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嫣
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中,每一冊都有不少寫景文,每一篇寫景文都在本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寫景類的課文在“語言”“結構”“意境”等方面有著與記敘文、說明文不一樣的特點。在教學這類文章時,老師應如何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和情意深呢?
一、梳理教材
寫景文,就是把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些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通過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
從性質上看,在小學階段,寫景文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游記性質的記敘文;另一類是借景抒情性質的記敘文,它偏向于抒情性散文。而對于小學階段來說,學生需掌握基本的寫景文寫作方法,也就是游記性質的寫景文,而對抒情性質的寫景文,更傾向于賞析,增加積累,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提高賞析評鑒的能力。
從寫作順序上看,上述文章主要有以下幾種寫作順序:1.按方位順序寫,如《頤和園》《記金華的雙龍洞》等;2.按時間順序寫,如《美麗的小興安嶺》《觀潮》等;3.按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寫,如《桂林山水》《牧場之國》等。
除了上述三種常見的順序,還有一部分文章沒有明顯的寫作順序,景物往往隨著作者的思路不停地變化,大部分的抒情性寫景文都屬于這一類。
二、梳理要求
寫景文教學的重難點:1.了解寫景文的表達順序;2.抓重點段落,體悟優(yōu)美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3.領悟寫景的表達方法。根據(jù)年段和教材特點,筆者將第二、三學段的寫景文教學目標分成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理清寫作順序,感受景物特點。教學目標:通過抓關鍵詞句,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或按幾個方面介紹景物,感受景物特點。
第二階段:緊扣景物特點,體會寫作方法。教學目標:通過抓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寫景的方法。
第三階段:抓住聯(lián)想表達,感悟情景交融。教學目標:通過比較等方法,感悟作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三個階段的教學目標緊緊圍繞課程標準,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具體落實的課文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和課文的特點隨機把握。
三、梳理策略
在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正確定位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之后,教師就應該根據(jù)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寫景文每個階段教學的有效策略,從而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寫景文,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
(一)理清游覽順序
寫景文在描寫各景點之間往往都會用過渡句或過渡段進行自然銜接,而這些過渡語句又往往表示著作者的游覽順序,因此引導學生抓住這些語句就能幫助學生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
當然,有些課文并不是按照游覽順序介紹景點的,如三年級(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本文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但文中也有類似的語句,我們也可引導學生抓住這些語句感受作者的寫作順序。
(二)感受景物特點
能抓住景物特點,這是學生閱讀寫景文時需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我們教學寫景文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讀相關語句,想象畫面,以此來感受景物特點。
(三)體會寫作方法
寫景文為了突出景物特點,往往采用多種寫作方法,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知其然——景物特點,還要知其所以然——如何寫出景物特點的。
寫景文這一文體有著自身的特點,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它也有著自身所承載的教學目標。教師應根據(jù)各學段要求,結合教材特點,明順序——知特點——理寫法——悟交融,循序漸進地達成這些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