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莉++劉榮穩(wěn)++張利強
摘 要: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fā)展,網貸平臺層出不窮,很多大學生深陷網貸無法償還的境地。本文對校園網貸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梳理分析,從大學生經濟、心理和價值觀等方面對網貸問題的危害進行了闡述,提出了自我——學?!鐣S風險防范的基本路徑,促進網貸消費市場健康持續(xù)發(fā)展,規(guī)范大學生網貸行為,促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關鍵詞:網貸視域 大學生消費意識 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4-0035-02
2016年大學生鄭某因網絡貸款近60萬元,無力償還選擇了跳樓自殺,大學生買手機貸3萬滾成70多萬負債,多地高校女生陷裸貸風波,一些網絡借貸平臺為追求經濟利益,采取虛假宣傳和隱瞞資費標準等手段,誘導大學生消費,陷入“高利貸”陷阱,甚至引發(fā)了校園網貸命案,嚴重沖擊了正常的大學校園秩序,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如何整治校園網貸亂象、規(guī)范校園網貸健康發(fā)展已迫在眉睫。
1 大學生網貸問題產生的背景分析
1.1 大學生網貸運作的原理
網絡貸款平臺是一項個人對個人的網絡貸款,是一種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貸款的新型借貸方式。網絡貸款平臺就是提供網絡貸款的中介機構。隨著“互聯(lián)網 ”發(fā)展,個人網貸系統(tǒng)由于放貸速度快,申請門檻低,業(yè)務效率高,資金額度小等優(yōu)勢得到迅速發(fā)展。因此網貸應運而生。
網貸運營商把貸款用戶鎖定為在校大學生,采用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實名認證,無抵押方式進行個人信用貸款發(fā)放,擴大業(yè)務規(guī)模。通過開發(fā)小額貸款平臺,在校大學生可以用學生卡、手機等進行實名認證,申請貸款金額和期限。申請需綁定學生的身份證或銀行卡,平臺將現(xiàn)金打人借款人的銀行卡,學生按時進行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歸還,直至約定的期限還完所有的借款。
1.2 網貸滿足了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消費心理
1.2.1 超前消費心理
大學生群體喜歡追求時尚,購買精致高檔的商品,并且通過購買這些商品來滿足他們的虛榮心和優(yōu)越感,所以大學生們對網貸趨之若鶩。網貸平臺看中大學生們超前的消費觀念,鼓動大學生超前消費,網貸平臺間為了競爭,不斷降低貸款門檻來吸引大學生貸款。
1.2.2 攀比消費心理
部分高校大學生為了炫耀自己家庭條件優(yōu)越;而另一部分出身貧寒的學生則通過網貸購買,以免低人一等,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選擇相互影響,攀比消費心理因此形成。
1.2.3 享樂消費心理
大學校園環(huán)境單純,加之受西方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價值觀逐漸發(fā)生偏差,把及時享樂當成了人生信條。他們無視自己的實際支付能力而過度購買高檔產品,選擇網貸。網絡平臺利用學生該種消費心理,鼓動大學生超前消費,從而陷入過度消費的漩渦。
1.3 信用卡的“退出”和“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為高校網貸提供土壤
高校信用借貸一向需求旺盛,信用卡也曾經一度火熱,2007年國內在校大學生信用卡持卡比例約24%。中國銀監(jiān)會加強高校信用卡業(yè)務規(guī)范管理,信用卡逐步淡出大學生消費信貸市場。
隨著互聯(lián)網金融的發(fā)展,當下金融機構為最大限度地吸引高校大學生,積極開展網貸產品宣傳,相繼推出“零首付無抵押”和“半小時審核,兩小時放款”等在內的平臺隨處可見。只要在線登記學生證、身份證和父母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簽在線協(xié)議即可在線審核放款。
1.4 網貸公司“野蠻生長”,社會法律監(jiān)管不力
網貸公司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新生事物,而法律的規(guī)制又具有時滯性,因此,自網貸公司設立到公司開始經營,所受約束僅與普通公司相同。針對普通網絡公司的設立程序顯然不能應對網貸公司的新問題,一些網貸公司已經意識到其經營行為應當受到法律規(guī)制,因而采取了特別規(guī)避手段,例如,在借貸活動中與大學生簽訂的只是服務管理合同,并非借貸合同,以此否認借貸行為。
校園網貸平臺為了謀取最大化利益,制作和發(fā)布誘惑力和煽動性極強的廣告,過分宣揚物質消費和享受,極大地影響著自制力差的大學生。校園網貸行業(yè)既沒有自律公約,也沒有較強的法律監(jiān)管制度,因此有甚者誘騙女學生通過“裸持”提高貸款額度,或者平臺故意為大學生的資質審核留有漏洞讓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上套。
2 大學生網貸的危害
2.1 “利滾利”和高額違約金加重經濟負擔
部分校園貸利率維持在20%左右,還會收各種服務費等隱性費用,因為存在較多的不透明收費,部分網貸平臺往往在借款時就已從本金中扣除,導致實際借到的金額與欠條不符。有部分網貸平臺與學生簽訂的合同上不寫清楚年利息,而是用日利息、月利息的概念標注,從而出現(xiàn)“利滾利”的情況。如在“湖北大學生3萬貸款利滾利變?yōu)?0萬”案例中,當事人借條上寫著“逾期繳納違約金本金的10%每天”。當事人開始貸款總數共3萬多元,在后來短短幾個月的連環(huán)貸中,3萬多元的本金居然滾雪球到了70余萬元。
目前我國的絕大部分大學生除了依靠父母基本上沒有其他生活來源,學生貸款之后,面對高額的本金及利息費用,經常發(fā)生逾期行為。因此高息的網貸給家庭也帶來了經濟負擔,甚至會有家庭悲劇發(fā)生。
2.2 不良催款手段導致大學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大學生還貸一旦逾期,不良網貸公司進行聲譽綁架,如聯(lián)系學生父母、發(fā)送律師函和在學校貼學生欠款大字報等方式進行催收,更有一些平臺采取騷擾、脅迫、跟蹤和非法拘禁的催款方式威脅學生。2016年網上爆出某大學生的裸照,注釋原因為該生通過網絡貸款以個人裸照為抵押,在還款期限內無力償還,貸款公司就將該生的裸照上傳至網上賺取點擊率,這極大地威脅著借款者的聲譽和人身安全,從而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整日面對這種心理壓力,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造成成績下降,休學、輟學或有甚者選擇輕生的方式逃避。
2.3 校園網貸易造成大學生誠信危機
校園網貸因逾期償還而產生大額度滯留金導致債臺高筑,造成大學生誠信危機。誠信危機的表現(xiàn)主要有三點:其一,冒用其同學與朋友的身份,以虛假的信息向多家平臺借貸以償還貸款;其二,在全國個人征信咨詢系統(tǒng)中被記錄逾期貸款。從而影響學生以后銀行貸款與未來的發(fā)展等;其三,學生的個人信用危機影響到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
3 校園網貸風險防范路徑
3.1 大學生自我教育
大學生應該注重個人素質的提升,堅決抵制奢侈消費,不要錯誤地認為單純通過品牌消費來獲取自身在班級同學中的認同,而應該加強自身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的提高,通過展現(xiàn)大學生的時代風采獲得師生們的贊譽;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做好消費計劃,理性對待各種新興的消費模式,學習理財知識。在大學階段,主動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感受父母賺錢的艱辛,從而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也可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參加學校的勤工助學活動,靠自己的能力增加收入,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同時增加自己的社會閱歷。
3.2 學校和家庭互助合作形成合力
學校和家庭間建立有效的合力,家庭要充當起家庭教育的角色,父母要多了解關心學生。學校要擔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不斷完善學生管理制度。社會要利用好輿論的力量,通過道德和法律等途徑,抵制各種非法網貸形式進校園,為學生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3.2.1 家庭教育方面
父母的消費觀潛移默的影響著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做到合理消費,杜絕鋪張浪費和盲目攀比,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理性的消費觀。對于子女提出的物質要求和金錢索取,家長不能無限制地滿足,家長應積極主動與子女所在學校密切聯(lián)系,了解子女在學校的消費行為,加強與子女的溝通,發(fā)現(xiàn)子女盲目過度消費則應當及時制止和引導。
3.2.2 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不斷將消費觀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中,引導大學生科學消費,通過理論知識與具體案例結合起來,提高大學生在理財方面的智慧,逐步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同時高校應建立大學生誠信體系,對大學生的信用度進行評估,對有不實行為或失信苗頭的大學生加強誠信守法教育,避免不良網貸行為的發(fā)生。
3.3 加強社會層面監(jiān)管,化解網貸誠信危機
為控制大學生網貸的風險,政府機構和社會媒體都應該重視大學生的消費狀況,營造良好的社會消費環(huán)境。政府監(jiān)管部門應該加大對網貸經營機構的監(jiān)管力度,加強頂層設計,做細做實對借貸者的的征信評估和風險控制審查,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校園網貸新業(yè)態(tài)的業(yè)務邊界進行科學的界定,對互聯(lián)網金融服務提供商的準入進行嚴格的規(guī)定,明確風險底線,堅決打擊違法違規(guī)行為,促進網貸平臺向規(guī)范化發(fā)展,推動社會文明和諧發(fā)展的進程。社會媒體應主動減少對誤導大學生進行攀比消費、享樂消費的廣告宣傳,加大對綠色消費、理性消費的宣傳力度,倡導大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勤儉節(jié)約美德,杜絕鋪張浪費和對物質的過度追求。
4 結語
大學生網貸消費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高度重視,從多方面加強引導和監(jiān)管,營造一個良好的網貸消費大環(huán)境,并且最大限度發(fā)揮高校的資源優(yōu)勢和積極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貸消費觀念。同時大學生自身也要提升責任意識、信用意識,做到理性消費,理性網貸,用知識和才能沉淀內心,回歸自我,在勤學苦讀中完成大學學業(yè),用奮力拼搏去創(chuàng)造精彩人生。
參考文獻:
[1] 肖敏娟.信托受托人法律制度之比較研究[J].田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05).
[2] 鄧秀煥.大學生信貸消費市場前景分析[J].現(xiàn)代商業(yè),2015(17):282-284.
[3] 趙建.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淺析[J]山東省團校學報青少年研究,2008(5).
[4] 張楓逸.大學生網貸消費勿“任性”[N]太原日報,2015.11.16.
作者簡介:代莉(1987-),女,碩士,山東萊西人,大學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