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攀
一、學情分析及對策
中職會計類專業(yè)學生,他們思維比較活躍,對生活中的車船稅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較差,注意力不集中。針對以上情況,可采取如下對策:
(1)激發(fā)學生興趣,使用生動直觀的教學手段、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充分地培養(yǎng)學生能力。
(2)中職會計類專業(yè)學生,多將考取會計證作為目標,老師應以此為切入點,把課程內容與考證密切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3)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全面系統(tǒng)、深入淺出地分析講解,不斷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二、課程教學結合會計資格考試
《稅收基礎》的第一節(jié)課,筆者便向中職學生強調《稅收基礎》的重要性,引起中職學生的重視。根據(jù)《會計從業(yè)資格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國家實行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制度”,而《稅收基礎》的內容為考試必考內容。因此,《稅收基礎》的課程教學要充分銜接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和會計職稱考試。制訂與之匹配的教學計劃,將會計職業(yè)教育與相應的從業(yè)資格考試相結合,培養(yǎng)不僅有畢業(yè)證書而且有從業(yè)資格證書的技能型人才。課程安排上筆者認為應在第二學期開設本課程,每周4學時,此時中職學生已學過《會計基礎》課程,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基礎知識,對《稅收基礎》學習有幫助。在《稅收基礎》的教學中,要結合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大綱,將教學內容加以組織。這樣在保證中職會計專業(yè)職業(yè)教育學歷層次的要求時,又結合了從業(yè)資格考試的要求。
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相對平等的關系。要建立這種關系,教師應將自己定位于學生平等的學習參與者、合作者、服務者,虛心傾聽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尊重學生的觀點,樂于接受學生言之有理的不同見解,敢于懷疑自己的觀點,從而在與學生的平等交往中思想互相碰撞、互相激發(fā)、互相接納、互相融合。在這種平等關系中,教師本身也深得教益,學生在被教的同時反過來也在教育教師,兩者共同成長。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中,作為教師本身應注意:
(1)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回“真我”的感覺: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靈魂深處對學生的熱愛和尊重,便無法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為此,教師必須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要珍視生命的獨特價值,要更多地給學生以褒揚,要讓學生感受到做人的尊嚴,享受到被尊重的歡樂。
(2)真誠對待學生,在教學交往中走進學生的心靈:針對中職學生的心理要求,要采用個別談心、個別交流的方式和他們推心置腹地對話,真心地啟發(fā)、解釋、勸說、誘導,使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師是真心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是為他們著想的,使他們領悟到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批評和指導??傊?,以真誠贏得真誠,以心靈感受心靈,達到師生心心相印,心心相通的境界。
四、進行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最早是作為一種討論問題的方式,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開創(chuàng),美國朗德爾教授在哈佛法學院進行法律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并得到大力推廣。教師在案例教學中,需要結合教學目標,精心選擇和設計合適案例,在對案例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有關教學內容,把抽象的知識融入到案例中,使學生處于直觀的、豐富的知識情景,從而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脫離實際應用的問題。在案例教學中筆者采取“教師講授——引入案例——小組分析討論——教師總結”的步驟。例如在講授“車船稅”這一內容的時候,筆者首先指出車船稅的變化從2012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規(guī)定,由原來使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暫行條例》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級別得到提高。然后筆者播放之前下載好的山東衛(wèi)視的一段新聞的視頻,并提出一些問題。
問題1:通過觀看視頻新聞試總結我國從2012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車船稅法》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問題2:為什么說實施新的《車船稅法》,會使納稅人從中受益?
問題3:實施新《車船稅法》現(xiàn)實意義有哪些?
觀看“時事新聞”類型的視頻,往往能大大增強學生的關注度,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自然導入本節(jié)課的新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中來。在教學過程中,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并及時給予肯定,運用激勵的眼神、喜愛學生的動作,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幫助,努力實現(xiàn)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