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遠
“我們現在住房安全有保障、脫貧致富有希望?!边@是安徽省金寨縣油坊店鄉(xiāng)龔沖村搬遷戶劉發(fā)耀的肺腑之言。在喬遷新居時,他在自家大門上貼了一幅自編的對聯: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真辦法實舉措硬功夫。無獨有偶,該縣斑竹園鎮(zhèn)王氏祠村2016年也傳唱著一首民謠:
我家住在王氏祠,進山步行十八里。
祖?zhèn)魅g土瓦房,根深蒂固是家底。
如今已經三十七,想說媳婦沒人理。
村里找我拆舊房,易地搬遷好主意。
政策搭臺我唱戲,二層小樓平地起。
扶貧帶來好福氣,媒婆進門來報喜。
鳳凰爭先往家擠,看我中意不中意……
百姓心聲是對金寨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極大肯定。為切實解決一些高寒山區(qū)“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不了一方人”的難題,2016年,金寨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消除貧困的“第一仗”和“當頭炮”,實行資源整合、政策疊加、統(tǒng)籌調度、強力推進,全年共完成易地扶貧搬遷5308人。截至目前,全縣共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10處、計劃安置5708戶、20260人,其中,動員到縣城購買商品房安置727戶、2735人,到集鎮(zhèn)購買商品房安置873戶、3386人,搬遷至中心村莊3355戶、11661人,搬遷至自然村莊759戶、2478人?!笆濉逼陂g,全縣力爭易地扶貧搬遷1.1萬戶、3.8萬人,真正讓符合條件和有搬遷意愿的群眾實現“應搬盡搬”。
廣泛動員引導搬
金寨縣地處大別山腹地,千米以上的高山101座,“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qū)特殊地貌,以及上世紀50年代修建梅、響兩大水庫實施大規(guī)模的移民搬遷,致使全縣多數貧困戶分散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山區(qū)等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地方。全縣58.9萬農業(yè)人口,其中47.6萬人居住在1.64萬個自然村莊。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標準,住房安全成為貧困戶脫貧的首要需求和最大障礙。
2016年初,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剛剛啟動時,大多數群眾都有“戀土、不離鄉(xiāng)”的情結,還有部分貧困戶對政策是否能夠全部落實到位存在疑惑。針對這些情況,縣里采取“動員大會”“村村響廣播宣傳”“干部進村入戶宣講”“發(fā)放明白紙”等多種方式進行政策宣講,重點解讀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住房建設面積控制標準、資金補助標準等相關規(guī)定要求,廣泛宣傳易地扶貧搬遷對于經濟社會發(fā)展、人民生活品質提升等方面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群眾對易地扶貧搬遷的認同感、參與感,不斷擴大易地扶貧搬遷的影響力,努力形成人人參與易地扶貧搬遷的濃厚氛圍,最終實現了“愿搬則搬、應搬盡搬、一戶不漏”。此外,金寨縣按照“戶申請、組評議、村票決和公示、鄉(xiāng)(鎮(zhèn))審核和公示、縣級審批和公告”的程序,精準確定搬遷人口和安置方向,簽訂搬遷協(xié)議。
疊加政策鼓勵搬
為打消群眾蓋不起房、搬不起家的疑慮,該縣用足用活各項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讓利給群眾,使每個貧困戶都不用自籌資金就能建起新房。在每個貧困人口享受2萬元易地扶貧搬遷補助的基礎上,疊加縣內水庫移民避險解困搬遷、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等相關政策,對自愿拆除住宅或騰退宅基地的群眾,給予相應的拆除房屋、退出宅基地補償及騰退獎勵。
對拆除房屋的群眾,按照戶型結構給予250—600元/平方米的補償,并按照宅基地退出的時間給予最高上浮30%的補貼;對退出宅基地的群眾,給予70元/平方米的補償;對自愿放棄申請宅基地的群眾,按2萬元/戶給予獎勵;對進入縣城和集鎮(zhèn)購房并承諾放棄申請宅基地的群眾,分別給予800、200元/平方米購房補貼。對既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又是水庫移民人口的,疊加享受水庫移民搬遷直補政策。
南溪鎮(zhèn)石寨村觀堂組張勇,家庭貧困人口4人(其中移民人口1人),認定宅基地退出補償119220.82元,該戶選擇到規(guī)劃的中心村莊安置,享受易地扶貧搬遷補助20000元/人×4人,計80000元,享受水庫移民補助1人15000元,合計享受補助214220.82元。石寨村對易地扶貧安置點采取地基工程政策統(tǒng)建、地上建筑群眾自建的方式,該戶建房費用約12萬元,還剩余補助款9萬余元。花石鄉(xiāng)大灣村貧困戶陳澤申,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習近平總書記到金寨調研時曾慰問該戶。2016年,陳澤申家搬遷至大灣安置點,共獲得宅基地退出、移民搬遷和扶貧搬遷補助合計12.28萬元。對于少數完全無能力建房的特殊貧困戶,該縣又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了196套公共安置房,缺口資金由政府統(tǒng)一承擔,確保所有群眾住房安全。
統(tǒng)籌調度督促搬
根據“群眾的事情群眾辦”的原則,該縣各個安置點均組建了村民搬遷理事會,在安置點規(guī)劃建設、戶型選擇等方面,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導作用,搬遷戶建房由理事會統(tǒng)一組織和管理,鄉(xiāng)鎮(zhèn)政府加強監(jiān)管。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統(tǒng)籌考慮資源環(huán)境和產業(yè)基礎,結合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在全縣規(guī)劃保留的村莊中,選擇160個中心村莊、140個自然村莊及10個集鎮(zhèn)新建搬遷安置點,設計安置房戶型11種供搬遷群眾自選。
此外,金寨縣對各安置點基礎建設實行清單管理,縣政府整合資金,予以重點保障。制定搬遷工作行事歷,強化督促調度,縣主要領導每月調度一次、分管領導每半月調度一次,聯系鄉(xiāng)鎮(zhèn)縣領導每周到所聯系鄉(xiāng)鎮(zhèn)督促調度一次,確保搬遷工作快速有序推進。2016年,全縣共調整安置點建設土地3825畝,建房8801間,開工率100%。截至2016年12月底,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全縣2016年已搬遷入住2363戶、8589人。
完善配套吸引搬
群眾搬遷后如何種菜、養(yǎng)豬?如何上學、就醫(yī)?這些問題群眾最關心。該縣高度重視搬遷安置點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務服務設施建設,將學校、幼兒園、衛(wèi)生室、農民文化樂園等公共服務設施納入安置點建設規(guī)劃,加快實施安置點道路提升工程,將原3.5米水泥路面拓寬到5米;投入環(huán)保資金4000萬元,建設安置點污水處理設施。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和“適當留有余地”的原則,同步規(guī)劃建設亮化、體育、旅游、商業(yè)網點等設施,確保搬遷群眾住得放心、住得舒心。同時,為方便群眾生活生產,由鄉(xiāng)鎮(zhèn)政府在安置點周邊統(tǒng)一流轉部分土地分配給易地扶貧搬遷戶,解決群眾種菜、養(yǎng)豬的難題。
能否穩(wěn)定增收是決定搬遷成敗與否的關鍵,解決安居問題、是決勝脫貧攻堅的頭等大事。該縣特別重視貧困戶搬遷后的產業(yè)發(fā)展問題,確保每個搬遷戶都有2至3項穩(wěn)定的增收項目,確保搬遷戶就業(yè)有渠道、收入有提高。
在易地扶貧搬遷的帶動下,該縣的脫貧攻堅工作按照精準扶貧的思路,因戶制宜、精準施策,積極探索脫貧攻堅的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脫貧攻堅的工作措施,全縣2016年脫貧4729戶、18288人,實現了首戰(zhàn)告捷、大獲全勝,經濟發(fā)展也呈現了“穩(wěn)中有進、后勁增強、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