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 靜
(懷化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
“聲像”反饋教學在高校器樂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以懷化學院為例
危 靜
(懷化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改革,傳統(tǒng)的器樂課程教學已經出現(xiàn)了教師經常性重復勞動、教學效率不高、學生興趣不足的一些問題。在信息時代下,采用“聲像”反饋教學方式能夠在調整課堂結構、發(fā)展學生能力、提高教研水平、優(yōu)化教學質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筆者以懷化學院2013級二胡普修課程為例,開展一學期的教學實驗,通過教學效果的對比與分析提出了“聲像”反饋教學用于高校器樂基礎教學中的一些可操作性建議。
“聲像”反饋教學;優(yōu)越性;教學結構設計
傳統(tǒng)的器樂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面對面”——以老師的“言傳身教”“口傳心授”最為典型。這種教學方法是以學生對老師的充分信任為前提,以良好的師生情誼為基礎,以老師為學生示范學生模仿老師的演奏開端,這樣的教學方法適用于任何一種樂器的教授。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于器樂教學在諸多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歸納起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師經常重復勞動。同樣的問題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講幾遍甚至十幾遍乃至幾十遍,效率不高。
二是樂器演奏中有些技術動作速度很快、瞬息萬變,且指法繁多,讓學生目不暇接,有限的課時難以講清這些難點。如琵琶有“滾”、“搖指”、“鳳點頭”、“勾搭”“雙勾搭”等快速且難度較大的演奏技法,教師在為了完成授課內容,對技術技法的教授只能點到為止。
三是指導教師必須親臨現(xiàn)場,與學生“面對面”,而學生在課下練琴時,基本上都在回憶中進行,經常會出現(xiàn)忘記教師教授內容、對待新問題無從下手的情形。
四是交互性差。一個技法、一種表現(xiàn)力,往往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反復交流,仍難以完成。有時學生在面對教師時會產生心理壓力,導致授課效率降低。
五是教師口傳心授后,針對課上的教學內容,學生除了練琴之外還需要在樂曲的審美取向、音樂內涵等方面做相關功課,但是,由于缺少正確的指導,致使有些同學無法完成。
“聲像”反饋教學,是指借助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聲像功能,將學生的演奏情況拍攝下來用于直觀教學的一種方式。它以“學生的反饋”作為教學活動的主線,將自學研討貫穿始終,通過與正確示范的對比分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演奏視覺和較為準確的音樂效果概念,避免錯誤的重復與累積,在視覺、聽覺、表象、思維等多種感官的聯(lián)動下提高學習興趣與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1)調整課堂結構:通過“聲像”反饋教學法,為器樂普修課的教學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搭建良好的協(xié)作平臺,構建以交流互動為基本特色的課堂教學結構。
(2)發(fā)展學生能力:通過“聲像”反饋教學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3)提高教研水平:實施“聲像”反饋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對反饋信息的處理能力、對課堂的控制能力、對不確定因素的應變能力、對先進教學理念的運用能力等,教師應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4)優(yōu)化教學質量:運用“聲像”反饋教學法,達到擴寬課堂信息反饋渠道,調動積極情緒、提高糾錯效率、豐富教學評價的目的,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筆者選取以二胡課程教學為例,利用多媒體的聲像反饋功能,展示多媒體輔助器樂教學的課例設計、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系統(tǒng)是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及教學媒體等要素所組成的,其結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教師的主導活動、學生的參與活動、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媒體的運用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具體而言,課堂結構的設計可用以下流程圖表示:
1、課例展示
課 例:《二胡的演奏姿勢及空弦練習》教學實例
教學對象:2013級二胡普修學生(小組課)
教 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二胡基礎教程》,趙寒陽編著
教學內容:二胡的基本演奏姿勢及空弦練習
課 時:45分鐘
教學目標:通過教師的“口傳心授、親身示范”與電腦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二胡的演奏姿勢及基本運弓方法,能夠準確規(guī)范地進行空弦演奏。
教學過程:
步驟一:
首先播放學生課后錄制好的二胡的基本運弓方法的演奏視頻(上節(jié)課教授的內容并要求學生課后自己錄制并發(fā)送給老師,教師選擇性地播放,一般選擇大家存在的一些共性的問題的視頻);然后播放正確的運弓演奏視頻(可播放教師自己錄制的或是演奏家的教學視頻)。
步驟二:
學生通過比較正確的演奏視頻,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指出存在的問題并對照自身看看是否有同樣的問題或是還存在什么其他的問題。
步驟三:
教師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導糾正,課堂上再一次錄制學生演奏的視頻并播放,通過比較同一人前后兩次的演奏視頻,發(fā)現(xiàn)在運弓動作上、音色控制上的差別,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演奏概念并加以強化。
步驟四:
教師提問,讓學生自己總結二胡基本運弓動作的要領,教師進行提煉概括,對坐姿的要求、持弓的力點把握、運弓的手腕動作以及運弓中力度、速度、幅度的控制進行嚴格的要求,總結運弓三要素“平、直、勻”要素,保證音樂干凈、優(yōu)美。
2、實驗設備及實驗對象和方法
該實驗采用數(shù)碼攝像機、多媒體教學(包括音響播放設備等)等設備,以我院2013級器樂普修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從2013級學生任意抽出4個組(每組16人),其中2組作為對照組,2組作為實驗組。實驗組每次上新課時按以上程序進行,對照組按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
3、實驗結果
經過四個月16學時的實驗證明,實驗組的學生掌握新演奏曲目的要領和演奏狀態(tài)明顯好于對照組,而且演奏姿勢和曲目效果較為規(guī)范。對照組需要4學時掌握的曲目,實驗組只需3個學時即可。例如:二胡揉弦技巧的訓練,這個訓練對學習者來說即枯燥又乏味,采用多媒體多媒體技術后,教師一邊做示范,學生一邊練習,一邊比較,一邊講解,讓學生細心觀摩、體會、比較,并且把規(guī)范的演奏視頻放慢速度播放讓學生觀看,學生就知道錯在哪里,能較快地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
我們將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演奏狀態(tài)滿意達標率(見表1)和演奏考試成績(表2)加以比較,結構顯示,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表1:演奏狀態(tài)滿意率
表2:考核成績分布表
實踐證明,“聲像”反饋教學法在高校器樂課教學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可縮短學生掌握新曲目的學習時數(shù),使整體演奏更趨規(guī)范化,有利于器樂課程按教學大綱要求順利進行和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也有利于學生學習器樂的興趣。我們也應該看到,多媒體運用到器樂教學處于開始階段,還有很大的空間領域需我們去開發(fā)和利用。建議有條件的學校盡可能給器樂教師配備這些先進的設備,培訓教師去掌握多媒體技術知識,把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有效地運用到器樂教學中去,使學生在器樂學習當中能夠享受到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所帶來的豐碩資源,豐富和完善高校器樂教學。
[1] 龐培婕.多媒體輔助琵琶教學初探.中國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10.
[2] 王海濤.多媒體反饋教學法在高師器樂課教學中的運用.中國音樂, 2008,07.
[3] 王超慧.高師琵琶教學改革中實施多媒體教學的構想.中國音樂, 2009,10.
[4] 龐培婕.琵琶傳統(tǒng)樂曲《飛花點翠》教學方法的探究.黃河之聲, 2013,08.
懷化學院校級重點教改課題《“聲像”反饋教學在高校器樂普修課中的應用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
危靜(1983-),懷化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二胡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