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手機處理器就是一整套SoC,集成了CPU、GPU、基帶等模塊,所以如果不考慮品牌、設計,唯以性能論英雄的話,手機所搭載的處理器型號就是核心參數(shù)。不過,手機處理器更新?lián)Q代較為頻繁,經常出現(xiàn)尾號不同的“姊妹款”。如果你不能讀懂尾數(shù)的含義,在挑選手機時就容易出現(xiàn)各種問題了。
源于基因的質變
代表處理器:三星Exynos 8890→Exynos 8895
在我們的傳統(tǒng)印象里,處理器型號的第一位數(shù)字或第二位數(shù)字才是決定質變的關鍵。比如,高通驍龍810→驍龍820、驍龍820→驍龍835;聯(lián)發(fā)科Helio X10→X20、HelioX20→X30:麒麟950→麒麟960、麒麟960→麒麟970等等。我們可以把這些手機處理器的更新?lián)Q代理解為PC處理器的架構升級,比如從第一代酷睿處理器升級到第二代酷睿,性能和功能自然會有著極大的提升。
然而,三星最新的旗艦處理器Exynos8895卻打破了這個傳統(tǒng)(圖1)。它和三星上代旗艦Exynos 8890(代表手機:三星海外版S7系列、魅族Pro6 Plus)相比,只是尾數(shù)從0變成了5,但二者之間的性能卻出現(xiàn)云泥之別(表1)。
簡單來說,Exynos8895改用了最新的10nm制程工藝,CPU中的“大核”部分也換成了三星自主研發(fā)的第二代貓鼬核心。得益于10nm工藝更低能耗的優(yōu)勢,讓Exynos 8895可以運行在2.5GHz或更高的主頻上,同時GPU也換成了ARM新旗艦Mali-G71,并塞進了20個計算核心,也就是Mali-G71MP20。作為對比,華為Mate 9/P10所搭載的麒麟960也集成Mali-G71 GPU,但它僅配備了8個計算核心,即Mali-G71MP8。
這還沒完哦,Exynos8895集成了最新的千兆級調制解調器,支持FD-MIMO、LBT等授權頻譜輔助接入技術,ISP也針對雙攝像頭進行了特殊的優(yōu)化(圖2)。此外,為了配合未來AI和VR的技術趨勢,Exynos 8895內置的VPU還加入了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協(xié)助CPU進行運動目標檢測、圖像匹配、視頻跟蹤和對象識別等運算。在安全方面,Exynos 8895直接集成獨立的安全芯片,可實現(xiàn)硬件級的加密。
核心數(shù)量不盡相同
代表處理器:高通驍龍650→驍龍652
像Exynos 8895這種源于基因質變的案例極為罕見,但因一個尾數(shù)的變化而引起性能突變的情況還是有一些的,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高通驍龍650和驍龍652(圖3)。
兩顆處理器采用了相同的工藝、GPU、內存/閃存,通訊基帶的功能和性能也一模一樣(表2)。但是,驍龍650卻是一顆由雙核Cortex-A72和四核Cortex-A53組成的六核處理器,而驍龍652卻額外增加了兩個Cortex-A72核心從而成就八核身份。在CPU的多核性能測試中,驍龍652可以取得較為明顯的性能優(yōu)勢。
核心架構出現(xiàn)差異
代表處理器:高通驍龍615→驍龍616→驍龍617
拋開Exynos 8890和Exynos 8895、驍龍650和驍龍652,其他僅尾數(shù)存在差異的處理器之間應該不會出現(xiàn)太大的變化了吧?很遺憾,還有一種案例值得引起我們重視,它們就是驍龍615到驍龍617。
這三顆處理器的后綴數(shù)字分別增加1,給人的感覺應該只是普通的頻率升級而已(表3)。實際上,驍龍615和驍龍616之間的變化就符合我們的預期,作為新品的驍龍616只是增加了小核的頻率,同時改用了性能更好的通訊基帶,支持更先進的eMMC5.1閃存。然而,到了驍龍617卻出現(xiàn)了核心架構層面的變化(圖4)。
無論是驍龍615還是驍龍616,它們都是由四核高主頻Cortex-A53和四核低主頻Cortex-A53架構組成的八核處理器,雖然通過big.LITTLE可以讓所有核心協(xié)同作戰(zhàn),但效率還是差了那么一點點,畢竟大小核之間的頻率差距還是蠻大的。而驍龍617則直接改用了八核Cortex-A53架構,滿負載時所有核心都能運行在1.7GHz的頻率上,所以在測試環(huán)節(jié)中它的性能表現(xiàn)要明顯優(yōu)于兩個前輩。
隱藏在頻率背后的更新
代表處理器:
高通驍龍425→驍龍427、驍龍430→驍龍435、驍龍625→驍龍626、驍龍652→驍龍653
在手機處理器的發(fā)展歷程中,尾數(shù)的變化大都意味著頻率方面的小幅調整,通過更高頻率實現(xiàn)性能上的升級,從而增加賣點和噱頭。然而,如果只是單純的修改頻率似乎缺乏誠意,所以不少處理器在改變頻率之余還“附贈”很多“彩蛋”,而高通則是善于此道的典范代表。
從驍龍425/430/625/652到驍龍427/435/626/653的升級我們就不難找到規(guī)律。以時下較為熱門的驍龍652和驍龍653為例(表4),二者最大的差異只是驍龍653將主頻提升了150MHz,換來75%-10%的性能增益(圖5、圖6)。但是,高通卻同時為驍龍653更換了基帶芯片,從驍龍65213寸期的X8 LTE升級到了X9 LTE,在最高上行鏈路速度方面擁有50%的提升(圖7)。此外,驍龍653還支持最大8GB內存,更為符合手機日后的發(fā)展趨勢。
實際上,無論是驍龍653還是驍龍427/435,這些尾數(shù)出現(xiàn)變化的新處理器全部采取了提高頻率+升級X9 LTE基帶的策略,讓搭載它們的手機在跑分和網絡性能上有了一定的改善。需要注意的是,驍龍625~D驍龍626的差異相對最小,因為驍龍625就已經集成了X9 LTE,而驍龍626僅僅是頻率增加200MHz,同時新增支持TruSignal(天線信號增強)技術(圖8)。
除了頻率還有功能優(yōu)化
代表處理器:高通驍龍820→驍龍821、聯(lián)發(fā)科Helio P20→P25
通訊基帶的更新是存在周期的,這就注定了很多新款手機處理器來不及更新到最先進的基帶。為了增添更多的賣點和噱頭,因尾數(shù)變化而帶來頻率的提升之余,芯片廠商們還想到了另外一個思路:優(yōu)化已有功能。
以高通驍龍820和驍龍821為例,二者采用了完全相同的核心架構、GPU和基帶技術,規(guī)格上的差異僅僅是驍龍821的CPU和GPU頻率都有了小幅提升而已。不過,考慮到雙攝像頭技術已經成為Android手機的發(fā)展趨勢,所以高通為驍龍821賦予了原生支持雙攝像頭對焦,新增All-Ways Aware技術(優(yōu)化傳感器收集數(shù)據(jù)的智能處理中心),提供Snapdragon VR SDK(圖9)。
聯(lián)發(fā)科旗下的Helio P20和Helio P25也采用了這個思路,它們都是基于16nm制程工藝,采用八核Cortex-A53架構并集成Mali-T880MP2GPU的處理器,只是HelioP25將最高主頻從2.3GHz提升到了2.5GHz,同時還增加了對12位雙ISP的支持,對雙攝拍照的效果有了一定的增益效果(圖10)。
只是單純的頻率變化
代表處理器:麒麟650→麒麟655、麒麟950→麒麟955、聯(lián)發(fā)科Hello X20→X25、聯(lián)發(fā)科MT6755→MT6755M
上面這些處理器代表,相信就很符合大家對尾數(shù)變化的心理預期了。沒錯,它們之間都只是單純的頻率差異,除了跑分成績,在體驗和功能上幾乎沒有任何差別。
以聯(lián)發(fā)科Helio X20和Helio X25為例(圖11),它們都采用了雙核Cortex-A72+四核Cortex-A53(主頻高)+四核Cortex-A53(主頻低)架構設計,集成Mail-T880MP4GPU。二者間的唯一變化,就是Helio X25的最高主頻比X20高了200M Hz。
在聯(lián)發(fā)科處理器中還有一個常見的案例,那就是HelioP10(MT6755)。這顆處理器在2016年的中低端手機市場算得上是爆品(圖12),但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都是搭載Helio P10,有些手機的頻率是2.0GHz,有些頻率卻僅有1.8GHz。實際上,這也是聯(lián)發(fā)科的一種產品策略,將Helio P10細分為MT6755(2.0GHz)(圖13)和MT6755M(1.8GHz)(圖14)兩個子型號,二者之間只是頻率不同,只是后者的成本更低。
小提示
手機廠商偶爾也會根據(jù)產品定位,以及散熱和性能的需求,對手機處理器進行適當?shù)慕殿l。比如小米5搭載的驍龍820就只有1.8GHz主頻,而驍龍820應該是2.15GHz才對。
理性看待尾數(shù)差異
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手機處理器尾數(shù)出現(xiàn)變化都代表了小幅升級,屬于芯片廠商在推出新一代處理器之前的過渡方案(圖15)。如果新款處理器沒能在核心(如驍龍650→驍龍652)或架構層面(如驍龍616→驍龍617)出現(xiàn)質變,哪怕是驍龍653這些提升主頻又改進基帶的處理器,依舊不是特別值得我們盲目出手。
原因很簡單,無論是頻率的小幅提升,還是改進基帶、優(yōu)化雙攝拍照等功能,它們都很難對性能產生太大的增益效果。以聯(lián)發(fā)科Helio X20為例,如果碰到它玩起來卡的游戲,那HelioX25也休想流暢運行;反之,如果X25玩起來很流暢的游戲,用X20也毫無壓力。在GPU型號不變時,CPU主頻對游戲性能的提升效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我們沒有必要“迷信”尾數(shù)出現(xiàn)變化的新款處理器,像Exynos 8895這種核心質變的芯片畢竟只是偶然。
小結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已經對手機處理器因尾號不同而引起的差異已經有所了解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我們自然希望更高尾數(shù)的處理器都能在核心或架構層面有所突破,最差也要在網絡或功能上有所改善。可惜,這些我們說了都不算,只有搞懂它們之間的關系,才能避免在選購時被惡意忽悠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