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
摘 要:中職教育不同于普通中等教育,具有專業(yè)性、實訓性、產(chǎn)學結合等特點。在中職學生管理方面,學生自身綜合素質較低,受教育程度較低,教師服務意識較差,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就中職學生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做了分析,并結合實際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中職教育 學生管理 問題 對策
一、中職學生的特點
1.思想消極,對未來悲觀失望
很多學生認為,讀中職學校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一種無奈選擇,他們無望考入大學,職業(yè)理想也不明確,對專業(yè)學習也沒有興趣,大多是隨大流,或聽從家長安排。這導致很多學生存在厭學心理,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2.自控力不強,學習習慣差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人的百般呵護下成長,很容易養(yǎng)成任性、自私的性格,在學習上,缺乏自我約束;在生活上,追求自我滿足,生活懶散。有的學生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不講究個人衛(wèi)生,缺乏健康的生活習慣;有的學生在住校后沾染上了不良嗜好,抽煙喝酒,熬夜上網(wǎng)。
3.教師服務意識不強,沒有更好地關注學生
中職學生大多處于青春期,這一時期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更需要教師的關注和關心。但是很多中職教師對學生的服務意識不強,在服務學生方面,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外在需求,導致學生的內在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學校和教師更多地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校的安全等,學校和教師并沒有積極地關注學生的內在心理需求。
二、中職學生管理對策
1.要強化學生的自律意識
中職學生正處于可塑性很強的年齡階段,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逐漸由不成熟發(fā)展為成熟,并在學習中不斷成長。這個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階段,也是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階段。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管理為自我管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理解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中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班級管理。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班集體必須有健全的班級常規(guī)管理制度。首先,確保學生的在校安全是各項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讓學生掌握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其次,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例如,制定班級大掃除、值日生負責制、寢室長負責制等制度,確保學生的個人衛(wèi)生和教室衛(wèi)生。最后,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好知識的重要前提,特別是對中職學生而言,讓學生在課堂集中注意力,學好知識和技能,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點。
3.建立溝通渠道
為了便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學校應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以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愛心,學生才能理解班級管理制度對促進他們成長的重要作用。在溝通過程中,學校、教師與學生不僅可以進行信息上的溝通,更重要的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4.樹立服務意識,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中職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必須樹立服務意識,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就在于熱愛學生?!笨梢?,情感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中職學生大多數(shù)住校,管理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深入到學生中,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做好后勤工作。教師還要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見解,教師通過交流,可以獲得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和充分的信任,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有益的幫助。
中職教育是為社會培養(yǎng)具備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技能的人才。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轉變教育理念,不斷探索實踐工作方法,為中職教育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張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鄒城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