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
【摘要】館藏文物作為我國歷史發(fā)展中精華的所在,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的作者就通過自身的實際工作經(jīng)驗,對館藏文物的環(huán)境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根據(jù)影響因素提出了幾點保護對策,為我國館藏文物更好的收藏提供了依據(jù)。
【關鍵詞】館藏文物;環(huán)境影響;保護對策
我國作為一個古老的文明古國,經(jīng)過了3000余年的發(fā)展,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一些文化內涵就通過文物的形式保留了下來,使后人對其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對其進行保管時,大部分文物都是在博物館中保存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造成一定的保護,但是還會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對其造成一定的損害,使其逐漸的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因此,對館藏文物的環(huán)境影響因素與保護對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更好的對文物進行保護。
一、館藏文物環(huán)境的影響因素
1、光化學反應的影響
博物館對文物進行保管時,不僅會接受來至于外界自然照射的光線,而且還會接受內部光照系統(tǒng)的光線。這種情況下,各種光線的照射就會文物造成一定的影響,對其內部細小的分子材料產(chǎn)生了作用力,在內部不斷的進行移動與撞擊,不僅使文物逐漸的老化,產(chǎn)生翹曲、龜裂等問題,而且還會產(chǎn)生一定的熱量,從而讓對文物的表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其與氧氣發(fā)生了氧化反應,從而使表面逐漸的出現(xiàn)脫色的問題。特別是那些有機質地的文物,光照對其影響的最為嚴重。
2、溫度的影響
在文物保管過程中,溫度也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影響,當保管的溫度過高時,就會提高其內部分子的活躍性,導致文物的內部運動狀況發(fā)生了變化,從而使其纖維質快速的老化,減弱了其具有的強度,當在其他因素的影響下,使其內部分子逐漸的分解,慢慢的出現(xiàn)了損傷,降低了文物保存的時間。而且,在保管的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溫度變化過大的情況,這時,由于溫度變化的差距過大,就會使文物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而文物內部反映遲鈍,無法跟上這一變化,從而就會使其逐漸的發(fā)生衰變的問題,導致文物出現(xiàn)損傷。
3、濕度的影響
在對文物保管的過程中,濕度也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影響的程度還會高于溫度造成的程度。這是因為濕度過大,就會使保管的環(huán)境出現(xiàn)問題,產(chǎn)生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就會對文物中的纖維物質造成影響,逐漸的形成了霉變生蟲,對文物的內部造成了嚴重的損傷,而這種損傷往往很難對其進行修復。并且,濕度過低時,會進行收縮,濕度過高時,會進行膨脹,當濕度高低變化快速時,也會對內部纖維造成影響,使其出現(xiàn)濕漲干縮的現(xiàn)象,從而使文物出現(xiàn)彎曲、錯位等現(xiàn)象,進一步加重了文物的損傷程度。
4、空氣的影響
當前階段中,各個地區(qū)空氣污染的都非常嚴重,雖然將文物與外界隔離,但是空氣中的污染物依然能夠對文物造成一定的影響。首先是在空氣中存在SO2、H2S等氣體,這些氣體就會對藏品造成損害,如H2S氣體與鋁制品接觸時,就會使其表面光澤變暗,SO2氣體與紡織品接觸時,就會使其內部的纖維逐漸的分解,從而變得更加脆弱等。其次在這些氣體當中,很多氣體能夠與水發(fā)生反應,形成了酸性物質,當這些酸性物質與金屬、石器類文物接觸后,就會逐漸的對其造成腐蝕,從而使其整體出現(xiàn)了損壞。
二、館藏文物的保護對策
1、光的防控
為了對館藏文物更好的進行保管,就要對光進行控制,首先在對其進行控制的過程中,庫房作為主要的收藏場所,要盡量減少光照的時間,這就要求對庫房進行設計時,窗口不要過大與過多,最好是不存在窗口最佳。其次,在設計光照系統(tǒng)時,對燈具要有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光線柔和,而且光照度還要較低,如LED燈等,同時在將其安裝時,還要盡量的將其與藏品拉開距離。然后還要選取相應的反射材料,在對庫房的頂部進行布置時,將其均勻的涂抹上去,對外部的陽光進行一定的阻擋。
2、低溫保存
在對文物保管的研究過程中,逐漸的研究出了一套溫度的標準,在該標準中規(guī)定,對文物保管的最佳溫度為15~25℃,溫度變化情況不能大于5℃,在對文物進行保管時,就要嚴格的按照這一要求來對溫度進行控制。在控制的過程中,可以安裝相應的空調系統(tǒng)與傳感系統(tǒng),通過傳感系統(tǒng)對保存環(huán)境的溫度進行監(jiān)控,當溫度超出上述的變化后,及時的傳遞到空調系統(tǒng)中,這時,空調系統(tǒng)就會對其進行調控,保障溫度在最適的保管條件下,而且溫度的變化波動還不會很大。
3、調控濕度
在對環(huán)境濕度調控時,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進行不同的調控。如在我國南方濕度較大的地區(qū),就要按照規(guī)定的最適標準進行調控,即濕度在45%~65%范圍內,并且變化的情況還不能大于5%。而在我國北方,濕度相對較低,只有20%~30%之間,如果依然用規(guī)定中的標準來對其進行調控,就會使其老化的現(xiàn)象加快,不利于文物的保存。因此,對文物進行保存時,濕度就要控制在30%左右。在這一過程中,一般使用相應的調濕劑來完成的。
4、空氣的防控
在對空氣進行防控時,主要可以進行以下幾點措施。首先在文物的收藏場所安放空氣凈化器,通過其具有的凈化功能,將空氣中存在危害的氣體進行過濾;其次在進入收藏倉所中,要對人員的服飾、鞋帽等進行處理,將其中攜帶的不良物質進行清除;而且還可以將文物進行密封,避免其與氣體、水分進行接觸;最后。在對收藏所進行建設時,要選擇環(huán)保材料,減少了了材料中存在的有害物質,進一步避免了有害物質與文物的接觸。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館藏文化保管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的因素會對其進行干擾,使其逐漸的發(fā)生著破壞,嚴重的影響了其存在的價值,因此,在對其保管時采用合理的手段對其進行控制非常的重要,可以使我國文物更好的保存下去,有利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黃 河, 吳來明. 館藏文物保存環(huán)境研究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2,S1:13-19.
[2] 毛李蓉. 淺析館藏文物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黑龍江史志, 2014,15:258.
[3] 張 慧. 館藏文物保存環(huán)境研究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J]. 黑龍江史志, 2015,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