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師生溝通的主要渠道。提問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質疑能力。愛因斯坦曾經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問可以促進學生思考,激活學生思維。初中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問題可以使學生產生探究動力與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存在一種偏見,認為提問越多越好,滿堂提問引起了學生的反感,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設置提問,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擺在初中語文教學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在標題處提問
標題也稱為“文眼”,通過標題可以了解作者的寫作內容,進而理清文章的脈絡。因此從標題的內涵上可以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甚至可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及寫作技巧。例如,學習《背影》一文,教師可以根據(jù)題目進行提問:文中寫了誰的背影?共寫了幾次背影?作者為什么要寫父親的背影?文中在每次提到背影時,滲透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由標題生發(fā)的問題,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深入閱讀的動力。再如,學習《慈母情深》一文,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激發(fā)學生探究動力: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作者寫“慈母情深”,與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的母愛有什么不同之處?作者選用了哪些事件來突出“慈母情深”的?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閱讀,很容易就可以走進文本,體驗作者滲透于文本間的情感,體驗母愛的偉大,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二、在矛盾處提問
在語文教學中,知識之間抑或文本的故事情節(jié)之間會存在著諸多矛盾之處,這些看似矛盾的節(jié)點,往往體現(xiàn)了作者的巧妙構思或突出主題的精妙手法。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些矛盾節(jié)點,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興趣,從而促使學生走進文本內里,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當學生閱讀到菲利普夫婦看到于勒落魄的樣子唯恐避之不及,匆忙逃回家中的情節(jié)時,教師提出問題:以前菲利普贊于勒、盼于勒,為什么現(xiàn)在真正見到于勒了,卻要罵于勒、躲于勒?學生針對問題展開了討論,在討論中把握了作者的寫作意旨,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心理世界,提高了閱讀能力。再如,在學習《孔乙己》一文時,教師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中的“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一句,然后提問:“為什么孔乙己穿著長衫,卻只能站著喝酒,不能像其他闊綽的人一樣慢慢坐喝?這體現(xiàn)了孔乙己怎樣的人物性格?”,學生以此問題為切入點,展開討論與交流,在討論中理解了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理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提高了閱讀效率。
三、在細節(jié)處提問
課文中的細節(jié)往往蘊含著作者的藝術構思。在閱讀中抓住細節(jié)進行提問,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在學習《海燕》一文時,課文中有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海鷗在大海上飛躥……海鴨嚇壞了……企鵝膽怯……”,教師根據(jù)這一細節(jié)描寫設置提問:“課文是寫海燕的,為什么還要寫這三種水鳥呢?把三種水鳥的不同表現(xiàn)展現(xiàn)給讀者呢?”,這種針對細節(jié)設置的提問,能夠促使學生對海燕形象進行分析,理解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三種水鳥在暴風雨來臨時的種種丑態(tài),從而與勇敢的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海燕這一英勇無畏的英雄形象。再如,教學《孔乙己》一文,可以針對孔乙己付錢時“排出九文大錢”的“排”字展開提問:此處為什么要用“排”字?體現(xiàn)了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征?學生通過討論與演示,更深入地理解了孔乙己這一人物性格,理解了小說的主題意旨。
四、在重點處提問
傳統(tǒng)教學中“滿堂問”的現(xiàn)象充斥課堂,教師提問漫無目的,缺乏明確的指向。因此,教師要理解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激活學生思維,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幫助學生清理文章脈絡,把握中心思想。提問要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問題的設置要富有一定的難度,避免問題難度過低或者過高的現(xiàn)象,使問題具有挑戰(zhàn)性,并且通過學生的努力思考最終能夠得以解決。如《故鄉(xiāng)》一文最后有一段關于路的哲理性議論:“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路……”,對這一段話的理解,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重點分層次設置問題:文中的“路”僅是指地上的路嗎?“希望”和“路”二者有什么聯(lián)系呢?學生對這些問題通過討論交流,探究清楚以后,教師可以提出概括性的問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這樣,為了啟發(fā)學生思考,突出教學重點,教師從易到難地設置問題,讓學生一步步攀登到高處,提高了學生閱讀思維能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特點科學設置。以學生的興趣點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與文本展開充分對話,提高閱讀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康月 甘肅省民樂縣第二中學 73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