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霄 李 斌
1 浙江省溫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 溫州 325000 2 浙江省溫州市人民醫(yī)院 浙江 溫州 325000
臨床研究
冬病夏治穴位敷貼聯(lián)合哮喘方為主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炎癥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標的影響
劉云霄1李 斌2
1 浙江省溫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 溫州 325000 2 浙江省溫州市人民醫(yī)院 浙江 溫州 325000
目的:探討冬病夏治穴位敷貼聯(lián)合哮喘方對支氣管哮喘炎癥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標影響。方法:將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于溫州市中醫(yī)院呼吸科確診的81例患者納入研究并隨機分組,對照組40例患者依據指南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治療,治療組41例則聯(lián)合冬病夏治穴位敷貼及中藥哮喘方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生長因子(TNF-a)、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等炎癥因子及CD4+T、CD4+/CD8+T、CD8+T細胞等免疫功能指標水平的改善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癥狀積分改善及臨床療效差異。結果:治療3個月后,對照組患者TNF-a、IL-8、IL-10等炎癥指標水平未明顯變化,但治療組TNF-a、IL-8降低,IL-10則較前升高,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患者CD4+T、CD4+/CD8+T等指標無顯著改變,治療組CD4+T、CD4+/CD8+T水平提高,CD8+T則降低,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兩組患者癥狀積分較前降低,但治療組改善更顯著,且總有效率更高(P<0.05)。結論:冬病夏治穴位敷貼聯(lián)合哮喘方治療哮喘效果顯著,可更好地改善炎癥因子水平,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優(yōu)于單用西藥治療。
冬病夏治穴位敷貼 哮喘方 支氣管哮喘 炎癥因子 免疫功能
支氣管哮喘又稱為哮喘,以反復胸悶氣喘、呼吸困難為主要表現(xiàn),肺部可聞及哮鳴音。本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因持續(xù)哮喘狀態(tài)而致呼吸系統(tǒng)衰竭,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1]。資料表明,我國哮喘患者已達到3000萬,隨著治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其中大多數(shù)患者病情可被控制在較理想狀態(tài),但少數(shù)病情嚴重的患者常因疾病反復發(fā)作[2]。研究表明,支氣管哮喘患者在長期炎癥反應的作用下可出現(xiàn)機體免疫功能失調,為臨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3]。筆者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貼聯(lián)合哮喘方結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方案治療此類疾病效果顯著,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于溫州市中醫(yī)院呼吸科確診為支氣管哮喘的81例患者納入研究,診斷標準參照《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4],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F(xiàn)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80%。納入標準:①符合哮喘的診斷標準,屬緩解期并已知情同意者;②經醫(y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③年齡18~75歲者;④近期未服用其他治療藥物者。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斷標準者;②入組時疾病屬急性加重期;③嚴重精神病不配合者;④受試藥物過敏者;⑤存在其他可引起咳嗽、氣喘的疾病者;⑥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嚴重障礙者;⑦隨訪時未遵醫(yī)囑退出研究者。依據隨機數(shù)據表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40例,治療組4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情分級等一般資料均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參照指南制定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案,以控制感染、解痙平喘為原則,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劑(4.5μg/吸,阿斯利康,國藥準字H20140458),2次/天,3個月為1療程。治療組:聯(lián)合冬病夏治穴位敷貼治療,由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炮附片、肉桂等藥物組成,將生藥按一定比例研末至100目篩,以甘油、生姜汁制成膏劑。使用時將藥物壓成厚25mm、直徑120mm藥餅,分別固定于定喘、腎俞、肺俞等穴位,以醫(yī)用膠布固定,1次4h,初伏前第10天、初、中、末伏第1天、末伏后第10天各治療1次。治療期間應注意患者皮膚是否出現(xiàn)瘙癢、紅腫,過敏者應及時停用。哮喘方由太子參、熟地黃、金蕎麥30g,酒地龍、苦杏仁、黃芩、川芎、桔梗、桑白皮、麩白芍、浙貝母、炒白術、蘆根各15g,甘草、蜜麻黃各5g等藥物組成,并隨證加減,均由我院中藥房提供并代煎,日1劑,150ml,早晚各1次,治療3個月。治療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則對其進行剔除處理,不再繼續(xù)納入本研究。
1.3 觀察指標:分述如下。
1.3.1 安全性指標:監(jiān)測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第2及第3個月時患者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心電圖等常規(guī)安全性檢查,如發(fā)現(xiàn)異常者根據情況采取繼續(xù)觀察、藥物干預或中止研究等處理方案。
1.3.2 療效性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TNF-a、IL-8、IL-10等炎癥因子及CD4+T、CD4+/CD8+T等免疫功能指標的改善情況。T細胞亞群用流式細胞儀檢測,IL-8、IL-10、TNF等指標用ELISA方法檢測,試劑由芬蘭Oiron公司提供。②比較患者癥狀積分改善情況,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選取喘息、哮鳴音、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依據其嚴重程度從無到輕中重分別以0、1、2、3表示,記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改善情況。③比較患者臨床療效差異。臨床控制:哮喘已獲得完全緩解,即使偶然發(fā)作也不需要藥物干預而緩解;顯效:哮喘發(fā)作較前顯著改善,程度減輕,仍需用支氣管擴張劑或糖皮質激素;好轉:哮喘緩解但不明顯,需藥物維持;無效:癥狀未改善甚或加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SPSS17.0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前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測,計量資料數(shù)值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用百分數(shù)表示,比較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改善情況:兩組患者治療前癥狀積分水平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但治療組改善更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改善情況(±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改善情況(±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對照組治療組40 41喘息治療前2.3±0.5 2.2±0.4治療后1.8±0.3▲1.4±0.3▲#哮鳴音治療前2.2±0.5 2.3±0.6治療后1.7±0.4▲1.3±0.3▲#咳嗽治療前1.9±0.7 1.8±0.8治療后1.6±0.5▲1.2±0.3▲#咳痰治療前1.8±0.3 1.8±0.4治療后1.5±0.4▲1.3±0.2▲#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變化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炎癥指標水平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療后,對照組各指標未明顯改善(P>0.05),治療組TNF-a、IL-8水平顯著降低(P<0.05),IL-10顯著升高(P<0.0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變化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變化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對照組治療組40 41 TNF-a(pg/L)治療前13.76±3.69 13.37±4.04治療后14.54±3.64 9.62±2.27▲#IL-8(pg/L)治療前837.46±86.82 842.57±89.96治療后862.03±92.22 382.60±63.49▲#IL-10(ng/L)治療前45.68±16.65 44.98±16.78治療后46.42±15.91 64.38±12.38▲#
2.3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況: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T淋巴亞群指標水平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療后,對照組各項免疫功能指標較前無顯著性改變(P>0.05),而治療組CD4+T、CD4+/CD8+T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5),CD8+T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況(±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況(±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對照組治療組40 41 CD4(%)治療前37.62±5.34 37.24±5.58治療后38.06±5.56 47.48±6.35▲#CD8(%)治療前26.64±4.53 26.72±4.49治療后26.62±4.93 25.34±4.58▲#CD4/CD8治療前1.41±0.32 1.39±0.35治療后1.43±0.34 1.74±0.43▲#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中醫(yī)學認為,宿痰伏肺是哮喘發(fā)生的病理基礎,加之受到飲食、情志勞倦、外感等因素刺激,導致氣道痰濁阻滯影響肺臟宣發(fā)肅降功能,氣道攣急不舒而發(fā)病。本病多屬本虛標實之證,以腎臟虧虛為本,痰濁內阻為標[5]。一年中以三伏天陽氣最盛,此時人體經絡通達,陽氣發(fā)泄,天地之氣交會,如補足衛(wèi)外的陽氣可有助于素體陰邪的驅散,使陰陽調和,從而達到防治哮喘發(fā)作的目的[6]。清代張璐首次將甘遂、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等藥物研磨,于三伏天敷貼于膏盲、肺俞以治療冷哮[7]。后世醫(yī)家在此方基礎上結合臨床經驗對組方進行加減,多獲良效。穴位敷貼時我們選用定喘穴、肺俞及腎俞三穴。藏象理論認為,肺主氣,調節(jié)人體氣機運行,肺俞有通調肺氣、止咳定喘作用,可改善肺功能。定喘穴則是經驗穴,臨床常被用于喘證的治療;腎為先天之本,刺激腎俞培補先天之本,肺腎兩臟相互協(xié)調,共同維持正常的呼吸,腎俞與肺俞合用,肺腎同補,使正氣充足,既可防病邪入里又可助邪外出。
中藥治療多從肺腎兩臟入手,肺實與腎虧是發(fā)病過程中的重要病機,急性期以肺實為主,伴有腎臟虧虛,緩解期則以腎虛為主要矛盾[8-9]。哮喘方為我院經驗用方,痰濁內阻是本病的病理關鍵,痰濁內阻可郁久化熱,加之激素屬溫燥之品,久用不但可耗氣傷陰,還可助長濕熱,故以金蕎麥、黃芩、浙貝母、蘆根清熱化痰[10];桑白皮瀉肺平喘,清熱。麻黃、杏仁、桔梗均具有宣肺功效,與桑白皮合用一升一降,使肺臟宣降功能得以恢復;久病多瘀,血行不暢則氣機亦受阻,表現(xiàn)為氣滯血瘀,地龍與川芎合用氣血同調;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故以白芍補益肝血,肝血充足則肝體得養(yǎng),有助于肝臟疏泄功能發(fā)揮正常,調節(jié)全身氣機,從而促進哮喘的康復;腎虛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礎,因此臨床治療當強調腎氣的調補。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健則腎臟得養(yǎng),故以白術、熟地合用脾腎雙補。同時,白術具有燥濕健脾功效,又可避免熟地過于滋膩而損傷脾胃。全方合用,共奏宣肺化痰平喘、補益脾腎功效。
綜上所述,我們對該病患者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貼聯(lián)合哮喘方內服為主治療,經臨床驗證取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蔣朱秀,鄭小偉,江勁,等.金匱腎氣丸聯(lián)合穴位敷貼對支氣管哮喘臨床緩解期腎陽虛證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2016,57(11):938-941.
[2]張秀英,胡玲,潘旭萍,等.伏九貼敷療法對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及IgE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2,4(4):312-313.
[3]Mehta AK,Singh BP,Arora N,et al.Choline attenuates immune inflammation and suppresses oxida 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sthma[J].Immunobiology, 2012,215(7):527-534.
[4]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
[5]李昌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78例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6(10):89-90.
[6]張訓浩,陳偉.三伏灸防治支氣管哮喘120例[J].江西中醫(yī)藥,2013,44(8):48-49.
[7]楊宏志,姚欣.三伏天灸聯(lián)合益肺膠囊治療支氣管哮喘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3,20(3):71-72.
[8]鄭小偉,宋紅,王穎,等.腎氣虛哮喘模型及中西藥聯(lián)合干預的實驗研究[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2,47(2):129-131.
[9]徐洪潔.穴位敷貼對支氣管哮喘免疫系統(tǒng)影響的研究進展[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10(12):1761-1763.
[10]何強,張磊,胡曉靈.三九貼穴位貼敷對哮喘大鼠血清IgE含量影響的研究[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6(2):200-203.
201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