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民現(xiàn)在已成為我國產業(yè)工人的一個主要人群,是推動農業(yè)化、城鎮(zhèn)化、現(xiàn)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從現(xiàn)代化背景下對其農民工價值觀變遷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提出現(xiàn)代化背景下農民工價值觀變遷的對策。
關鍵詞:現(xiàn)代化;農民工價值觀;變遷;對策
一、現(xiàn)代化背景下農民工價值觀的變遷的主要原因
現(xiàn)代化背景下農民工價值觀念具有主體性與自發(fā)性、務實性與現(xiàn)實性、多元性與復雜性的特征,這些變化是在人的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所具有的,過去的農民工價值觀念比較薄弱以及狹窄,這些變化是過去農民工價值觀所不具有的,其實,說到底價值觀是由宏觀、中觀以及微觀作用的一種結果。
(一)社會結構的更替、經濟體制的變革對農民工價值觀的影響
社會結構的更替、經濟體制的變革肯定會引起價值觀的變遷,從而對其農民工價值觀念有一定的影響,農民工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過程中,隨著經濟的進步以及制度的變革,隨著思想觀念也逐漸轉變?!爸袊母镩_放的歷程,也正是中國農村的社會轉型過程?!边@個階段,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過程中把市場經濟不斷向市場經濟推進,此時的農民工的價值觀就受到了沖擊,隨之市場經濟以及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出現(xiàn),逐漸形成市場經濟社會,在這些建立觀念的進程中,與之相適應的價值觀體系也逐之建立起來,但是這些并沒有任何科學和理論的指導,則導致了很多思想以及社會方面的問題發(fā)生,尤其是對其農民工價值觀的確立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沖擊。
(二)城鎮(zhèn)化與城市文化對農民工價值觀的影響
不管是農民工向城市轉移還是從城市到農村發(fā)展,在長時間的生活習慣下,農民工的價值觀念逐漸被城市的規(guī)則所同化,在城鎮(zhèn)化過程中,大量的農民工流入城鎮(zhèn)成為一種趨勢?,F(xiàn)代化的農民工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城市生存,他們逐漸被城市的文化所吸引,甚至他們都認同其文化的各種觀點。因此,他們的理想、觀念、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逐漸在城市生活中被重新塑造,被時間的淡化,潛移默化的受到城市文化的熏陶,他們的視野更加開拓,他們對其人生價值以及價值取向和追求更加明確和具體,對其農民工的生活館受到的轉變,隨著與城市人的生存,他們與之城市人沒有太多的差別,幾乎趨同。
(三)農民主體意識的確立對價值觀的影響
價值觀念的核心是主體意識。“人的現(xiàn)代化包含社會變遷的深刻感知能力、開放的心理結構、積極的主體意識、以人道主義為核心和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新的倫理體系的構建、新型的思維方式、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人格特征等方面。”自改革開放以來,對其中國來說最主要的一個變化,就是人民的主體意識的變遷,改革開放的初期是一場思想的革命,這場革命逐漸掃清了那些舊的思想以及觀念,使農民工對其過去腐朽的思想進行反思,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價值感的存在,從而提高自身的主體意識?,F(xiàn)代化背景下的農民工在計劃經濟向社會市場經濟的轉型以及社會市場經濟的確立的進程中的意識是空前的覺醒的,因為市場經濟自己就是一種主體經濟?,F(xiàn)代化背景下,隨著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的轉型,農民工的主體意識逐漸覺醒,農民工的價值觀從一元價值觀轉變?yōu)槎嘣獌r值觀,這種模式的變化成為了農民工必須所面臨的必然結果。
二、現(xiàn)代化背景下農民工價值觀變遷的對策
(一)加強農民工的自身社會化
過去,農民工的自我意識比較坦蕩、價值目標比較保守、價值選擇比較簡單、價值取向比較沉悶,而在現(xiàn)代化背景下,農民工的自我意識比較狹隘、價值目標比較隨性、價值選擇比較功力、價值取向比較活躍。農民工在農村生活時間過長,轉化到城市,生活是否適應,對其現(xiàn)代化的變化,我們應該關注以及極力解決這個問題,加強農民工在城市群體自身社會化的過程。
(二)為農民工推進網絡教育的學習
農民工大部分的文化程度不高,網絡是一個內容很豐富的世界,現(xiàn)代化背景下的農民工的教育水平比較落后,所以對他們的價值觀教育的引導可以通過其網絡教育進行輔導,從而提高農民工的網絡知識。如農民工可以通過網絡這個平臺進行網絡課程的學習、租房、找工作等等。過去,農民工在簡單、純真的農村生活著,現(xiàn)在,轉化到城市,城市生活比較繁華,但是也比較繁瑣,則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筆者認為只有加強農民工自身的教育才能更好的發(fā)展以及生存,社會發(fā)展很迅速,農民工很多人不認識字,書本知識很難進行引導,但是網絡世界很開放,也很容易了解以及學習。
(三)在城市中建設城鎮(zhèn)群團體
農民工進城打工后,對其城市生活比較陌生,本身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是為了子女的學費以及家庭的負擔,不得不外出賺錢。在城市的社區(qū)是農民工的重要的工作休息場所,則筆者認為應該在城市社區(qū)建設中對其農民工進行整合,建立一個成群團體,有利于農民工與城市人的溝通,同時也方便城市人了解農村生活,使其彼此雙方可以分享彼此的生活習慣。在城市中建立城鎮(zhèn)群團體,可以更好的使其城鎮(zhèn)文化進行融合,從而提高農民工的團隊意識、認知意識等。
(四)為農民制定有保障的社會政策
農民工的收入比較低,在現(xiàn)代化背景下,為了提高農民工的生活水平,應該對其群體制定一定的社會政策對他們的生活進行保障,從而營造一種平等的教育環(huán)境。國家以及政府應該為農民工能夠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首先,對其戶籍制度進行改革,加快城鎮(zhèn)建設,改變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現(xiàn)狀,公平的分配城市各項資源,保障農民工在城市平等的發(fā)展機會。其次,建立平等的就業(yè)制度,對其就業(yè)方面不在有歧視的看法,建立平等的勞動力市場入場制度,強化農民工就業(yè)信息服務機制,加強職業(yè)的指導,對其勞動合同制度進一步完善,最終保障農民的利益。最后,建立適合現(xiàn)代化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社會保障體系,快速加強法律體系建設,提高農民工的自我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申延平.中國農村社會轉型論[M].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30).
[2]于海.價值觀和多元化與道德教育的多層次[J].復旦教育論壇,2005(3).
[3]武斌.我們離現(xiàn)代化有多遠[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273).
作者簡介:
歐重香(1991—),女,漢族,湖南長沙人,廣西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2014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