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萍 張振麗 周曉芳
【中圖分類號】R472.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3-00-01
門診采血室由于采血病人多、環(huán)境嘈雜、病人停留時間短暫等特點,經(jīng)常發(fā)生病人靜脈采血后皮下淤血的情況。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工作質(zhì)量,因此我院門診采血室對采血后造成皮下淤血的原因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并提出了預防措施。
1.臨床資料
2016年1月~2016年6月,門診采血的病人共56820人,采血后有皮下淤血者為1410人,占總人數(shù)的2.5%。其中淤血面積小于4平方厘米的1324人,占94%,淤血面積大于4平方厘米的為96人,占6%。淤血原因:病人自身因素所致的皮下淤血為1017例,占72%,穿刺操作不當168例,占12%,真空采血器的缺陷與使用不當225例,占16%。
2.靜脈采血后造成皮下淤血的原因
2.1 病人自身因素
2.1.1 病人過度肥胖,血管位置較深,管腔較細或者病人過于消瘦,皮下脂肪組織減少,血管活動度增大等原因使穿刺難度增加,反復穿刺造成血液滲出。
2.1.2 病人精神過度緊張,不能配合護士操作,穿刺時有躲避現(xiàn)象。
2.1.3 采血后病人壓迫止血方法不當。①由于門診采血室的病人較多,采血后需立即離開,因此壓迫時間過短。②采血后有些病人為圖省時、便捷,錯誤的屈肘止血,使棉簽未能壓迫在護士所放的位置。③壓迫方式錯誤。由于受醫(yī)學知識和文化水平的制約,一些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有揉搓采血部位的現(xiàn)象。
2.2 穿刺操作不當
2.2.1 由于門診采血室病人流量大、采血時間集中、檢驗項目多樣、工作強度大、環(huán)境嘈雜等因素,護士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操作前對血管的深淺度、活動度估計不足,造成穿刺失敗。
2.2.2 操作中,進針的速度過快,刺穿血管壁或者進針速度過慢,針尖尚有一部分的血管外,在真空采血管的負壓吸引下,血液流入采血管的同時,也進入了皮下,造成了淤血。
2.3 直式真空采血針的缺陷與使用不當。
2.3.1 直式真空采血針穿刺時不見回血,不易判斷操作是否成功。與真空采血管相配合使用的直式真空采血針尾端針頭上戴有橡膠帽,穿刺成功時看不見回血。要依靠經(jīng)驗來判斷是否刺入血管。
2.3.2 采血針的持針器為圓筒形,針筒半徑為0.9cm。將采血針插入持針器后,針乳頭位于圓筒形持針器的中心。這樣,在穿刺時進針的角度為30-45度,增加了刺破血管的機率。
2.3.3 穿刺成功將真空采血管放入持針器后,需稍加用力上推采血管,使戴有橡膠帽的尾針穿透采血管的密封橡膠蓋。如用力過大,持針器固定不牢,可使針上移,穿透血管壁。
3.采血后皮下淤血的預防措施
3.1 提高穿刺技術水平,提高護士依靠手感確定靜脈的能力,掌握好進針的力量與角度。
3.2 周圍淺靜脈充盈不良的病人應用甩臂法采血[1],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淤血的發(fā)生。
3.3 熟練真空采血器的使用。更換采血管時,右手固定好持針器,左手將采血管緩慢上推,避免采血針上移。
3.4 根據(jù)靜脈情況選擇使用可見回血的蝶翼式采血針或直式可視回血真空采血針采血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3.5做好病人的衛(wèi)生宣教工作。
3.5.1 對精神緊張、不合作者,采血前護士應熱情耐心地與其溝通,消除他的緊張情緒。
3.5.2 護士在采血的短暫時間內(nèi),明確告知病人正確的壓迫止血方法:食指沿血管走向將棉簽用力按壓在進針點的近心端,持續(xù)按壓時間不小于10分鐘。凝血功能障礙者應適當延長壓迫時間。
3.5.3 在采血室醒目的地方,用較大的字體對注意事項進行溫馨提示。
3.6 改善門診采血室的環(huán)境。擴大采血室的面積增加采血窗口與病人進出的通道,減少病人排隊等候的時間與擁擠嘈雜的狀況。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同時也改善了護士的工作環(huán)境。
通過對預防措施的實施,2016年10月~2016年12月,皮下淤血的發(fā)生率已降到1.1%,特別是大于4平方厘米的皮下淤血已很少發(fā)生。隨著工作質(zhì)量的提高,病人對門診采血室的滿意度也大幅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