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學畢業(yè)后,為了不交擇校費,我們按電腦派位選擇了一所離家近的普通中學?,F(xiàn)在女兒成績一直排名全班第一,但這個成績在重點中學也就300名開外,考重點高中依然沒有希望。女兒嚷嚷著要轉學,我們也猶豫了。但是轉學后離家遠了,而且她也未必跟得上。到底該怎么辦呢?
經濟學里有個概念叫作“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個東西而放棄另一個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就是當你選擇了一個東西,會放棄另一個東西,而被放棄的東西的最大價值,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比如你選擇了普通中學,那么你的將來也就是普通中學能帶來的一切。比如媽媽為了孩子放棄了一切,那么媽媽的將來也只有孩子。
一個人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和本人的價值觀有直接關系。比如我的價值觀就是安心過日子,經濟不拮據,知足常樂就好。那么我就會杜絕一切有可能引發(fā)經濟拮據的事情,我會拒絕一切看不到未來、沒有太大把握的機會,我也不會接受任何挑戰(zhàn)。
我的選擇讓我過得平安,但與此同時,我也失去了讓人生畫卷變得濃墨重彩的機會。但我不會替孩子選擇這樣的人生,因為他很可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精彩紛呈,充滿了挑戰(zhàn)和刺激。
父母讓女兒讀普通中學的選擇無可厚非。但是這個選擇,是父母而非孩子的選擇。
你考慮過嗎?當你按你的價值觀替孩子做出選擇時,孩子有可能失去的是什么?是在重點中學發(fā)憤圖強地拼搏青春,是考上更好大學、從事更好的(自己喜歡)工作的機會。
父母擔心孩子跟不上、學校遠,其實是源于父母內心對不可知未來的恐懼,是自己無法或不愿做到而已,而不是孩子自身的問題。
所以,如果擇校費不是很大的問題,當務之急是問問女兒,一旦她做出去離家遠的重點中學的選擇,父母認為的那些難題,她將怎么解決?當你發(fā)自內心去這么做時,孩子的回答一定令你驚訝,而答案也就會顯而易見。
(注:此觀點只是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父母的選擇,無任何貶低普通中學,抬高重點中學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