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苗苗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海醫(yī)院康復科,江蘇蘇州 215000
上肢康復機器人輔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運動功能及日常活動能力的影響
陳苗苗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海醫(yī)院康復科,江蘇蘇州 215000
目的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上肢康復機器人輔助訓練對其上肢運動功能及日常活動能力的影響展開探討。方法選擇該院收治的66例患有腦卒中偏癱的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展開研究,33例患者為一組,對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常規(guī)肢體功能訓練,主要為運動治療和作業(yè)治療;而對觀察組的患者進行常規(guī)肢體功能訓練的同時再加上上肢康復機器人治療,對患者在訓練前、訓練4周后的進行檢測、評定、評分,對比兩組療效。結果從兩組患者在訓練前及訓練后肩、肘、腕的活動度、Lindmark評分的改善情況上看,觀察組的改善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進行常規(guī)肢體功能訓練的同時加以上肢康復機器人康復可促進其上肢運動功能的改善以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上肢康復機器人訓練曰腦卒中曰偏癱曰上肢運動功能曰日常生活能力
患有腦卒中的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運動、感覺、語言、認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礙,其中以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最為常見[1]。許多腦卒中偏癱患者都出現(xiàn)上肢癱瘓的情況,并且恢復很慢,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醫(yī)學上不斷提高對其上肢功能的訓練效果,而在常規(guī)肢體訓練的基礎上結合上肢康復機器人訓練,明顯提高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情況,康復機器人主要是通過功能、娛樂等多方面的性質提高患者對訓練的積極性。目前上肢康復機器人訓練已經逐漸被運用在臨床醫(yī)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文就上肢康復機器人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功能恢復的影響選擇66例患者來進行分組展開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66例經檢查確診為患有腦卒中偏癱的患者,這些患者都具有清醒的意識、穩(wěn)定的生命體征及無障礙的語言、認知,并且經其個人意愿可接受參與該研究,其患側上肢的改良Ashworth均大于Ⅲ級,上肢肌力小于2級,這些患者病程皆小于3個月,沒有伴隨有肝、腎、內分泌系統(tǒng)等相關疾病或是骨關節(jié)疾病。將這66例患者分為每組33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觀察組中有15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齡在 35~70 歲之間,年齡中值為(59.14±13.78)歲,16例屬于右側偏癱,17例屬于左側偏癱;對照組中有17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齡在33~70歲之間,年齡中值為(60.17±10.68)歲,14 例屬于右側偏癱,19例屬于左側偏癱。對比兩組患者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分別對兩組患者實施基礎藥物治療以及常規(guī)康復訓練,而對于觀察組的患者在這些治療基礎上再加以上肢康復機器人訓練。對照組的常規(guī)肢體康復訓練主要包括運動療法和作業(yè)療法。而上肢康復機器人訓練是通過運用廣州一康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A2康復機器人對肩關節(jié)進行屈曲、內收、外展等訓練,對肘關節(jié)進行屈、伸等訓練,將前臂前后旋轉,加強手抓握的訓練。訓練包括單關節(jié)訓練、二維訓練及三維訓練,單關節(jié)訓練通過煎雞蛋、槍擊、射箭等游戲項目對肩、肘、腕關節(jié)進行訓練,二維關節(jié)則通過摘蘋果、擦墻、幾何圖形等游戲項目對多個關節(jié)協(xié)調進行訓練,而三維訓練則是通過擊球項目增加二維訓練的活動范圍。需要注意的是在訓練時需要根據(jù)患者的自身情況選擇游戲項目及訓練難度,再逐漸增加難度,開始訓練時必須有專業(yè)人員進行指導,讓患者每天進行一次30 min的訓練。
運用機器人的評價系統(tǒng)分別對患者在訓練前、訓練4周后的肩、肘、腕的活動度及手握力、Lindmark評分、上肢神經傳導速度評分進行評估。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不同訓練時間點的肩、肘、腕的活動度進行評定得出,兩組患者在訓練前肩內收、肩外展、肩前屈、肘屈、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手握力這幾項上的評分差異不大,在訓練4周后觀察組患者肩內收評分為(61.97±18.63)分,肩外展評分為(74.23±27.83)分,肩前屈評分為 (76.67±28.33)分,肘屈評分為(73.97±26.50)分,前臂旋前評分為(43.19±17.61)分,前臂旋后評分為 (38.81±16.01)分,手握力評分為(4.30±1.78)分;在訓練4周后對照組患者肩內收評分為(51.14±17.93)分,肩外展評分為(54.23±27.53)分,肩前屈評分為(60.27±28.30)分,肘屈評分為(63.99±26.20)分,前臂旋前評分為(33.25±17.65)分,前臂旋后評分為(27.61±16.01)分,手握力評分為(3.10±1.73)分;從兩組患者的Lindmark評分上看,訓練前兩組的Lindmark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訓練4周后對照組的患者Lindmark評分為(26.35±9.45)分;訓練4周后觀察組的患者Lindmark評分為(19.15±9.43)分;結合上述兩項結果得出,觀察組取得的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常規(guī)的肢體康復訓練主要是運用各種的訓練手法結合簡單的機械對患者展開一定的運動訓練,因為其訓練效果由治療師的手法及經驗決定的,患者由于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對枯燥的訓練沒有興趣,因此無法長時間堅持訓練,并對中風偏癱患者進行肢體訓練工作量較大,使得治療師極易出現(xiàn)疲勞狀態(tài),從而影響訓練效率。而近幾年許多研究得出[2],在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常規(guī)肢體訓練的同時加以上肢康復機器人訓練可以有效提高訓練效果,因為該訓練方式主要運用特定的功能訓練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重組及功能補償起到促進的作用,對于患者的肢體功能的恢復十分有利。
上肢康復機器人訓練通過將虛擬現(xiàn)實技術與軟件系統(tǒng)相結合,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患者感受到訓練的真實性,機器人進行輔助有助于解決許多常規(guī)肢體康復訓練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通過不同有趣的游戲讓患者積極配合,訓練時完成任務增添患者的興趣。提高了患者的參與度以及訓練效果,同時也可以根據(jù)患者的自身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訓練內容[3],對于長期的康復訓練起到很大的作用。該研究就上肢康復機器人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功能恢復的影響選擇66例患者來進行分組展開探討,觀察組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常規(guī)肢體功能訓練的同時加以上肢康復機器人康復可促進其上肢運動功能的改善以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此訓練方式可以在臨床中多加以運用。
[1]侯紅,范亞蓓,吳玉霞,等.康復機器人輔助訓練對偏癱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13(10):1013-1016.
[2]王會才,趙凱,葛玥.康復機器人訓練對腦卒中偏癱上肢功能及神經電生理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4,22(9):1690-1694.
[3]張超,劉璇,侯增廣,等.上肢機器人輔助療法對恢復期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12):1365-1370.
R49
A
1004-6569(2017)07(a)-0059-02
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