了,那么,其千奇百怪的活動形態(tài)和研究結果也就自然而然產生了。

這種現(xiàn)象在大學中的人文表現(xiàn)是,做真學問的教師被邊緣化了,善于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的人吃香了,且弄虛作假在一些大學中成為堂而皇之的事情。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是,真正做學問是需要時間的,也是需要有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心態(tài)的,是需要有“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做一句空”之境界的。一方面,這樣的教師在現(xiàn)在的大學中畢竟是少數(shù),而且他們往往有相對獨立的人格。另一方面,一些大學中的“聰明人”則不同,他們會積極地投“時勢”所好,用“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的方式,不但能在短時間內“整合”出許多文章,而且還能發(fā)動學生“整合”出許多著作,到頭來既滿足了某些人的需要,也實現(xiàn)了自己“謀利”之目的。而由于這些人能夠積極地配合,自然成為學校依靠和重視的對象。只是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功利”,因而他們的被重視,只能使大學中的學術風氣更加功利化、庸俗化,使我們的大學在功利化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筆者在此之所以使用“謀利”這個概念,是因為在現(xiàn)在的一些大學中,對科研成果的獎勵力度是足以讓人動心的,而有些教師的科研,就是奔著這些獎勵而來的。他們參加科研活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求真”,而是為了“謀利”。由于大學中獎勵的只是“科研的量”,而不是“科研的質”。因而他們只要在“量”上下功夫,就能獲得許多好處。以至于有些人在此得到的實惠,遠遠超出自己的工資收入。為此,有的教師能夠年年出書,有的人還能夠每年出好幾本書,而且書的文字量(這是換取科研獎勵的基礎)也令人驚奇。

毋庸置疑,這種現(xiàn)象嚴重地破壞了大學中的學術傳統(tǒng)和風氣,其對大學的影響是“劣幣驅逐良幣”,使專心搞學問的人不能安心搞學問,而善于投機取巧的人卻如魚得水了。這樣的現(xiàn)象也自然地造成了教師之間的心理對立。其中的一些專心做學問的教師,秉持著“嚴謹、誠實、致知”的傳統(tǒng),安心地做著“十年磨一劍”的學問。他們拿出來的科研成果,是能夠經得起時間和歷史考驗的、能推動科學和文化進步的名副其實的論著,而不是那些只能換來科研數(shù)字的“組裝品”(用版面費買來發(fā)表的機會)。而作為真正的學者,他們自然會鄙視那些投機取巧、專門“組裝”文章和著作的人,覺得他們像“學術騙子”,敗壞了大學的風氣,恥于與他們?yōu)槲?。而不少善于以學術研究“漁利”的人,不但在大學中如魚得水,成為各種級別的“學術帶頭人”,甚至“權、名、利通吃”,從而出現(xiàn)“本單位的人互相之間不談學問”的現(xiàn)象。這實在讓人擔憂。

另外,這些問題的存在還在大學中衍生出了另一個荒誕的現(xiàn)象,就是一些連本科生教學資格都不具備的人,卻可以從事指導研究生的工作。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一些在本來不是搞研究的人,因為通過“教育管理”的渠道獲得了某種高級職稱,便也以種種理由擔當起了研究生導師,形成了不少大學中的普遍性現(xiàn)象。這些沒有經歷過為本科生授課的人,卻堂而皇之地成了研究生導師,享受“導師”的榮譽和權利,其所帶的研究生質量是可想而知了。因而一些憂慮大學品格的有識之士不得不嘆息,“中國教育已經到了最危機的時候” [2]。

那么,曾經是人們心中圣潔、純凈之地的大學,何以變得如此功利呢?曾經是人們心中高尚、自尊、嚴謹?shù)拇髮W教師,何以變得如此勢利呢?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和學術環(huán)境,使讓教師安心地研究學問、傳播學問這樣的常識性問題,變成了“老虎吃天、沒法下口”、在具體大學環(huán)境中無法落實的復雜性問題。而時下我國大學中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學術亂象問題,其原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

首先從歷史角度看,一是由于我國在進入新中國時期以后,有些主導大學的人們,一直沒有形成對于大學性質的理性認識,尤其是沒有意識到大學應該是一項獨立、自由、理性的事業(yè),是在自主的基礎上專門培養(yǎng)人才、研究學問的教育和科研機構。在對社會的影響和意義上,大學是社會公器,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策源地和加油站。大學能夠通過培養(yǎng)人才和研究學問,來引領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國家應該理解大學、尊重大學、信任大學、支持大學,讓其發(fā)揮國家機器所不能發(fā)揮的引領社會思想、觀念、文化、科學、理論、技術進步的作用。因而單單視大學為工具,只能使大學異化成實質上的行政機構,無法產生大學應有的文化價值和引領社會文明的意義。當然,這與上世紀50年代蘇式院系調整不無關系。

二是與上述意識相聯(lián)系的,是當時那些主導大學活動的人們,也沒有認識到現(xiàn)代大學是一種世界性的組織,它們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和傳統(tǒng),也有自己獨特的行為原則和活動邏輯。國家應該尊重大學的歷史性規(guī)律,理解和支持大學實行基于歷史經驗的自治性制度。而由于不了解大學的這種普遍性質和活動規(guī)律,我國歷來的大學主導者們,都習慣于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對待大學,其所使用的方式都主要是“管”或“指揮”,從而形成了我國大學中實際的“道”——“從上到下,貫徹執(zhí)行”。雖然也曾不只一次地強調過應創(chuàng)造令大學教師們心情舒暢的工作環(huán)境,但往往被一些突發(fā)性事件所沖淡。結果是,我國的大學中難以形成“教授治校、大學自治”,難以形成獨立于社會各種力量的大學精神。

三是我國大學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的“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浪潮中出現(xiàn)的“思想解放運動”,以及由此帶來的思想解放、學術研究復蘇以及以后的學術研究不斷深入的現(xiàn)象,這是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后的結果,因而長期遭受精神壓抑的中國知識分子們自發(fā)地追求自己的教育夢想、科學夢想,這一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是心情舒暢、揚眉吐氣的。

其次從現(xiàn)實角度看,一是由于在改革開放政策推行的初期,我們應該說是有機會改變這種現(xiàn)象的。但是,其時主導大學活動的人們,卻沒有想到借助“撥亂反正、解放思想”的東風,在大學的性質和目的問題上解放思想,讓大學回歸自己的本質,實現(xiàn)類似柏林洪堡大學提升大學性質那樣的歷史性超越,讓大學明確自己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才。顯而易見,當時主導大學活動的人們,尚不了解大學的真正性質和功能,沒有認真地思考對于真正的大學而言,內部管理應該是服務而非指揮,讓教師真正成為大學的主人。因而對于大學在新形勢下該如何改革,大學以及教育發(fā)展的方向應該是什么,人們普遍是盲目的、模糊的。特別是對于作為大學活動重點的學術研究,對于內容和方向難以界定、難以把握的社會科學研究,更沒有一個明晰的、清楚的政策。以至于不論是直接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還是發(fā)表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期刊編輯,經常處于一種無所適從的狀態(tài)。

個中原因無疑是多方面的:從淺層次說,可能是思維方式的問題,也或許是思維能力的問題。因而一夜之間讓他們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允許和支持大學回歸 “學術自由、教授治?!保歉静豢赡艿摹A硗?,像蔡元培先生那樣創(chuàng)造性的制定“大學令”,試驗“大學院制”,大膽地“改造北京大學”,在今天來說也是幾乎不可能的。終究時代發(fā)生了變化,何況中國發(fā)展處于一個關鍵時期,不能有半點松懈。從民族大義而論,我們也是理解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削弱大學本質。從深層次說,是當時雖然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但并沒有否定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沒有建立起“法治”的現(xiàn)代意識,因而人們難以意識到大學應該是獨立的教育和學術機構,社會應該允許和支持大學實行自治性制度,讓大學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活動。

二是因為沒有進行制度方面的革新。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教育行政管理體制使然,因而在大學領域中出現(xiàn)這樣的普遍性現(xiàn)象:當教育部門將對大學的各種要求變成各種各樣的數(shù)字時(比如進行學科排名等),“數(shù)字”便成為各個大學直接追求的目標。而當大學將“數(shù)字”作為追求目標時,教師們也就成了科研數(shù)字的制造者。這樣,大學內部的學術研究性質就必然發(fā)生變化,由求真變成了求多;由求內容變成了求形式。而當科研成果的“量”被作為追求目標時,作為科研精髓的“質”自然會被忽視,數(shù)字和等級(國家級、省級等)便成了科研的標準。而此時的學術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是在探求事物的“真”或追求真理了,而是變成了大學“做大做強”的條件,變成了大學換取各種各樣社會資源的資本。在這樣的情況下,科研成果的數(shù)字自然越多越好了。致使人們關注的,不是教師們學術研究的內容是什么,他們的研究成果達到了什么水平,在前人的水平上有什么突破,而是他們的成果數(shù)量是多少,有多少論文,多少著作,多少課題,多少獎項(什么等級)等。接下來便是,這些成果能夠為本單位產生多少經濟效益。值得解析的是,這些現(xiàn)象近幾年來得到了有效好轉,但由于積淀太多,改變有待時日,然而也不得不改呀!

三是對于大學中的社會科學研究,尚存異議。因為社會科學研究的是社會問題,其中涉及社會中的歷史、政治、文化、經濟、科學、藝術、管理等多方面,而這些方面有些是與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各方面制度相聯(lián)系的。而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言論自由、思想自由、出版自由[3]”還沒有被普遍落實的情況下,社會科學研究在實踐中還是有許多禁區(qū)的。而如何對待這些禁區(qū),人們的意見是不統(tǒng)一的。從教師的角度看,會認為“大學是專門研究高深學問的場所”,大學教師研究學問是自己的本分,也是自己的職責。在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就有“格物致知”的內容。而高校教師對社會問題的研究,是對社會“忍不住的關懷” [4],是應該得到鼓勵和支持的。但從大學主管者的角度看, “嚴格管理”即是不能探討重大的歷史問題,不能有批評性、批判性的觀點和意見。所以,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對人文、社科類的學術研究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定,久而久之,給社會科學研究者們形成了許多無形的壓力。不僅使一些具有創(chuàng)造性價值的人文、社科類研究成果難以與讀者見面,而且在思想的源頭處抑制了研究者的探索沖動,使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不得不在整體上停留于膚淺的層次。

事實上,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尚未形成符合科學探索和質疑原則的制度,沒有形成熔鑄有人類社會文明精神和時代潮流的、具有科學和理性精神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秉持不同社會觀念的相關管理者對大學發(fā)出的信息存在差別:一方面,如果是開明的領導,便能意識到科學和民主對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曾經呼吁發(fā)展和弘揚科學、民主的思想和方法,也鼓勵教師們努力追求真理,維護真理,認真地研究、做學問。比如曾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的萬里,就曾經呼吁“要實現(xiàn)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5]。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也曾主張“讓文學家決定文學的事情”(這種思想可以理解成“讓教育家來決定教育的事情”)[6]。曾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也曾呼吁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教育家來辦學[7]。近年來,習總書記一再強調教育應遵循自身規(guī)律,因而在行動上極力推行“去行政化”。問題在于,一種文化積淀成潮流,要克服要改變,非一日之功,必下大的氣力。正如粉碎“四人幫”之后的“思想解放”運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討論活動一樣,學術研究必須解放思想,破除禁區(qū),進行現(xiàn)代化精神的思想啟蒙。應倡導學術無禁區(qū),讀書無禁區(qū),思想無禁區(qū),鼓勵大膽開拓,勇于創(chuàng)新。否則, “禁區(qū)”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文、社科類學術研究的進程。因為大學只能遵循自己的原則行事,否則,大學就不是真正的大學,而是某種社會要素的工具。

時下眾所周知,大學教育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文明的、進步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無疑應該是長遠的、整體的、符合人類社會的文明方向的,而不能是短期的、局部的、庸俗的、功利的,應該是符合人類社會的理性精神的。而要保證大學具有這樣的形態(tài),那大學就應該是一個理性的機構,是一個自主的機構,是一個有文明信仰、高尚品格、頑強精神的機構。大學只有成為這樣的機構,才能夠承擔起啟蒙社會、引導思潮、培養(yǎng)人才的職責。

另外,一個健康的社會,是建立在健康的大學教育基礎上的。因為健康的大學教育,能為社會提供豐富的人才資源和思想資源,能成為社會前進的推動及引導力量。一個健康的大學教育,則無疑是以大學教師們的正常工作和學生們的正常學習為基礎的。而這個問題的進一步條件是,大學里的教師和學生在思想上應該是自由的,亦即教師應該有教學的自由,學生應該有學習的自由。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育理念,學生可以在學習中修養(yǎng)學習習慣和專業(yè)特長。教師的教學、研究和學生的學習、追求可以并行不悖,相互兼容。而大學中要形成這樣的教育和學習狀態(tài),就需要普及學術自由和學習自由的思想,讓教師和學生都擁有充分的自由(不是無限的自由)。因為自由是教師進行好的教育的前提,也是學生學習成才的前提。教師和學生獲得了自由,就表明學校獲得了自由,教育獲得了自由,教育的發(fā)展獲得了無限的可能。應該說,自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新思想、新理論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教師創(chuàng)造新知識、新思想、新理論的前提和基礎。有了學術自由,教師們才可能有新成果,若沒有學術自由,就絕對不會有新成果。所以,教育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前提,是教育必須有學術自由,教育必須回歸本位,亦即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

在此需要強調的是,教育自由是建立在教育形態(tài)公平、合理基礎上的,是建立在教育風氣文明和清正的基礎上的。沒有教育形態(tài)的公平和文明,沒有教育風氣的純凈和清正,教育自由是沒有意義的。而與此相聯(lián)系的問題是,教師們的良好工作狀態(tài)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被激勵和涵養(yǎng)出來的。這個激勵和涵養(yǎng)教師專心、安心、潛心工作的條件,就是大學中公平、合理、溫馨、向上的教育和研究環(huán)境。同樣,這樣溫馨、美好的教育環(huán)境也不可能自發(fā)地產生,而應該由大學當局或大學的主導者們營造出來。應該說,大學主導者們的本職工作,就是為大學教師和學生營造安心教學和學習的美好環(huán)境。對此需要說明的是,筆者在本文題目中說到的大學,并非是指概念性的大學組織,而是指現(xiàn)實大學中能夠主導大學活動的各級領導者們(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大學的人格化)。這些人既是在大學中握有實權的領導者們,又是給領導者們發(fā)號施令的教育管理部門。因為他們掌握著大學中的各種權力,能夠主導大學的方向和活動,并且主導著大學制度和環(huán)境品質。他們有責任清除大學中的積弊,尤其是為大學建立起符合大學活動規(guī)律的良好的制度。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無疑需要睿智和開明的掌校者。中外的大學史都表明,凡是成功的大學,掌校者無疑都是開明者,絕沒有一個掌校者是專制型的。同樣,許多成功的大學,其內部的制度和文化環(huán)境大都是文明的、寬松的、溫馨的。當然,在大學環(huán)境和條件的營造中,大學內外部的領導們與社會的政治形態(tài)、政治制度是相互影響的,而現(xiàn)實的大學學術環(huán)境和形態(tài),則可以說是這些因素共同發(fā)揮作用的結果。

回到前述的我國大學學術研究的形態(tài)上來,則可見無論是在前面對大學現(xiàn)狀的描述中,還是在社會各方面,包括大學師生對現(xiàn)實大學的評價中,都沒有做出對我國目前大學的文化環(huán)境肯定的結論,人們對大學現(xiàn)狀更多的是不滿和無奈。而縱觀我國的大學史,建國后我國的大學中,一直存在著一種別扭的現(xiàn)象,就是管理部門的規(guī)定經常與教師們的期望不一致,經常與大學的歷史經驗不一致,經常與大學的已知規(guī)律不一致。其意蘊不是讓大學生氣勃勃、積極活躍,而是要大學循規(guī)蹈矩、安分守己,比如凡是有過大學教育經歷的人都知道,大學應該是以學問為主的,教師應該是以學問立身的,大學中應該弘揚的是寧靜致遠、潛心治學的做學問風氣,大學中應該最受尊重的人是有名望的教師,教師中最應該受尊重的人,是有真才實學,或者說是學識超群的教授。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大學環(huán)境中,教師們才能安心做學問。所以,在目前的形勢下,作者認為大學主導者們應該做的,就是為教師們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公正、寬松的教育和學術研究環(huán)境。這既是他們的工作職責,也是大學進步的必由之路。因為訴諸社會的管理原則,可知大學領導者或者說管理者的職責,不是如何引導教師們應該怎樣進行工作,而是應該激勵和促進他們的工作。因為所有教育部門的領導者,并不是教師的教師,都不敢說自己比教師更懂得教育工作應該怎樣做,比教師更了解教育的規(guī)律及學生的情況,他們的職責是,要保證教師有公平、和諧、安寧的工作環(huán)境,有便利的教育條件,以此讓教師們有愉快的心情,強烈的職業(yè)責任感和自豪感。

這樣,在大學主導者們的職責中,就不僅應該有創(chuàng)造和維護公平、公正、溫馨、和諧環(huán)境和氣氛的內容,而且應該有清除大學中的不良風氣、不良行為、不良現(xiàn)象的內容。因為維護和清除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不清除壞的東西,好的東西就無法生存和延續(xù);而要創(chuàng)造和保持好的東西,就必須清除壞的東西,以防止其對好的東西的腐蝕。所以,教育管理者的工作,主要不是引導教師們如何工作(教師們的工作屬于學術自治的范疇),而是“清污”,亦即清除一切破壞教育純凈風氣的壞現(xiàn)象和壞行為。其中包括對不合格教師(違法亂紀、違背職業(yè)道德等)的辭退,對學術不良行為的處理,對教育腐敗行為的打擊等。具體地說,就是如何使歪風邪氣不能盛行,勢利小人不能得勢,抄襲、剽竊等學術腐敗行為不能流行,以此來保證教育的純正風氣,優(yōu)秀的人才能夠心情舒暢工作,學生的讀書學習活動是健康向上的;使知識的價值得到弘揚,使教育的精神得到維護,使真正的學者和教師得到尊敬和支持。

更進一步說,營造大學環(huán)境觀念,就是結合大學自身特點進行行政化管理。因為國家機關行政化的管理觀念,貫徹的是政治的目的和要求,遵循的是行政的邏輯和規(guī)則,強調的是行政的等級和責任。其結果是忽略了教師的權利和利益,尤其是影響了教師們追求真學問的自覺性。而強調大學主導者們樹立大學行政觀念,是遵循大學教育規(guī)律的觀念,是學問為本的觀念,是“教授治?!钡挠^念。在具體的大學管理活動中,大學管理層的工作內容,不是居高臨下的向教師發(fā)號施令,要求他們這樣做、那樣做,而是虛心地、誠懇地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服務。亦即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說的:“為教授搬凳子” [8]?;蛘呷缑绹鸫髮W校長福斯特所言,凡是涉及到教師或教學的事,都與教師和教授們充分協(xié)商[9]。而他們的許多決定,都不是通過“領導會議”做出的,而是在與教師們的充分協(xié)商中得出的。

當然,大學管理層無疑是承載著教育職責的,這個職責就是大學應該提升學生的境界和品格,讓學生從世俗的人,變成理性的人,有智慧的人,講道德的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而管理層履行這個職責的邏輯是,人在本質上是多樣性的,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之一。立足我國大學的現(xiàn)實,可知許多學生是帶著“讀書做官”(這種觀念在現(xiàn)在可能演化為:好工作、好前景)的觀念來上學的,應試教育的烙印很深。大學如果不對他們進行啟蒙和涵育,他們就極可能成長為錢理群先生所指稱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使他們成為利己主義者的環(huán)境和氛圍,就是學術腐敗的現(xiàn)象和以權謀私的風氣。大學要使學生不成為“有知識沒文化、有文憑沒修養(yǎng)”的世俗人,就應該堅決地清除大學中的不良行為、現(xiàn)象和風氣,讓大學成為文明和智慧的搖籃。所以,學校管理者的職責,不僅是直接地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工作條件范圍內的服務,而且要徹底地消除大學中的各種不良現(xiàn)象,為大學師生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文明、溫馨、和諧的教育和研究環(huán)境。

需要說明的是,作者的這種論述也只是權宜性的。因為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要從傳統(tǒng)國家走向現(xiàn)代國家,從傳統(tǒng)社會走向現(xiàn)代社會,就需要在教育領域中樹立起現(xiàn)代化的觀念。而現(xiàn)代化的教育觀念是,教育要以人為本,以教師和學生為本。而這些內容在大學思想和制度中的體現(xiàn),就是大學中要通行“學術自由”的原則,鼓勵教師對人類社會中的所有問題進行研究。在“學術自由”的原則下,教師的學術研究是沒有禁區(qū)的,他們可以在任何領域中從事自己專長的理論研究。大學教師們的所有研究,其目的都應該是追求真理,追求事物的本來面目和規(guī)律,探求事物活動的道理,而不能演變成謀利的工具。而恰恰是在這樣的關鍵性問題上,我們現(xiàn)實的大學管理是缺乏現(xiàn)代性質的。他們的核心觀念是以權為本,以官為本,以領導的意志為意志,以創(chuàng)造政績?yōu)榫V。這可以說是我國現(xiàn)實的大學與人們理想中的現(xiàn)代大學的根本區(qū)別,也是大學中缺乏公平、公正、理性、文明意識和學術研究風氣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作者所論述的大學文化環(huán)境和氛圍問題看似是一個具體的問題,而實際上是涉及到大學制度、大學目的、大學理論、大學領導品質的整體性問題。而在這些關于大學基本理論問題上的進步或突破,是我們應該努力爭取的。

應該說,真正的大學進步,是大學教師為主體的大學人的思想和意識的覺醒或覺悟。因為訴諸教育歷史,可見大學的宗旨和目的,都并非是大學之外的什么人制定的,而是大學內部的師生們主動追求和長期積聚起來的。大學的進步和發(fā)展也是一樣,并不是由大學外部的人賦予的,而是大學內部的人們奮斗和努力得來的,是經過許許多多的教育家們披肝瀝膽的努力得到的??梢哉f,正因為有許多教師和教育家,基于自己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的獨特追求,才形成了各個大學中各具特色的大學形態(tài)和文化,形成了全國大學“百家爭鳴”的生動局面。而這樣的大學思想和制度訴求,也無疑是與我們一直追求的“依法治國”的理想一致的。自由與民主是當今眾多國家(包括中國)堅持和弘揚的基本精神,也是國民的基本權利之一。而作者論述的大學管理者們?yōu)榇髮W師生創(chuàng)造安寧、和諧、溫暖、向上的教育環(huán)境的問題,只是大學的這種進步中的一部分內容。當然,也是其中的非常重要的內容。

[參考文獻]

[1]李白薇.鄧小平:發(fā)展科技的“后勤部長”[N].中國科技獎勵2010-06-02.

[2]章啟群 .中國教育憂思錄[J].北京社會科學,2015-06-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章第35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05.

[4]楊奎松.忍不住的關懷[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12.

[5]萬里.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N]人民日報,1986-08-15.

[6]邵燕祥.胡耀邦的人格和政治道德[J].炎黃春秋,2015,(10).

[7]朱步樓.教育現(xiàn)代化呼喚“教育家辦學”[J].半月談,2010,( 18).

[8]周川、黃旭.百年之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9]莊麗君.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訪談錄[N].深圳特區(qū)報,2011-12-07.

[責任編輯:曾 菡]

猜你喜歡
大學教師大學文化教育環(huán)境
從校園生活談當前大學的兩種校園文化
學生視角的大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分析
“一次消化者”與“二次消化者”
論高校國際化進程中的大學文化戰(zhàn)略
淺析大學文化育人與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升
小學班主任如何創(chuàng)建和諧的班集體
試論當代大學教師文化素養(yǎng)及路徑提升
開放大學教師教學學術評估框架研究
高師院校大學文化建設現(xiàn)狀調查分析
多種途徑實施禮儀教育的研究
汨罗市| 玉屏| 沁水县| 新邵县| 凤山县| 嘉善县| 清水县| 石泉县| 黄浦区| 彭州市| 恭城| 勃利县| 蒲江县| 银川市| 屏东市| 家居| 金湖县| 昌乐县| 泰宁县| 玉环县| 肇州县| 开封县| 南阳市| 珲春市| 新沂市| 玛纳斯县| 柯坪县| 尼木县| 曲阜市| 瓦房店市| 务川| 唐河县| 连南| 巴塘县| 五大连池市| 五寨县| 咸宁市| 保山市| 天水市| 镇雄县| 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