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珍
繪本被國際公認是最適合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圖書?!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繪本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近幾年,我國一些兒童文學作家與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專家認識到繪本閱讀對低年級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大力推廣繪本閱讀。那么有哪些繪本閱讀策略能有效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感受童趣、分享快樂,從而帶領孩子走上閱讀之路呢?
一、猜測策略
故事性是繪本的特質,想象是繪本閱讀的重要方法。繪本的故事性決定了它的情節(jié)一般較曲折且有意味,可讓學生猜測,猜了開頭猜過程,猜了過程猜結尾。
1.賞讀封面,猜想故事
封面猶如音樂的序曲,是把讀者帶入內容的向導。繪本封面除了書名、作者、出版社等內容外,一般會有最具中心意義的插圖。閱讀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結合書名猜測書中的內容。如《不會寫字的獅子》一書,封面的插圖是兩張郵票,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書名猜猜故事可能寫些什么?這里的猜測策略意在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測等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也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繪本閱讀活動。
2.讀文賞圖,猜測體驗
一邊讀文賞圖,一邊猜測故事發(fā)展環(huán)節(jié)。如《小豬變形記》中,小豬接下去會把自己變成什么?怎么變的?一邊讀文一邊猜測,讓學生的思緒隨著圖文,隨著想象馳騁千里,猜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猜測人物心理的變化,讓學生在猜測中融入人物故事中,體驗故事情感。又如《我是霸王龍》系列,開頭與結尾互襯對比,讓學生猜測主人公每一次的心理活動,猜測的過程也是學生心靈成長的歷程,也是一次心理蛻變。繪本為兒童提供了豐富的體驗機會,每個故事都像在敘述兒童自己的成長歷程,展現(xiàn)了豐富的兒童生活和想象世界,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了其創(chuàng)造性。
二、觀察策略
繪本的圖畫到處隱藏著秘密。無論是封面還是蝴蝶頁,作者同樣為讀者獻上了精美的圖畫,這些圖畫一般是文章的引申或暗示。圖畫本身具有敘事性,它幫助學生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文本。教學時,我們要指導學生閱讀圖畫,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很多常被忽視的細節(jié),只有讀懂了這些細節(jié),才能對文本有更進一步的理解與體驗。如《我爸爸》一書中,從封面到封底,藏著好多個小太陽,如果沒有引導學生仔細讀圖,這些小太陽是很容易被忽視的。然而,這一小太陽卻是《我爸爸》這本書所要表達的中心——爸爸就像太陽一樣溫暖著作者,給作者以愛的力量。
又如《不會寫字的獅子》一書中,獅子在請了很多動物幫忙寫信都不滿意時,他的臉色由褐色變成了綠色,這一顏色變化正體現(xiàn)了獅子的極度生氣,也說明了文字的重要性。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觀察,這不僅是單純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更是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
三、讀寫繪策略
有一部分繪本故事性較弱,而抒情性較強,這一類的文本適合大聲地朗讀、品讀、感悟,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悟語言的聲韻美及神韻美。童趣是繪本的本質,而愛玩、愛演是兒童的天性,在繪本閱讀中可安排表演讀,讓學生在游戲中調動多種感官,融入文本,與文本同呼吸,共歡樂。在朗讀、趣讀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新課標指出:低年級學生要對寫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如《小豬變形記》中,可讓學生扮演其中的人物進行表演,進行對話練習,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編——小豬還可能變成什么?畫一畫,寫一寫。把讀、寫、繪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把觀察、想象與閱讀經驗、生活經驗相結合進行交流,從而學會用具體的語言表達抽象的感情。根據不同繪本,可安排讀前、讀中、讀后寫繪。
四、連結策略
連結策略是閱讀繪本的好方法。連結什么呢?連句子、連段落是文本中的連結;連經驗是文本與作者的連結;還有跨文本的連結,連結的線很多。以《不會寫字的獅子》一課為例。
1.句子、段落間的連結
教學時,可以把獅子請動物幫忙寫信的次序打亂,讓學生重新排列。通過排列順序,讓學生仔細尋找描寫的細節(jié)及前后的聯(lián)系,從而讓學生了解文本,形成整體的認識。
2.生活經驗與文章內容的連結
書中為什么會安排長頸鹿在屎殼郎的后面出現(xiàn)?學生通常會覺得可能是剛好遇到,那為什么不遇到別的動物呢?在這里,我們連結生活經驗,長頸鹿那么高都能聞到屎殼郎信的臭味,可見,這封信有多臭,如果這封信寄到母獅子那,她會相信是公獅子自己寫的嗎?母獅子會接受公獅子嗎?這里如果沒有進行連結,學生很容易忽略作者的用意,作者安排人物的用意將被忽略。
3.文本與文本的連結
為什么作者會安排獅子第一個找猴子幫他寫信?因為猴子聰明、機靈。為什么猴子聰明、機靈呢?學生這里要進行跨文本的連結,有可能是從《西游記》得來的;或者是其他文本或故事中,人們對于猴子的描述大多是聰明機靈的;或是其他的自然科學,猴子跟人類是最相似的,針對這樣一個生活經驗進行連結。
4.連結策略重在教會學生找關系
為什么安排“猴子、河馬、屎殼郎、長頸鹿、鱷魚、禿鷹”這六只動物?因為這六種動物包括了海陸空;包括了雜食、草食、肉食動物;它們間有的是分解者,有的是消費者,通過文本找人物關系,更能深化對人物的認識。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學生可能只是覺得文本好笑而已,用連結的策略能讓學生討論更深層的東西,更深入地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明白將來寫故事的時候,人物是要精心安排的,而不是隨便抓到什么寫什么。
五、群文策略
相對于其他純文字讀物,繪本簡短易懂,易于圍繞同一個主題、同一種結構或同一種語言風格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通過學會一篇到讀懂一類。
1.同主題閱讀
《猜猜我有多愛你》《我媽媽》《逃家小兔》這三本講述母愛的可以放在一起閱讀;《大衛(wèi)不可以》《花婆婆》《我也可以飛》等自我成長系列的書放在一起閱讀。同主題閱讀還可配合語文學科教學進行,如,主題是《體育世界》的單元可以結合閱讀《勇敢的克蘭西》繪本。讓學生在自己喜愛的故事中更深刻地體會什么才是真正的體育精神。
2.同語言風格閱讀
閱讀時可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特色,進行模仿及創(chuàng)編,有利于學生的讀寫結合。如《我爸爸》《鼠小弟的小背心》等語言結構都具有“反復”的特點。
3.同文體特點閱讀
《晴天有時下豬》《小豬變形記》的夸張、荒謬;《小青蟲的夢》《好餓的毛毛蟲》的詩意;《昆蟲記》《小種子》的富有情趣;《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快跑!宅急便》《小種子》的知識性說明繪本,可讓學生細細品味不同文體的獨特之處。
總之,閱讀繪本時應該根據不同文本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繪本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王樂之.從繪本閱讀構建小學生閱讀力[J].新課程:上,2014(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