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林
山東素有“孔孟之鄉(xiāng)” 的美譽。
宋代蘇軾詩云:“我生本西南,為學慕齊魯”。齊魯學風為士夫文人所景仰,從中可見一斑。故有人稱,山東文化是中國文化之源,山東是中國的一個縮影。禮儀在山東遠比其他地方嚴謹,山東人一直保持著重承諾、知禮儀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尚武重文、文武兼?zhèn)?,是齊魯文化最突出的特色。山東人繼承“周孔遺風”,堅持“孔顏人格”。所謂“周孔遺風”,就是“知禮遜,習俗節(jié)儉,人多讀書,士風彬彬,賢良宏博”。所謂“孔顏人格”,就是忠實厚道、豪爽豁達、勤儉樸實、吃苦耐勞、樂善好施、扶貧濟困等人格形象。山東歷來有禮鄰奉上的美德,尊首長,敬父母,禮師長,對周圍的人以禮相待,鄰鄉(xiāng)、鄰里、鄰居、鄰業(yè)、鄰人之間相互幫助,和睦相處,社會風氣比較好。
到了20世紀初,西學東漸,中國開始接受西方思想,而西方的各種物品及生活方式開始迅速涌入中國,這也給傳統(tǒng)的山東人帶來了新鮮感,不少山東人開始從事和西方有關的工作。
這是一組拍攝于20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的老照片,從這些老照片中可以看出,當時山東人的生活基本還處于傳統(tǒng)的生活狀態(tài)。不管是城市里的居民,還是農村的農人,都過著一種隨性、自給自足的生活,可能大多數人的生活質量并不是很高,還處于一種剛剛能吃得上飯的程度,但他們的神態(tài)中并沒有不滿或怨恨,反而更多的是淡然,也有的人因為對著照相機鏡頭多了一絲害羞的神色,顯得更加樸實。
這些老照片中,有富人,有紡織女工,有扛大包的,有拉洋車的,有街頭擺攤的;攤煎餅的婦人、窯廠的窯工、晾曬煙葉的農婦、農村少女、幫著大人干活的孩童,構成了一幅自然的田園畫。不管是在城里還是鄉(xiāng)村勞作,每個人身上都有山東人那種吃苦耐勞、安貧樂道的傳統(tǒng)特性,也能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節(jié)儉、對待親朋鄰里甚至陌生人的慷慨大方。照片拍得很自然,將那時山東人的生活場景和狀態(tài)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令人感受到的是一種現(xiàn)今早已消逝的生活狀態(tài)。
還有一些家庭的照片,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山東人對于家庭的重視。
山東人具有一套特殊的家庭價值體系?!靶奚?、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齊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直對山東人的人生價值取向起著主導作用,其中“齊家”占中心地位。人們常說,不能齊家,何以治國平天下?可見“齊家”的重要性。山東人講究“父母在,不遠游”,既有“孝”的成分,也有強烈的家庭觀念。齊魯文化提倡“忠孝節(jié)義”,家庭中每個成員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各安其位,各行其是,長幼有序,和諧相處,其樂融融。
齊魯文化孕育了山東人,山東人也在滋養(yǎng)著齊魯文化。這些老照片把我們帶進濃厚的歷史氛圍中去,讓我們感知到山東歷史文化的同時,也感受到山東人的氣質?。▓D片由作者提供)
(編輯/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