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多勇
1.沒人說一句話
年輕時,我與妻子愛爭吵,算是一對丁當(dāng)夫妻。遇見雞毛蒜皮的、不足掛齒的任何一件小事情,都會丁丁當(dāng)當(dāng)?shù)貭幊骋环?。爭吵變成解決夫妻之間所有問題的唯一辦法。一天三小吵,三天一大吵,是我與妻子年輕時的家庭生活常態(tài)。夫妻間爭吵,越爭吵越起勁,像一對斗紅眼的公雞,不能見面,一見面就爭吵,不爭吵就無事可干,無話可說。人們說,家庭是一個表達(dá)愛的地方,不是一個說理的地方。夫妻爭吵時,哪里還能顧及到愛的表述,恨不得一口吞下對方,相互指摘,相互傷害,成了唯一的表達(dá)模式。
那個時候,閨女小,上幼兒園。我們吵起架來,不會顧及到她的存在,更不會想到對她的傷害。漸漸地對家庭環(huán)境習(xí)慣了,我跟妻子爭吵的時候,閨女往往處于一種熟視無睹的狀態(tài),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玩的玩。吃飽了,喝足了,玩累了,自己爬上床睡覺。
有一次,我不堪這樣一種持續(xù)不斷的爭吵,就走出家門,一去去了壽縣城。那個時候,我在淮南的一家企業(yè)工作,先坐市內(nèi)公交車到蔡家崗,再轉(zhuǎn)長途車去壽縣城。三十多里路程要走兩個多小時。下午到那里,先繞城墻走一圈,再去東大街電影院看一場電影,晚上在西大街找一家小旅館住一夜。從表面上看,我逃脫開家,不再跟妻子爭吵,其實內(nèi)心里,一時一刻都沒有暫停與妻子的爭吵。好像妻子始終跟在我身后,或者說妻子已經(jīng)駐扎在我的身體里。沿著城墻走一圈,頭昏腦漲地不知道哪是哪。坐在電影院里,看的不知道是一場什么電影。住進(jìn)旅館,忘記帶身份證或工作證,店主帶著一副懷疑的目光,更是惹得我心不安,生怕半夜有人敲門查房。這么去說吧,那一次離開家,比一直在家里跟妻子吵架,還要身心疲憊,還要心煩意亂,還要不堪忍受。
妻子也有過想離家出走的時候。那一次,妻子想出走,明目張膽地,大張旗鼓地,收拾出一個包袱,像出遠(yuǎn)門旅行一樣。生氣回娘家,這是女人的慣常招數(shù)。岳母身體不好,常年住在醫(yī)院里,妻子沒有娘家可回。哥哥嫂子住得倒不遠(yuǎn),妻子能去嗎?再有就是女同學(xué)、女同事的家。俗話說,家丑不可外揚(yáng)。妻子肯定不會去。妻子外出去哪里?這便是我擔(dān)心的。我問她,你去哪里?她說,許你去壽縣城,就不許我去壽縣城。我知道妻子不可能去。她舍不得花一份車票錢,一份住旅館錢,更有莫名的擔(dān)驚受怕。妻子的旅行包準(zhǔn)備妥當(dāng),最后一件事是拿起一串家門鑰匙,塞進(jìn)旅行包外側(cè)的夾層里。就是這個時候,就是這個動作,被一旁玩耍的閨女看見。閨女說,媽媽,我們家的鑰匙你得留下來。妻子“哇啦”一聲哭起來,哭得凄慘悲涼,哭得昏天暗地。這一哭,妻子哪里都沒去。妻子不走有不走的理由:家是我的家,你們爺倆串通好攆我走,我就走啦?
過去好多年,閨女長大。妻子依舊記得這件事。我不記得。閨女更是不記得。
2.自行車、肌肉和香煙
想到兩件事。一件事發(fā)生在父親身上,一件事發(fā)生在閨女身上。發(fā)生在父親身上的這件事與我有關(guān)聯(lián)。發(fā)生在閨女身上的這件事與我也有關(guān)聯(lián)。
第一件事:
那一天,父親彎腰在瓜地里摘瓜。是生產(chǎn)隊的瓜地,一個一個圓溜溜地摘下來,擺放進(jìn)架子車的廂斗里,隔天一大早拉到煤礦上去賣。三伏天,是賣瓜的好時辰,就是吃瓜的好時辰。每一年生產(chǎn)隊都點種上十來畝地瓜,不給生產(chǎn)隊的大人孩子吃,專門賣給煤礦人吃,是生產(chǎn)隊集體的一項副業(yè)收入。那個時候,生產(chǎn)隊缺少錢的來源,除去繳公糧的錢,賣豬的錢,賣瓜算是最重要的一筆錢。種的是香瓜,圓滾滾的,油亮亮的,一個一個在瓜秧雜草中間探頭探腦的。香瓜的品種不算多,大概有四五種吧。什么賓瓜、寒瓜、老面瓜,都是一些不上書本的土名字,寫出不一定準(zhǔn)確。下瓜地摘瓜的一律是男勞力,都是賣瓜有經(jīng)驗的人。幾個人大致站一排,從瓜地一端挨排排往前蹚著走,先是伸腿掃一下瓜秧子,大瓜小瓜暴露出來,哪一個瓜生,哪一個瓜熟,一眼就能看出來,而后再下手去摘熟了的香瓜。摘掉的香瓜放在手上的籃子里,籃子裝滿去地頭堆一堆,最后再一個一個碼上車。
不經(jīng)意間,一個圓溜溜的西瓜在父親面前露出來。父親眼睛一亮,“咦”一聲說,這里怎么會有一棵西瓜秧子。香瓜地里長西瓜,算是一個意外。父親身旁的其他人都停下摘香瓜,轉(zhuǎn)過眼來看西瓜。普通的花皮西瓜,成熟是成熟了,小頭小腦,頂多六斤重。父親伸手摘下西瓜,往瓜堆下放的時候,心里猶豫一下,舍不得松開手。父親說,我家大毛今個天發(fā)燒生病,這個西瓜我收工稱一稱帶回家給他吃。大毛是我的小名。“稱一稱帶回家”,是算錢從我父親的工分上扣除。父親這么說話,雖有獨霸西瓜的意思,但道理上能說得通,其他人沒說話。西瓜單一只,香瓜堆一堆,說稀奇也沒什么稀奇的。父親沒聽見其他人有意見,這才放心大膽地把西瓜放一旁。像丟下一個孩子似的,父親一步三回頭地去瓜地接著摘香瓜。
單獨的一只西瓜,孤零零地顯得不合群,有些想惹是生非的樣子。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還是發(fā)生了。父親挎一籃香瓜回瓜堆,看見一個名叫曹言慶的人正坐在地上歪頭咧嘴啃西瓜。西瓜被曹言慶一摔兩瓣,囫圇吞棗地已啃掉一瓣。曹言慶是生產(chǎn)隊的會計,稱香瓜斤兩,算錢扣工分,都得經(jīng)過他的手。我父親站在曹言慶面前不說話。曹言慶裝作沒看見我父親接著啃西瓜。我父親的臉色一刻比一刻寒冷。曹言慶啃西瓜的速度一刻比一刻緩慢。我父親一點一點欺近曹言慶。曹言慶慢慢地停下啃西瓜。我父親挨近曹言慶站住腳。曹言慶放下西瓜,騰出嘴問,你看著我吃西瓜干什么?我父親問,我家大毛發(fā)燒生病,我說過這只西瓜帶回家,你難道沒聽見?曹言慶說,西瓜是生產(chǎn)隊地里的,憑什么你帶回家給你家大毛吃?我父親說,就算我不能帶回家,憑什么你一個人吃?曹言慶說不出一個正理,說歪理,說我想吃。曹言慶這么一說,父親還有什么道理可以理論呢?我父親慢慢地放下手上的香瓜籃子,猛地伸開右腿一腳踹倒曹言慶,而后餓虎捕食一般撲上去,掄起拳頭照著他的頭臉就砸。父親不說話,一邊上下掄拳頭,一邊委屈地流眼淚。
另一件事:
是閨女小時候發(fā)生的。春天來了,我?guī)ч|女一起去放風(fēng)箏。放風(fēng)箏的地方是樓房前面的一片菜地里。我居住的這座城市格局就這樣,城區(qū)與農(nóng)村相交相融,很難分清哪里是城市,哪里是農(nóng)村。樓房前面,隔著一條不寬的馬路,是一片朱家崗村的菜地。朱家崗村人想種安這么一片菜地,花不少工夫,要四周圍上籬笆,還不能是一般的籬笆,大多數(shù)種上刺藤,年年長,年年攀,密不透風(fēng),固若金湯,一只雞,一只貓,都很難鉆進(jìn)去。放風(fēng)箏就只能站在這塊菜地與那塊菜地之間的田埂上。不說四周菜地都生長著刺藤,不說田間小路的彎曲和狹窄,除此之外,天空中還有縱橫交錯的低壓電線和高壓電線。這樣一來,放風(fēng)箏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令人奇怪的是,總有人能順利地把風(fēng)箏放飛進(jìn)天空里,也總有風(fēng)箏一個跟頭摔下來,懸掛在電線上或菜地籬笆上。
樓房前面就這么一片菜地,放風(fēng)箏不來這里沒地方可去。
閨女對放風(fēng)箏興趣不大,我?guī)黄鸪鲩T放風(fēng)箏,十有八九很難放得上去,大多時間只能站在田埂上,看著別人放進(jìn)天空里的風(fēng)箏。閨女很快就找到玩伴,丟下我和我手里的風(fēng)箏,自己去一邊玩自己的。玩什么呢?各種野草生長起來,各種野花開放起來,這里拔一棵野草,那里摘一朵野花,閨女聞著手里的野草野花香味,比跟著我一起放風(fēng)箏快樂。不大一會,一件不快樂的事發(fā)生了。簡單地說,閨女去人家油菜地里摘油菜花,被人家逮住手脖子。這人厲聲戾氣地呵斥說,喊你們家的大人來,賠我家的油菜。一塊不大的油菜地就在路邊上,過去是一口水塘,里邊種蓮藕長茭白。水塘低洼,不圍籬笆,不長刺藤,水干種油菜,開一地黃燦燦的油菜花。閨女伙同其他兩個孩子,輕易地進(jìn)菜地,人家輕易地逮住手。其他兩個孩子哭,閨女不哭,倔強(qiáng)地瞪著一雙怒眼,說放開我,你這個壞老頭!
這人小個頭,干瘦干瘦的像個居住在大山里的山民,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就是這么一個人,要想一個人看管住三個孩子,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三個孩子又是哭又是鬧,一小會折騰得他滿頭大汗,呼呼粗氣大喘。面對三個孩子,不能打不能罵,他只能繼續(xù)嘈嘈嚷嚷地說,喊你們家的大人來,賠我家的油菜。三個孩子在他的手上控制著,三個孩子的大人怎么會來呢?路上來往的路人多,這人這么一嘈嚷,這么一喊叫,總有路人把三個孩子的大人喊過來。我最先走過去,站在水塘邊,看一看這人,看一看閨女,沒有走過去。我沒有走過去的原因,是不想跟這人發(fā)生正面沖突。這人正在氣頭上,我要是最先走過去,結(jié)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手里拿著風(fēng)箏往家里跑,去喊妻子來處理這件事。妻子是個女的,這人是個男人。他總不會沖著妻子怎樣吧?半路里,我遇見妻子急匆匆地往這里趕。顯然,妻子從路人嘴里已經(jīng)知道這件事。妻子問,閨女呢?我說,在那里呢。妻子問,閨女在那里,你跑回家干什么?我說,我喊你。妻子像是明白說,你丟下閨女不管,跑回家來喊我?
不大一會,妻子就把閨女領(lǐng)回家。妻子氣鼓鼓地不理我,閨女氣鼓鼓地不理我。妻子是怎么處理這件事的,我一點不知道。
因著這么一件事,妻子埋怨我?guī)资?。閨女一說我的好,把我與她做對比,妻子就會說,你爸爸好,怎么會丟下你在菜地里,跑回來家喊我?
……發(fā)生在父親身上的這件事,發(fā)生時我不知道,卻一直想記住。發(fā)生在閨女身上的這件事,我想忘記,卻一生忘不掉。
3.小 事
小事不小,卡佛的《小事》是這樣,魯迅的《一件小事》是這樣。下面是朋友說的一樁親身經(jīng)歷的小事:
單位的前任領(lǐng)導(dǎo)與繼任領(lǐng)導(dǎo)不和。不是一般的不和,是那么一種不共戴天的不和。前任領(lǐng)導(dǎo)是繼任領(lǐng)導(dǎo)的領(lǐng)導(dǎo)。前任領(lǐng)導(dǎo)在位的時候,繼任領(lǐng)導(dǎo)是副職。副職就是副職,在單位說話不算數(shù),單位開會做決定,會場上說不上話,只好在會場下說——向上匯報匯報,向下挑撥挑撥。前任領(lǐng)導(dǎo)退位,副職領(lǐng)導(dǎo)繼任,就把單位把持一個嚴(yán)嚴(yán)實實的,珍惜每一滴水、每一根針的權(quán)力。前任領(lǐng)導(dǎo)連單位門都很難再進(jìn)一下子。沒有了辦公室,沒有了辦公桌,跟昔日部下說一句閑話都困難。誰敢跟前任領(lǐng)導(dǎo)說話呀?要是繼任領(lǐng)導(dǎo)看見或知道,那不是犯忌嗎?
這一天,前任領(lǐng)導(dǎo)來單位就被我遇見了。
單位辦公室的格局是內(nèi)走廊,走廊兩邊的辦公室是一個門挨著一個門。我平常不上班,專職在家寫作,偶爾去一趟辦公室,不是開會就是有事。辦公室的門敞開著,我一伸頭碰見前任領(lǐng)導(dǎo)從走廊走過來,自然地打一聲招呼,讓他進(jìn)門坐一坐,自然地替他倒一杯茶,說幾句要緊不要緊的閑話。我的辦公室靠中間,繼任領(lǐng)導(dǎo)的辦公室在最西頭,廁所在最東頭。聽見單位有異常的動靜,繼任領(lǐng)導(dǎo)走出辦公室,做出一副上廁所的樣子,沿著走廊慢慢地往前走,兩眼左右掃射,仔細(xì)地排查異常動靜的出處。前任領(lǐng)導(dǎo)背沖門坐著,我面朝門坐著。繼任領(lǐng)導(dǎo)走到我的辦公室門前,腳步遲緩一下,眼神遲疑一下,緊接著快速地走過去。我心里“咣當(dāng)”一驚,知道壞事了。
中間相隔一段時間,我與現(xiàn)任副職領(lǐng)導(dǎo)說閑話,一說說到這么一樁小事?,F(xiàn)任副職領(lǐng)導(dǎo)“噢——”一聲說,這下我算明白了。他明白什么自然不會跟我說。我該明白的早明白,不該明白的永遠(yuǎn)不明白。
4.你們?yōu)槭裁床惶鴤€舞
有一段時間,每天下午四點鐘我都要陪著妻子一起下樓去曬太陽。春節(jié)前,妻子腰疼腿疼,去醫(yī)院拍片子做檢查,醫(yī)生說腰椎增生,骨質(zhì)疏松。腰椎增生,要推拿理療。骨質(zhì)疏松,要補(bǔ)充鈣質(zhì)。補(bǔ)鈣的最好方法就是曬太陽,每天一個半小時至兩個小時。在我的人生經(jīng)驗里,曬太陽是老年人或慵懶人干的事。一轉(zhuǎn)眼,我跟妻子都接近了老年人。妻子跟我說,你每天跟我一起去曬太陽,防患于未然,像我一樣腰疼腿疼就遲了。不能說妻子說的沒有道理。生命越過中年,分分秒秒都在走下坡路。曬一曬太陽,就當(dāng)去遛一遛彎子,算是我人生的新境地。
我住在一所要搬遷的學(xué)校里。每天下午我跟妻子都要走過一段破舊的道路,穿過幾棟破舊的校舍,來到一片破舊的操場上。操場分作兩大塊。東邊是三百米跑道,早年上面鋪一層爐渣灰。西邊北一半是排球場,南一半是籃球場?;@球場有一半被一條東西道路侵占去。排球場與跑道的交界處,架設(shè)一排水泥條凳。妻子坐在上面曬太陽,我沿著跑道一圈一圈散步。學(xué)校學(xué)生少,打籃球打排球的少,去跑道上跑步的更少。跑道上稀稀拉拉的幾個人,多半是附近的閑雜居民,多半是比我還要老的老太太。
時常能遇見一個跑步的小女孩。二十歲的樣子,扎一頭馬尾辮,腳下穿一雙白色的運(yùn)動鞋,身上穿一身寬松的運(yùn)動裝,手里拿著一只白色的手機(jī),耳朵里戴著一副白色的耳塞,一邊跑步一邊聽音樂。小女孩有長勁,有耐力,一圈一圈跑起來,不疾不徐,很有節(jié)奏感。我喜歡沿操場順時針方向散步,小女孩喜歡沿操場逆時針方向跑步。小女孩迎面跑過來,會曳過一陣微風(fēng),像是在水面上曳過一陣微浪,我的心會跟著抖一抖、顫一顫。微風(fēng)里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是小女孩身上化妝品的味道,是小女孩身上分泌出來的體味。我承認(rèn),很好聞,喜歡聞。猛然地,我記憶起妻子年輕時的體味,也是這么一股子淡淡的香味?,F(xiàn)在妻子一天一天老去,身上的一股子體味也就一天一天漸漸地變化去。這種變化的微妙之處,我分辨不出來,是因為同床共枕而習(xí)焉不察了。有時候,我會調(diào)換位置問一問我自己,小女孩與我擦肩而過的一瞬間,她會聞見我身上的一股什么樣的體味呢?我不可能去問小女孩,也不可能去問我妻子。這是我的一個隱秘問題。我有這么一種生活經(jīng)驗,冬天的公交車門窗緊閉,空氣滯留,坐車的老年人身上就會散發(fā)一種渾濁的氣味。是不常洗澡、不常換衣服積存下來的氣味?還是吃藥打針積存下來的氣味?是。也不是。其實,這就是人到暮年,身上散發(fā)出來的腐朽的味道,死亡的味道。
我趕緊退出跑道,跟妻子坐一起曬太陽,眼睛卻戀戀不舍地一直看著跑步的小女孩。過一會,從旁邊走過來一個小男孩,站在跑道邊上跟小女孩打一聲招呼,搖一搖手中的一盒飲料。小女孩沒有停下跑步,小男孩看見小女孩漸漸地跑遠(yuǎn),丟下飲料盒子,離開操場。我攙扶起妻子一步一步往家回。我不知道小女孩跑步要跑到什么時候才結(jié)束。從理論上來說,小女孩不可能在操場上不間歇地這么一直跑下去。
5.毀了我父親的第三件事
有一年,父親去壽縣南一個叫隱賢集的地方買回一捆火麻,說要結(jié)出一副網(wǎng)。什么網(wǎng)?拉網(wǎng)。
我們家那地方只種普通的麻,我查閱資料,學(xué)名叫苘麻。跟秋莊稼一個季節(jié),長一人多高,秸稈比手指粗,葉形闊大似泡桐樹葉。伏夏天,我們這里人家曬醬豆子,就得用麻葉——烀熟黃豆,拌上麥面,蓋上麻葉,捂出黃霉,再騰進(jìn)缽子,加鹽、加涼開水,在太陽底下暴曬,時間越長久,醬豆子越汪油,越醬香濃郁。夏去秋來,麻葉串黃,一根一根砍下來,捆成一捆一捆,沉進(jìn)水塘里,叫漚麻。前后十來天,一塘水發(fā)綠發(fā)黑發(fā)臭,一捆一捆從水塘里撈出來,扒脫皮,洗干凈,晾曬干,收攏起,白亮亮的麻披就成了。漚麻,是去表皮存纖維的過程?;鹇椴恍枰獫a,一根一根麻皮剝下來,捆成捆,就是火麻披?;鹇槭腔鸺t色,一捆火麻是一堆凝固的火焰。結(jié)一副網(wǎng)需要七八斤火麻,父親很慷慨地扛回三十來斤。父親說,搓網(wǎng)綱繩需要火麻,搓拉網(wǎng)繩需要火麻,一捆火麻三十多斤不算多。
接下來,父親便忙著結(jié)網(wǎng)了。
第一步是捻繩。父親過去做過這種事,找來一只撥槌子,劈開一根根火麻披,捻出粗細(xì)均勻的細(xì)麻繩。撥槌子是專門捻線的工具,在一截牛腿骨上鉆出一個洞眼,穿上帶有倒鉤刺的竹棍就可以了。家里捻線的撥槌子小,生產(chǎn)隊捻繩的撥槌子大。父親使用的是大撥槌子,生產(chǎn)隊里的。那些天,父親從生產(chǎn)隊下工回家,就像女人似的捻結(jié)網(wǎng)的繩子。結(jié)網(wǎng)是父親的事,母親想插手都不讓插。
第二步是結(jié)網(wǎng)。結(jié)網(wǎng),就是結(jié)網(wǎng)片。像裁縫縫合衣服一樣,先結(jié)出網(wǎng)片,再縫合成拉網(wǎng)。結(jié)網(wǎng)的主要工具叫梭子,竹子刻出來的,六七寸長,一頭尖一頭平,關(guān)鍵是梭子身上的其他部位要挖空,正中間留下一根針,結(jié)網(wǎng)的繩子就是繞在這根針上,梭子穿過來穿過去,結(jié)出一個個網(wǎng)眼。結(jié)網(wǎng)的另一件工具叫尺子,同樣是竹子刻出來的,同樣有六七寸長。實際上,梭子穿過來穿過去是把網(wǎng)眼結(jié)在尺子上,一口氣結(jié)出十幾二十個網(wǎng)眼,尺子一抽,網(wǎng)眼就能現(xiàn)出來。尺子的寬度決定網(wǎng)眼的大小。
結(jié)網(wǎng)不能說織網(wǎng)。我們這里的讀音里,織、撕不分。結(jié)網(wǎng)說成織網(wǎng),會越織(撕)漏洞越大,漁家聽著忌諱。父親反復(fù)交代我們兄弟說,只能說結(jié)網(wǎng),不能說織網(wǎng)。開頭說結(jié)網(wǎng)不順嘴,說一說就順嘴了。
第三步是上豬血。所謂上豬血,就是把結(jié)好的網(wǎng)片浸泡在新鮮的豬血里。這樣浸泡出來的網(wǎng)片容易瀝水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耐磨經(jīng)用。你想想呀那么多的豬血滲透進(jìn)網(wǎng)片里,不是跟家具涂抹上許多遍油漆差不多嘛。豬血是父親趕集買回來的。順便買回頭的還有一根拴在網(wǎng)綱部位的竹竿,還有鐵匠打出來的十幾個網(wǎng)墜子。有了這么兩樣子,可謂一應(yīng)俱全了。待浸泡豬血的網(wǎng)片晾干曬透,父親就著手一樣一樣去組合拉網(wǎng)了。
父親扛回家一捆火麻是初秋天,結(jié)齊網(wǎng)到了深秋天,沒白沒黑地忙活了兩個月。這一天,父親扛上他親手結(jié)出來的拉網(wǎng),樂滋滋地跟家人說,他要去打魚了。他要讓家人有滋有味地吃上一頓魚。父親打魚不用我跟著,說我小,打魚的地方到處都是水,他打起魚來顧不上我。我在家等著父親打魚歸來。想象中,父親打了各種各樣的魚。大魚小魚,不停地在我眼前穿梭跳躍。
第一天,父親空著兩手回家,沒打著一條大魚,沒打著一條小魚。父親說他是在淮河里打的魚,不是打魚的季節(jié),就一條魚打不著。什么是打魚的季節(jié)呢?俗話說,漲水魚,落水蝦,不漲不落逮“咯呀”。深秋算是落水的季節(jié),只能逮蝦,不能逮魚。父親結(jié)的拉網(wǎng)網(wǎng)眼大,只能拉魚,不能拉蝦。父親不灰心,說我明天去壩塘里拉魚。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父親連續(xù)空手回頭。第二天去村東壩塘,第三天去村西壩塘,第四天去北壩子壩塘。北壩子壩塘遠(yuǎn),離家有五里路,生產(chǎn)隊收工再去時間來不及。父親專門請上半天假。這一次,父親去得早,回得早,網(wǎng)是濕的,褲子是濕的,凍得他嘴巴哆嗦著說,魚網(wǎng)被壩塘里的水草纏住,他下水去解網(wǎng)。下水解網(wǎng)怎么不脫下褲子呢?有點說不通。第五天,父親就不去打魚了。父親說等到下一年漲水天再打魚。
就算深秋天不是漲水天,村子四周都是水,父親怎么就是打不著一條魚呢?
6.談?wù)搻矍闀r我們都在說些什么
喝過酒,吃過飯,去青弋江邊的碼頭小鎮(zhèn)轉(zhuǎn)一圈,回到縣城酒店登記住下,已是八點半鐘了。到了我這把年紀(jì),半天折騰下來,不休息一會緩一緩勁,就有些吃不消了。疲憊,困倦,是表象。厭世,沮喪,是根本。趕緊地?zé)莶?,趕緊地刷牙洗漱,趕緊地脫衣洗澡,趕緊地上床休息。想著睡一會再打開電視機(jī),隨便地看一檔什么綜藝節(jié)目,一天時間就晃悠過去了。
下午與同事一起來涇縣,想在這里舉辦活動。我以為看一看住的酒店,落實一下日程安排,晚上就回頭。酒店名叫東方格林酒店,原本是縣委黨校的大樓出租出去的。黨校緊挨酒店,不封閉,空場大,開會間隙有這么一處遛彎的場所是很重要的。活動安排有一個碼頭小鎮(zhèn)參觀點,需要去看一看。距離縣城二十分鐘車程,不算遠(yuǎn),去看一看就去看一看,坐上車就上路。青弋江是長江的一條支流,算作舊時徽商的一條重要水路。新中國修建攔水壩蓄水,一條水路就廢掉了。青弋江邊的無數(shù)個大小碼頭及古老小鎮(zhèn),跟著一起廢掉。我們?nèi)サ谋闶菬o數(shù)個其中之一。先去一家生態(tài)園。聽說是一個外地老板出資,縣里重點打造的旅游招商項目,“嘩啦”一下圈地上千畝。沒見到老板,是一個經(jīng)理頭銜的女人帶著我們東西南北轉(zhuǎn)悠一大圈。各家生態(tài)園大同小異,說不上一個好,也說不上一個不好,主要是缺少自身的特點,或者說缺少應(yīng)有的文化要素和構(gòu)建。晚上就是在這里喝的酒、吃的飯。本以為不去碼頭小鎮(zhèn)了,說三四分鐘的路程,一拐彎就到。怎樣說這個碼頭小鎮(zhèn)呢?沒落?;臎觥9录拧?植?。不見幾戶亮燈的人家,不見幾個行動的路人。腳下路是石頭鋪就的,露出一個個圓溜溜的石頭腦袋,泛著歲月的清幽幽的光澤。路兩邊是各個年代留存下來的房屋,墻皮脫落,木門歪斜,像是突遭一場大的變故,時間在這里定格一動不動了。巷子盡頭是一棵棵大樹,下面是一片白茫茫的青弋江。不見廢棄的碼頭,不見廢棄的船只。聽說對岸就是南陵縣。一陣風(fēng)吹過來,樹葉沙沙作響,像是逝去的昔日的繁華喧鬧聲。
“咚咚咚”,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在我似睡非睡時響起,粗暴,強(qiáng)硬,跟著有聲音喊:“開門!公安局查房!”我趕緊振奮精神,下床去門口,渾身赤裸,只穿一條短褲。我隔著房門說:“你等一下我穿上衣服?!遍T外說:“快一點!”我穿上衣服,打開門,見門口站一個瘦弱的警察,手上拿著一本登記簿,制服上有“特勤”字樣。我說:“你的證件我看一看。”瘦警察朝前面走廊喊:“■(這人姓什么我沒聽清楚)隊長,他要看證件。”警察加保安有五六人,挨排著從前往這邊查。隔壁住著我的同事,我看見另一個同事從房間走過來。門半開著,嘈嘈雜雜,我縮回房間等著。過一會,■隊長過來,象征性地亮一亮證件,說要看我的身份證?!鲫犻L眼睛上下晃悠,對比身份證上的“我”與眼前的我。問:“聽說你們是合肥來的,怎么身份證是淮南的?”我冷笑一下說:“你是警察,應(yīng)該知道,戶口地點和工作地點可以不一致?!薄鲫犻L點一下頭。瘦警察照著我的身份證抄下號碼,又問我要手機(jī)號碼。擠過來一個高個頭警察,舉起手里的照相機(jī),閃光燈一亮一暗,再一亮一暗,“咔嚓、咔嚓”閃兩下?!鲫犻L說一聲“對不起打擾了”,算了事。關(guān)上門,重新躺床上,總覺得不舒服。內(nèi)心五味雜陳。有一種受屈辱感。有一種不被信任感。更有一種恐懼感和不安全感。
第二天早上,聽縣里人說最近一段時間,縣里開展創(chuàng)建文明縣城活動。半夜警察敲酒店門查房,是創(chuàng)建文明活動之一。老老實實地拿出身份證接受核查,是證明一個人的清白,還是證明是一個好人?我們會是清白的嗎?我們會是一個好人嗎?查房的警察能給你證明,或者說有資格證明嗎?
7.距 離
說三件與逮魚有關(guān)的傳說。傳說只存在于淮河,只存在于我小時候的記憶里。
第一件:發(fā)生地點在大河灣村前的淮河對岸,那里叫李嘴孜。淮河從上游過來是西北方向,在這里拐過一個彎子,一刬正東順暢流下?;春铀诠諒澨幊D甓加幸稽c湍急,往上或往下行船都回避開。水流湍急的水域往往能“逼”住魚。上游過來的魚喜歡在這里停一停,下游過來的魚喜歡在這里停一停。魚在這里停一停、逛一逛,開一個會議,交流上下游的情況,對它們的生存大有益處。村人喜歡來李嘴孜逮魚,從這里下網(wǎng),網(wǎng)網(wǎng)不空,大魚小魚總能逮上幾條。要是運(yùn)氣好,撈上一條十斤八斤的淮河鯉魚,不是不可能。自從發(fā)生這么一件事,村人就不去那里逮魚了。說起這件事有些不可信,一件不可信的事情,卻在村人的嘴里言之鑿鑿地流傳開來。
附近有一座大型煤礦叫李嘴孜煤礦。煤礦人逮魚也喜歡來這里。不同的是,村人使用的是拉網(wǎng)。煤礦人使用的是撒網(wǎng)。拉網(wǎng)逮魚顯得笨拙,下游下網(wǎng),逆流往上,“吭哧吭哧”,拉半天起一網(wǎng)。撒網(wǎng)逮魚顯得灑脫,兩手持網(wǎng)站岸邊,面朝河面,“嘩啦——”撒一網(wǎng),“嘩啦——”又撒一網(wǎng),行動快捷,有節(jié)奏,有韻味。這一天,有個煤礦人站在河岸上手持撒網(wǎng)逮魚,頭一網(wǎng)撒下去就感覺出異樣,收網(wǎng)顯得沉,一收一頓撈不動。有風(fēng)的天氣,眼前河面無浪。漲水的季節(jié),眼前河面無流。煤礦人心生恐懼,腳下吃一吃緊,兩手挺一挺力,使足勁地往回收網(wǎng)。撒網(wǎng)浸沒在看不清的淮河水里,依舊一沉一沉地?fù)撇粍印M蝗?,有奇怪的笑聲從水下漫溢出來。哈哈哈。煤礦人手中的撒網(wǎng)自己動起來,一只綠毛水怪從水里、從網(wǎng)里爬出來。哈哈哈。煤礦人扔下手中的撒網(wǎng),一路大呼小叫跑走開。
第二件:發(fā)生地點在石壩孜渡口。水怪出沒地與石壩孜渡口相隔有四里地。石壩孜渡口在東,水怪出沒地在西?;春铀畯哪抢锕找粋€彎湍急流過來,在這里找到一片平緩地帶。有一年,淮河兩岸干旱少雨,石壩孜渡口的河床顯露出來,都是一塊一塊狗頭一樣的巨大石頭。石頭與石頭之間有縫隙,那里是魚的棲息場所。要說李嘴孜那里是魚的開會交流場所,圖的是一份熱鬧;石壩孜渡口這里就是魚的睡覺休息場所,圖的是一份安靜。有不少魚在這里談情說愛,繁衍后代。這里水域地形獨特,明知有魚藏身于此,村人卻無從下手去逮。水下坑坑洼洼,一塊大石頭連接一塊大石頭,拉網(wǎng)對付不了,撒網(wǎng)對付不了。要是落水天,干旱天,這里河床水淺了,村人手持罩網(wǎng)倒是可以來逮魚,或是干脆脫下褲子蹚進(jìn)河水里摸魚。一般情況下,淮河水不會這么淺顯,石壩孜渡口的河床都淹沒在深深的河水里。魚常年在這里過起安寧日子,只需防范水下面的敵人,不用防范水上面的敵人。有一年,“轟隆”一聲巨響,炸魚時代啟幕了。這一年,應(yīng)該在煤礦開采過后,有人想起來使用炸藥炸魚。一個煤礦人在一個熟知石壩孜渡口地形地貌的村人指點下,破天荒地干了這件事。魚在石壩孜渡口水下的安寧日子就此破滅。
這一次,是一個單獨的煤礦人。捆綁炸藥,上船,搖船,點炸藥,扔炸藥,舀魚,都由他一個人來操作完成。這是一個喜歡吃獨食的家伙。船從船民手里借來時,說好的給人家兩條大魚做補(bǔ)償。在魚的大小種類上面,煤礦人與船民發(fā)生爭執(zhí)。過去煤礦人炸魚,都是船民跟著一起,船民專門負(fù)責(zé)搖船,煤礦人專門負(fù)責(zé)炸魚。這個煤礦人不這樣,想少給船民魚。搖船炸魚沒有什么復(fù)雜的,一個人單獨完成不困難。這個煤礦人會搖船,不想用船民在情理上。煤礦人獨自搖船至一處地點停下來,有渡口作參照,有以往的經(jīng)驗做參照,水域位置不會有大的偏差。炸藥和雷管在岸上捆綁在一起,放在一只帆布包里。這個煤礦人干事很從容,放炮是他的老本行,在井下就是一個放炮工。水面上有風(fēng),火柴點燃捻子有難度。這個煤礦人點燃一根煙,使勁地吸上兩口,再騰出煙火點燃炸藥的捻子?!班袜袜汀?,捻子閃爍著火花,一點一點往后退,這個人手捧炸藥并不急著往遠(yuǎn)處的河水里扔。他在等待一個時機(jī),就是捻子燃著炸藥的時間,與扔出炸藥落水的時間相一致,早或晚都不行。這個煤礦人有十二分的把握去干這種事,有一種職業(yè)的驕傲充溢在臉上,穩(wěn)固在手上,好像岸邊有許多人都屏住呼吸,等待他扔出炸藥的那一刻,等待“轟隆”一聲巨響,水柱沖天、水花四濺的那一刻,等待無數(shù)條大魚小魚翻著白肚皮,浮出水面束手就擒的那一刻。
這個煤礦人使勁地把炸藥遠(yuǎn)遠(yuǎn)地扔出去,炸藥斜楞著砸進(jìn)河面,現(xiàn)出一個圓圓的水坑,火花淹沒水里,留下淡淡的一縷藍(lán)煙。一瞬間,一股巨大的水柱從水下躥出來,緊接著是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隆”巨響。響聲向四周迅速擴(kuò)散,水花向四周迅速擴(kuò)散。這個煤礦人看見水下翻滾出一團(tuán)濃稠的血水,聞見一股濃郁的血腥,緊接著兩只耳朵熱乎乎地有東西流出來,搭手指一摸,是更加濃稠的血水,是更加濃郁的血腥。
這個煤礦人最終耳朵流血不止死在小船上,四周卻不見一條側(cè)翻肚皮被炸死的魚。
第三件:發(fā)生地點在黑龍?zhí)丁:邶執(zhí)秾儆邙P臺縣境內(nèi)峽山口水域?;春佑腥龒{,峽山口是第一峽。其余是懷遠(yuǎn)縣的荊山峽,嘉山縣(今明光市)的浮山峽?;春尤龒{都有一座山逼進(jìn)淮河里,河水流經(jīng)不暢,形成各種怪異的水域。黑龍?zhí)端顢?shù)丈,說是躲藏著一條黑龍。黑龍?zhí)陡浇L一種魚,叫肥王魚。肥王魚是淮河特有的魚種,也是淮河最美味的魚。
每一年冬天,村里陳姓人家都下淮河打魚,開網(wǎng)地點選擇在尹家溝,收網(wǎng)地點選擇在黑龍?zhí)?。尹家溝在村東二十里,黑龍?zhí)对诖逦鞫?,上下水域長度四十里地,打魚要花費十來天時間。尹家溝是早年陳姓人家的聚集地。那個時候,陳姓人家的漁船就常年以尹家溝為中心,去上游打魚,去下游打魚,往返??孔疃嗟氖且覝?。上個世紀(jì)五十年代初,陳姓人家上岸做農(nóng)民,政府指定的地點是大河灣村。不能說背井離鄉(xiāng),但在陳姓人家的心理上卻有那么一種背井離鄉(xiāng)的樣子。每一年冬天,陳姓人家下淮河里打魚,都是一種集體的懷念,更是一種生命的儀式。去尹家溝下網(wǎng),其目的是一種不言自明的選擇。至黑龍?zhí)妒站W(wǎng),其目的就是要逮肥王魚,就是要讓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后人,在過年時吃到淮河里最美味的魚。
年年下河打魚都一樣,臘月十五出家門,臘月二十五進(jìn)家門,前后十一天整,前不耽誤生產(chǎn)隊地里的農(nóng)活,后不耽誤回家殺魚過年。從尹家溝至黑龍?zhí)端氖锏兀恳惶旌舷聛硭闼睦锏?,第十天至黑龍?zhí)?,第十一天回返。陳姓人家固?zhí),上岸這些年不改過年習(xí)俗。其他人家過年在晚上,陳姓人家過年在中午。小時候我問我母親,陳姓人家為什么要在中午放炮仗過年?我母親說,陳姓人家外氣。外氣就是跟別人家不一樣,隨鄉(xiāng)不入俗。
這一年,陳姓人家在黑龍?zhí)兑痪W(wǎng)打上兩條特別大的魚。魚大的有些害怕人,有些看著不像魚。魚的身上有數(shù)字,魚的嘴上拴著鐵鏈子。像鰱魚又不像鰱魚,似鯉魚又不似鯉魚。陳姓人家打魚這些年,誰見過這種什么都不像的魚。陳姓人家當(dāng)即把兩條大魚放生淮河里,當(dāng)即磕頭跪拜收網(wǎng)回家。這一年,陳姓人家惶惑不安,沒有過好年,總有一種即將厄運(yùn)纏身、大難臨頭的感覺。
后來聽人說,這兩條大魚是佛子嶺水庫喂養(yǎng)的魚母。魚母就是魚種。夏天下大雨,佛子嶺水庫暴漲破堤壩,魚母趁機(jī)溜進(jìn)淮河里。是真是假,沒人去核實。
8.我打電話的地方
我和閨女一起出門參加活動,妻子單個人留在家中。臨出家門,妻子和閨女發(fā)生了一點不愉快。不愉快的原因是閨女帶衣服沒有按照她的意愿。妻子跟閨女說,你跟爸爸一起去,不興你穿漂漂亮亮的,給你爸的臉上增一增光。妻子所謂“漂漂亮亮的”,就是要閨女帶上花裙子?;ㄈ棺邮情|女從網(wǎng)上購買的真絲裙,穿與不穿,閨女的外在形象確實判若兩人。閨女不想帶。不想帶的原因是她的一頭長發(fā)被她生氣時剪掉了?,F(xiàn)在剩下一頭短發(fā),覺得跟那條“漂漂亮亮的”花裙子怎么都不匹配了。妻子問閨女,你是不是一個女孩子?是一個女孩子怎么就不能穿花裙子?閨女就是不帶那條“漂漂亮亮的”真絲花裙子。前后一個月過去了,閨女好像還沒從剪頭發(fā)的情緒中走出來。妻子說閨女,穿得不像一個人樣子,還不夠去丟你爸的人呢?我勸妻子說,丟人是丟我的人,你又不跟我們一塊去。妻子一肚子的怨氣只好保留在肚子里。
閨女小時候是一個乖乖女,上高中時手里的零花錢都不知道怎么花,自從上大學(xué),慢慢地長大了,叛逆的性格也跟著長出來。說好聽一些就是有了自己的個性。符合她個性的話,她聽過了,去照辦;不符合個性的話,她聽過了,不照辦。有時候我們的話,她連聽一聽都不愿意,當(dāng)面就把一張臉紅起來。這一天,她媽媽讓她帶上花裙子就是這樣子。事后,我跟閨女說,你媽媽讓你帶,你就帶,穿不穿,你媽能知道嗎?閨女說,我就是不想帶。
閨女跟她媽鬧一場別扭,出家門坐火車去涇縣。我留下接一個外地嘉賓,第二天上午去涇縣。吃過中午飯趕緊給妻子打電話。一打不通,再打仍不通。一個冷冰冰的女人在手機(jī)里告訴我:“你所撥打的電話已關(guān)機(jī)?!逼拮硬豢赡荜P(guān)機(jī)!就算妻子不想搭理我和閨女,也不可能關(guān)機(jī)。從春節(jié)前后起,妻子在手機(jī)上一部接一部看偵探小說。這些天,妻子能離得開我和閨女,卻離不開手機(jī)。案件中的兇手追查不出來,不止警察著急,妻子跟著一起著急。著急的妻子,可以不吃飯,可以不睡覺,怎么會關(guān)掉手機(jī)呢?那個時候,我不知道妻子的手機(jī)是欠費。欠費的手機(jī)就是這樣子,別人一撥打電話,冷冰冰的不懷好意的女人就會說:“你所撥打的電話已關(guān)機(jī)。”她不會實事求是地說,“你所撥打的電話是欠費?!逼拮右粋€人在家,不斷地劃拉手機(jī)屏幕看偵探小說,云里霧里,斗智斗勇,哪里顧得上我跟閨女會不會打電話?
轉(zhuǎn)眼到晚上十來點鐘,妻子的手機(jī)依舊是“關(guān)機(jī)”狀態(tài)。我不安起來。畢竟妻子一個人丟在家里,客居合肥,人生地不熟,容易滋生孤獨感。畢竟我們臨時地住在一棟快拆遷的大樓里,不說樓上樓下沒住幾戶人家,就算想找一個熟人上門去看一看都難心。我的心里不斷生出不安感,不斷生出不好的想象。想象著妻子可能離開合肥回淮南老家,或者妻子已經(jīng)遭到歹徒的綁架。惡念叢生。刀光劍影。要說妻子回淮南老家看一看有可能。要說妻子遭到歹徒綁架就一點可能都沒有。歹徒綁架妻子干什么?前世無冤,今世無仇,綁架妻子狗屁的好處都落不著。想象就是想象,無憑無據(jù),無根無源,胡亂地猜測。
第二天上午去桃花潭。心情不寧再加上連綿大雨,一點游玩的心境都沒有。我問閨女,你給你媽打過電話沒有?閨女說,沒有。閨女一副決絕的說話語氣,像是還生著她媽媽的氣。我說,我打電話你媽關(guān)機(jī)打不通。閨女說,我打電話也這樣。原來閨女打過電話。我說,不知道你媽關(guān)機(jī)干什么?閨女說,你還能不知道,我媽生氣就這樣。我的心里隱隱地生出一絲怨恨。怨恨妻子一連兩天“關(guān)機(jī)”,怨恨閨女不聽媽媽的話。我跟閨女說,你媽一個人在家要是出什么事,你說怎么收場?閨女收不掉場,我也收不掉場。
下午去一個名叫水墨汀溪的風(fēng)景區(qū)。一條山澗小溪在連綿大雨的催促下,像是汛期的淮河,暴漲開來,淹沒小路,淹沒小橋,轟鳴著,怒吼著,一路狂奔而下。沿著溪水岸邊往前四五百米,就不能行走了。一對老夫妻從前面赤腳走過來,氣喘吁吁,面露驚恐之色說,前面根本走不過去,說他們被洪水阻擋,是翻越前面的一座山峰走過來的。這對老夫妻陳述時有一種劫后余生的樣子,有一種大難不死的欣喜。有人執(zhí)意前行,不怕沒路,不怕沒橋。不遠(yuǎn)處就有一座小橋,流水從橋頭漫過來,斷開連接的小路。有人不怕濕腳,穿鞋蹚過去。我喊閨女站住她不聽,一路小跑跑過去。閨女過去,我只能跟過去,生怕她有一個什么閃失。前面有同事,閨女追到那里就站住。雨中的山更加霧蒙。雨中的竹更加翠綠。雨中的溪更加洶涌。不安的一顆心安下來,展現(xiàn)眼前的倒真是一處皖南的別致風(fēng)景。
回返雨駐。
到休息處再給妻子打電話,竟然“嘟嘟嘟”地接通了。我問,你關(guān)機(jī)干什么?妻子說,我手機(jī)欠費,剛剛下樓繳費。我虛驚一場,庸人自擾似的收攬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妻子問,你有什么高興的事?我不說,一個勁地接著“呵呵”笑。閨女在樓上看書畫家畫畫寫字,我打電話給她說,你媽電話我打通了。閨女問,她說她為什么關(guān)機(jī)?我說,手機(jī)欠費停機(jī)。
9.箱 子
母親去世之前,做了兩件意想不到的事。
第一件是去棺材鋪看棺材。這一天,我母親跟我父親一起去趕集,該賣的賣了,該買的買了,臨下集路經(jīng)一家棺材鋪,我母親執(zhí)意要進(jìn)去看一看。當(dāng)刻我父親心里生驚寒,腳下生遲疑,不知道是進(jìn)去還是不進(jìn)去。那一年,我父親虛歲六十一歲,我母親虛歲六十一歲。一個剛過六十歲的人操心自己的棺材,無論如何顯得有點太早了,無論如何顯得有點不正常。我母親伸手扯住我父親的衣褂襟往棺材鋪里拽,嘴上說:“就進(jìn)去看一眼嘛,照不照?”我母親臉上露出的一副羞澀樣子,像她二十多歲跟著我父親一起進(jìn)布莊,要我父親扯一塊花布做棉襖面子似的。我父親無可奈何地?fù)u頭說:“你個女人家真是的,棺材鋪有什么好看的?”我父親腳下一松動,就跟著我母親一起走進(jìn)棺材鋪。棺材鋪里除去棺材還是棺材,整個棺材鋪堆放一個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模蟮男〉囊宦墒巧寄敬虺傻?。杉木棺材不算好也不算差,比柳樹的要好一點,比柏樹的要差一點。我母親拉著我父親站在門口不進(jìn)去,伸手指一口眼面前的棺材說:“我死后要是能睡上這么一口棺材就心滿意足了?!蔽腋赣H臉色煞白開來,趕緊地扯拉我母親一起往棺材鋪門外面走,一邊走一邊說:“你個女人家胡說八道什么呀!”那一刻,我母親身體輕飄,像一個紙人。我父親拉著我母親,手上一點重量試不著。
我母親隨手指的那口棺材,原本與其他棺材一樣,沒有什么特點。不知怎么的,我父親掃一眼卻記住了。棺材上有兩顆樹癤子,圓溜溜的,兇狠狠的,像一雙閻王的眼睛。一個月過后,我母親去世。我父親派人去集上棺材鋪買棺材說:“就買門口左手邊的那一口,上面有一雙樹眼。”我母親如愿以償?shù)厮纤坝H手挑選的壽材。
第二件事,從表面上來看很平常。我母親死前半個月,抽空閑來我家過一夜。我家與老家相隔十幾里路遠(yuǎn)。我母親出家門走上四里路,穿過小王莊,至畢家崗公交車站,坐上四路車至瓷器廠車站下車,再走上四百米就能到我家。趕在秋莊稼收割前,眼見一地秋莊稼褪青變黃,就得忙碌了。我母親這個時候來我家,說是要替我閨女、她孫女準(zhǔn)備過冬的棉衣服。準(zhǔn)備過冬的棉衣服,就是把去年穿過的棉襖棉褲從柜子里拿出來,面子該加寬的地方要加寬,棉花該絮厚的地方要絮厚。那一年,我閨女四歲,一年長下來,胳膊腿都是“噌噌噌”地往長里長、往壯里長。一件去年冬天的舊棉襖舊棉褲要想今年接著穿身上,肥度和長度都得加。方言里叫:幫一幫。肥度要幫一幫。長度要幫一幫。這里幫一幫,那里幫一幫,難度就大了。我妻子在城里長大,不善女紅,我母親拉扯大幾個孩子有經(jīng)驗,做這些針線活輕車熟路。我母親語氣堅定地說,我要在這里過一夜。我母親要在我家過一夜,是堆在手上的針線活多,更是與大兒子一家人親近的舉動。我妻子說,這里是你大兒子的家,你想在這里過幾天過幾天。
我一路上高中考大學(xué),娶妻生子,混進(jìn)城市里。城市里一家一個孩子,生男孩是男孩,生女孩是女孩,想多生就得開除工作。我妻子生下一個女孩,我父母親從情感上接受不下來。我兄弟二人,就像家里的二畝地。我父母親說,要見著二畝地就有一畝地沒收成。我只能生一個女孩,這是一個更改不了的事實。我父母親橫在心里的疙里疙瘩在所難免。我父母親心里疙里疙瘩,就與我妻子的關(guān)系疙里疙瘩。閨女生下來的第一年冬天,不能把屎,不能把尿,七八條棉褲,顯得還是不夠用。屙上面、尿上面幾次就得拆洗一次,不拆洗就有一股子難聞的尿臊味道。拆洗棉褲,拆不難,洗不難,拆過洗過再縫合上難。老家有一大攤子事,我母親不可能生活在我家,隔三差五地來一趟,哪能趕得上趟子。冬天里,棉褲拆洗過不可能及時地晾干,不能及時地晾干就不可能及時地縫合上。我母親不愿在我家過夜,不能過夜說是老家一大攤子事離不掉。我妻子明白根本原因,還是她生的是一個女孩。我母親要帶上棉褲回家去,說讓我明天下班回去拿。我妻子問,要是你大兒子明天沒空怎么辦?我母親說,那我隔兩天送過來。我妻子說,那就算了,我找人縫吧。我母親就把手上沒縫合的棉褲丟下來。我妻子找誰去縫呢?自己縫。小針拿手上拿不住,拿大針。細(xì)針腳走不出來,走大針腳。一件棉褲在我妻子手上只能歪歪扭扭地縫合出來。歪歪扭扭的棉褲也是棉褲呀!只要閨女能夠穿身上。只要閨女的棉褲能夠換洗過來。誰顧得去看棉褲縫合得好看不好看。
這一次,我母親主動上門替我家閨女縫棉衣。閨女四歲大了,不會尿在棉褲上,不會屙在棉褲上,但小棉褲改成大棉褲、小棉襖改成大棉襖的針線活,我妻子還是做不了。我家住的地方小,我母親做針線活的地點在床上。拿走床上的被子,拿走床上的枕頭,針線活鋪展在床上。我母親搬一只小板凳坐在床面前,戴上老花鏡有模有樣地做起來。
我母親來我家專門挑選周末。我閨女不用上幼兒園,我跟妻子不用去上班。不巧的是,壽縣城里有一個朋友要結(jié)婚,說好的要我提前一天去。也就是說,我母親來我家的那個周末下午,我就得去壽縣。第二天下午我從壽縣回來,我母親已經(jīng)回老家。我沒想到那一天去壽縣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更沒想到竟然是與我母親相見的最后一面。那一天,我沒覺得我母親來我家有什么異常的地方。我與我母親分別的時候,我沒看出她對我的依戀與不舍。事后想來,我母親這一次來我家,就是與她的大兒子、大媳婦、大孫女做最后訣別的。一個人的生命隱秘之處,別人不知道,恐怕自己也不知道。我母親知道她的大限將至了嗎?就算不知道,隱藏在我母親生命中的隱秘密碼也會指使她去做這、去做那。比如說去集上棺材鋪看棺材。再比如說周末來我家看大兒子一家人。從外表來看,我母親做這些,是從容不迫的,又是順理成章的。
我母親這一次來我家,不是一直在屋里床上縫補(bǔ)我閨女的棉襖和棉褲,空閑下來她讓大孫女帶著她,樓前樓后走一遭。慢慢地走。細(xì)細(xì)地看。默默地記。用心地。用力地。用情地。干什么?人們說,這樣她去陰間,再過來看大兒子一家人照樣認(rèn)得路。
我母親是頭一天下午來,隔一天下午走,中間在我家過一夜。這是我母親唯一一回在我家過夜。是頭一回,也是最后一回。
10.阿拉斯加有什么
今年四月天,我與朋友去皖南。在酒桌子上,朋友說一件喝酒的故事,我覺得值得記一記。
在酒桌子上掌控話語權(quán)的無非有這么三類人。一類是請客的主家,一類是請的主客,再一類是酒量大的人。這么三類人在許多酒場可以合并成兩類人,或主家能喝酒,或主客能喝酒。主家能喝酒,就容易掌控酒桌子上的話語權(quán)。主客能喝酒,就容易反客為主掌控酒桌子上的話語權(quán)。要是主家不能喝酒,主客不能喝酒,能喝酒的人或是跟著主客一起來的,或是主家叫來專門陪酒的,這樣一種酒桌子上,往往缺少一個擁有話語權(quán)的核心人物,一桌子人誰都是中心,又都不是中心,七嘴八舌,誰都可以說一說。
皖南這一場酒就是這樣子。主家不能喝酒,帶上瓶紅酒,自己倒自己喝。主客不能喝酒,說喝一杯紅酒意思意思。這個主客就是我的這位朋友,我倆一起喝過幾場酒,要么從頭至尾喝白開水,要么喝極少量的一點酒。見他放開量喝過白酒,那是萬不得已的場合,不喝酒不足以表達(dá)感情,或者說被逼無奈推托不掉。一杯酒喝下肚子,“嚓啦”一下從臉上紅至脖子根。兩杯酒喝下肚子,“嘩啦”一下額頭脖子冒出汗。三杯酒喝下肚子,“唔唔噥噥”說話舌頭就大了。頂多二兩酒喝下肚,就會起身去找洗手間,“嘩嘩啦啦”,毫無保留地吐出來。朋友說,他的肝臟不吸收酒,體內(nèi)的蛋白酶不分解酒。據(jù)科學(xué)家研究,人能喝酒是因為體內(nèi)的蛋白酶含量多,是因為蛋白酶分解酒精的能力強(qiáng)。人的體內(nèi)都含有蛋白酶,蛋白酶的多與少,決定酒量的大與小。朋友與別人不一樣,好像體內(nèi)含蛋白酶極少,好像體內(nèi)分解酒精的能力極弱。他說這是因為他小時候發(fā)生過的一件事。這件事自然與喝酒有關(guān)。
那一年,他九歲。母親患腰疼病,疼得下床都困難,更是不能下地干活了。鄰村有一個親戚是郎中,父親去請過來替母親針灸。針灸,是扎針加上扳罐子。以往母親患腰疼病,都是請這個郎中過來,扎一扎針,扳一扳罐子。一扎一扳,就慢慢地輕緩了,就慢慢地下床、下地干活了。家里有蔬菜,缺葷的。路過集鎮(zhèn)上,父親砍了肉,買了魚,順手帶上一瓶酒。酒是街上酒坊釀造的秫秫酒,裝在一只鹽水瓶子里。一斤一瓶,一塊八毛錢。郎中在堂屋床頭忙著替母親扎針、扳罐子。父親在鍋屋里忙著燒鍋做飯。平常都是母親燒鍋做飯,父親忙手忙腳顯得有些慌亂與笨拙。家里就一口柴火鍋,先燒菜,后煮飯。父親是酒鬼,知道大冬天酒溫?zé)崃撕认露亲硬攀娣?。父親圖省事,淘米添水煮飯,水一開,揭開鍋蓋,一鹽水瓶白酒直接塞鍋里。約摸米飯煮一個差不多,揭開鍋蓋,摞上餾笆子,幾樣葷菜素菜再放上面一齊熱一熱。父親揭開鍋蓋,一股子濃郁的酒香味撲鼻迎面躥出來。蒸汽散失,往鍋里一瞧傻眼了。鹽水瓶炸裂開,一斤秫秫酒混合進(jìn)米飯里。父親趕忙舀米湯,米飯成酒飯,米湯變酒湯。父親重新煮飯,重新指派家人去集上打酒招待郎中。兩碗米湯,父親暫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就擺放在鍋臺上。米湯是酒湯,顯得比米湯金貴。父親“咕咚咕咚”先喝下一碗,感覺別有一種滋味。另一碗米湯留在鍋臺上,不是舍不得喝,是過一小會還要陪著郎中喝重新打來的秫秫酒。酒香、米香混合在一起,彌散在空氣中。朋友不斷地張合著鼻翼,從外面搜尋過來,緊緊地盯著米湯碗,兩眼發(fā)亮地圍繞鍋臺轉(zhuǎn)一圈。他是家里最大的男孩子,除去父母,除去郎中,比家里其他人重要。父親問,你想不想喝米湯。他吸溜一下口水,點一點頭說,想喝。這樣一來,喝下另一碗米湯的優(yōu)厚待遇就落在朋友身上。父親兩手捧起一碗米湯,意猶未盡地喝下一大口,“啊”一聲,夸張地說,真香?。∨笥褟母赣H手上接過米湯碗,一口接著一口喝下去。這是朋友頭一回喝酒,不覺得摻和酒的米湯有多難喝,倒是覺得濃稠的米湯,加上濃稠的酒辣,正合口味。這樣一碗米湯折合下來,差不多有三兩酒。他喝下一碗米湯相當(dāng)于三兩酒。不大一會,朋友就覺得天旋地轉(zhuǎn),兩腿打軟站不住。朋友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使勁地支撐著、支撐著,終于還是支撐不住,“撲通”一聲摔地上。父親聽見響聲,看一眼兒子,罵一聲沒出息,抱起兒子塞進(jìn)被窩里。朋友睡床上,一睡睡兩天整。
朋友說,那是我頭一回喝這么多酒,也是最后一回喝這么多酒。
11.家門口就有這么多的水
再說一件父親逮魚的事。
父親十幾歲和四叔一起下淮河打魚。兄弟倆打魚的時間在冬天。冬天家里沒有農(nóng)活,打魚賣錢算一項家庭副業(yè)收入。父親和四叔抬著漁網(wǎng)上船,從村前一路逆水往上,一邊下網(wǎng)打魚一邊趕集賣魚,行船至正陽關(guān)停下來再回頭打魚。前后差不多兩個月時間,父親和四叔吃住在船上。
父親說,淮河里有兩種魚稀罕,一種是黃劍魚,一種是白鱔魚。黃劍魚身子黃亮亮的,嘴巴尖溜溜的,確實像是一把出水的利劍。黃劍魚是一種會飛的魚。冬天下霧天,霧氣大,霧氣濃,遠(yuǎn)處看不清河岸,近處看不清收網(wǎng),要是網(wǎng)里打著這么一條黃劍魚,收網(wǎng)快要露出水面之際,黃劍魚就會“噌”的一下從網(wǎng)里躥出來,閃著一道黃亮亮的光芒,在河面上飛起來,借助霧氣飛走遠(yuǎn),像一只飛走遠(yuǎn)的神劍。下網(wǎng)打魚很難打上來黃劍魚,天下霧,飛走,天不下霧,掙脫網(wǎng)逃走。黃劍魚勁頭大,就算一條兩斤重的,打出水面來,一個人都很難按得住。白鱔魚像一條怪異的蛇,綠脊梁,白肚皮,喜歡吃死人的肉。有人溺水身亡,尸體沉在水里一時半會打撈不上來,就成了白鱔魚的口糧。有一戶行船打魚的人家,下網(wǎng)打一滿網(wǎng)白鱔魚,連著尸體一塊打出水面。死人的肚子里裝滿白鱔魚,一條一條的翻滾扭動,尸體反倒只剩下一副骨架子。這戶人家連一副新漁網(wǎng)都不要了,一起丟進(jìn)河水里。父親和四叔下河打魚,想打黃劍魚打不著,偶爾打一條兩條白鱔魚,會隨手扔進(jìn)河水里。父親說,黃劍魚金貴,你想吃吃不著;白鱔魚腌臜,不花錢你都不要吃。
父親今年八十五歲,走起路來兩腿硬朗,說起話來口齒清晰,只是耳背眼花,見人就問他眼前看不清楚的東西,跟別人說話老是岔來岔去的。
那一年天冷,臘月天凍死河面,父親和四叔打魚停下來。翻過年,開過春,父親和四叔等著開凍天。春天不是打魚的好季節(jié),河面封凍,水下缺氧,大魚小魚呼吸不順暢,開凍時,魚往水面吸氧,肯定是打魚的好時機(jī)。這一天,天轉(zhuǎn)東南風(fēng),一溫一暖地吹過來。父親和四叔聞風(fēng)而動,早早地破冰渡河,去了淮河的那一邊。瞅來瞅去,石壩孜渡口至李嘴孜,這么一段還是打魚的好水域。開凍時,冰就是刀,不能在船上打魚,只能在岸邊打魚,不能逆流打魚,只能順流打魚。父親和四叔早上過河,船??吭谝惶幠鼙荛_冰流的所在,打魚的漁網(wǎng)扛上河岸,裝魚的抬筐攜上河岸,一直等一直等,等到正晌午,太陽最暖的時辰,冰封的河面都是一動不動,沒有開凍的跡象。
四叔問,要是白天不開凍怎么辦?
父親說,等晚上。
四叔問,要是晚上不開凍怎么辦?
父親說,等明天。
四叔問,要是明天不開凍怎么辦?
父親說,等后天。
父親下下來的決心,不容四叔去動搖。
下午兩點鐘,一陣“咯嚓嚓”的響聲,從遠(yuǎn)處沉悶地由弱及強(qiáng)地傳過來。緊接著,河岸開始顫動,河面開始顫動,“咯嚓嚓”,“咯嚓嚓”,冰封的河面閃耀著太陽的光芒,呈現(xiàn)出無數(shù)道橫七豎八的裂縫。開凍了。真的開凍了。父親和四叔趕忙地扛網(wǎng)拿筐往上游跑。拐過一道灣,他倆看見淮河上游的河面上,在水流的推動下,碎裂的冰塊一塊疊加一塊,像涌起一道凝固的浪頭,“咯嚓嚓”,“咯嚓嚓”,往下游快速地推進(jìn)。碎裂的冰塊疊加起來,推動開來,有一種摧枯拉朽的破壞力量,有一種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好像告訴淮河兩岸的所有村人,冰封河面的日子將一去不復(fù)返。
等待第一道“凝固的浪頭”過去,父親和四叔就能下網(wǎng)逮魚了。這一次,使的是拉網(wǎng)。河面開凍逮魚,只能使拉網(wǎng)。河岸近處,碎冰的縫隙間,大魚小魚爭先恐后地伸頭換氣,鯉魚鰱魚“混子”“咯呀”各種魚都能分清楚。從李嘴孜下網(wǎng)往石壩孜渡口,父親和四叔一起拉網(wǎng),拉上十來丈那么遠(yuǎn),網(wǎng)底沉重就拉不動。一網(wǎng)收上來,大魚小魚亂撲棱。天氣寒冷,大魚小魚撲棱幾下就撲棱不動了。一網(wǎng)裝滿一抬筐,差不多有兩百多斤重。接著下網(wǎng),拉十來丈遠(yuǎn)再收網(wǎng),依舊一網(wǎng)裝滿一抬筐。碎冰擁擠著往下游走,父親和四叔跟著打魚往下游走。抬筐里的魚就倒在河岸上,就倒在陽光下,淮河那一邊的村人看得清清亮亮的。
其他村人晚一步,聽見河面開凍的“咯嚓嚓”聲響就晚了。一個碎冰涌動的河面,再堅硬的木船都不敢過,再膽大的村人都不敢過。由于河道彎曲的原故,由于河流流向的原故,淮河對岸那一邊魚成群,村子前面這一邊不見一條魚。村人從家里拿出大網(wǎng)小網(wǎng)干瞪眼,就是不敢過河去逮魚?!翱┼赅辍保用嫠楸穆曧憹u漸地弱下來?!翱┼赅辍?,村人嘴里咬牙切齒的聲響漸漸地響起來。
冰流走遠(yuǎn),魚群走遠(yuǎn),父親和四叔停下打魚,一屁股癱坐在地上起不來身。父親說,我跟老四那一天真是累得夠嗆,瞧著河岸邊一堆一堆的魚,心里直發(fā)愁,哪里還有力氣把這么多的魚裝進(jìn)船艙里,哪里還有力氣把這么沉的木船擺過河對岸。
我問父親,這是哪一年的事?
父親想一想說,小鬼子投降那一年。
查閱地方志得知,日本人侵占淮河那幾年,沿岸設(shè)立碉堡,禁止村人下河捕魚。這一年淮河開凍出現(xiàn)這么多魚,想必跟連續(xù)幾年禁漁有關(guān)吧。
12.差 事
1988年,雷蒙德·卡佛去世,身后留下兩個愛著他的女人。一個是前妻瑪瑞安,一個是遺孀泰斯·嘉拉格爾。
卡佛和瑪瑞安結(jié)婚時,一個十九歲,一個十六歲,瑪瑞安已經(jīng)懷上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蜜月第二天,卡佛就對瑪瑞安說:“如果有一天,我必須在你和我的寫作之間做選擇,我會選擇寫作?!爆斎鸢膊患偎妓骶拖蛩WC說:“不會讓你做這種選擇的。我一定做到。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我會盡力工作。我會保證讓你兩個都得到。”
瑪瑞安用包裝草莓賺的錢給卡佛買了他的第一臺打字機(jī)。為了讓卡佛有盡可能多的時間去寫作,瑪瑞安當(dāng)餐館女招待、電話接線員供他們的房租,供養(yǎng)他們的兩個孩子,供養(yǎng)卡佛上了兩年大學(xué)?,斎鸢矑甑腻X從來不夠他們的開銷,便去求助她的姐姐和母親。實在想喘口氣時,瑪瑞安便帶著一家人去投靠她的父親。在和卡佛一起生活的前十年里,他們從沒在一個地方把家真正安頓下來,不是被房東趕跑,就是為了躲避房租自己跑掉。居無定所是他們的生活常態(tài)。
進(jìn)入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卡佛開始發(fā)表小說,但這并沒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多少實質(zhì)性的改變。后來,卡佛開始獲獎,得到獎金,有了教書的工作,開始有比較固定的收入,卡佛也開始酗酒。他們買了房子又賣掉,很快又沒了錢。再后來,卡佛開始有外遇,背叛,暴力,兩個人分手又和解,和解再分手,直到最后卡佛徹底離開她,和泰斯住在一起。
泰斯是一個詩人兼小說家,她第一次去卡佛住處過夜,看見卡佛床上的枕頭是一只沙發(fā)靠墊,枕套是他的一件白色T恤,卡佛見她看,對她說:“我是個四十歲還沒有枕頭的男人?!钡诙欤┧股辖仲I回一對枕頭,套著紅色的枕套。
那幾年,瑪瑞安敏銳地感覺到卡佛有了外遇。有一次瑪瑞安去卡佛獨租的住處過夜,看見床頭擺放著兩只枕頭,一只正常大小,一只是沙發(fā)或椅子的小靠墊。瑪瑞安意識到那只小枕頭是卡佛為另一個女人準(zhǔn)備的,而大的那一只顯然是他自己的?,斎鸢苍诤髞淼幕貞涗浝镎f:“有一只完美的枕頭,這對他從來都很重要?!?/p>
卡佛死后,泰斯完整地保留著卡佛生前工作生活場所的原貌。工作室的打字機(jī)里夾著雪白的紙張。臥室的床頭就擺放著那么一對紅色的枕頭。
無獨有偶,這些年瑪瑞安一直在自己的枕頭邊為卡佛留著一只大大的枕頭??ǚ鸹钪鴷r這樣,卡佛死后依舊這樣。
泰斯這樣做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記者拍照,是為了讀者參觀?,斎鹚惯@樣做,只是為了自己,只是為了內(nèi)心。
作者附記:我最近抽出一段空閑時間,重新閱讀《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ǚ鹗敲绹嗣竦膬?yōu)秀兒子,更是世界人民偉大的小說家。這家伙不動聲色地布置一片沼澤地,讀者猝不及防地就深陷其中,掙扎不得,喊叫不得??ǚ饡仁鼓悴粩嗟叵氲阶陨?,聯(lián)想自身的一些事情。我就是一邊閱讀卡佛,一邊寫出這么一組筆記。每篇文字附在卡佛的篇名下面,只說明是閱讀此篇想到的,內(nèi)容或許與之有關(guān)聯(lián)或無關(guān)聯(lián)。
責(zé)任編輯 張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