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瑾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南充637000)
關于親子夏令營志愿者活動的幾點思考
——以峨眉山親子夏令營志愿者為例
□肖瑾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南充637000)
隨著國內家長對于孩子教育的重視性不斷提高,夏令營的發(fā)展規(guī)模不斷擴大,衍生了許多夏令營志愿者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許多問題。本文以2016年7月份峨眉山親子夏令營志愿者為調查對象,研究了以景區(qū)為自然與文化背景的夏令營中,志愿者活動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并以此為依據(jù)提出的建議。旨在為自然類親子夏令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夏令營;志愿者活動;服務體系
親子夏令營志愿者活動意義重大,對參與的志愿者而言,不僅可以參與平時接觸不到的另一種生活,并從中吸取經(jīng)驗以提升自我,還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感。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采用調查問卷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獲得數(shù)據(jù),調查對象為2016年7月份部分峨眉山夏令營志愿者,共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率95%,并對其中個別志愿者,夏令營組織者,夏令營參與者進行了訪談。我們還參與了志愿者活動,并進行觀察記錄,以求數(shù)據(jù)相互印證,真實有效。
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志愿者中有72人40歲以上,占75.79%,23人20歲以下,占24.21%;女性84人,占88.42%,男性11人,占11.58%,了解志愿者具體活動的女性61人,占女性總人數(shù)72.62%,了解志愿者具體活動的男性8人,占男性總人數(shù)72.72%。說明參與親子夏令營的母親對志愿者活動較感興趣。
2.1 來自志愿者自身問題
2.1.1 實踐能力不足。根據(jù)問卷調查,僅有5名志愿者為峨眉山本地人,絕大多數(shù)志愿者是從其它省市跟團到峨眉山參加夏令營,由于對當?shù)厍闆r不了解,再加上沒有進行崗前培訓,無法在第一時間有效開展活動,20歲以下志愿者不善溝通,一旦被安排到重要任務,由于年少者社會經(jīng)驗少,無法跟上年長志愿者做事的節(jié)奏,二者配合度低,導致活動屢屢出錯。
2.1.2 責任心和意志力不足。根據(jù)個人訪談,年少的志愿者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挫折,一半左右的人會請教年長者,一半則會跳過挫折,不去管它。而年長者一般會堅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止。
2.1.3 對志愿者活動意義的認知不足。根據(jù)問卷調查,在年長者中,有61名,即84.72%的年長志愿者表示參與志愿者活動的原因是宗教信仰,有69名,即95.83%年長志愿者因為可以減免參加夏令營的費用。在年少者中,有18人,即78.26%年少志愿者表示參與志愿者活動的原因是因為可以減免參加夏令營的費用。在全體志愿者中,僅有8.42%的人單純?yōu)閰⒓又驹刚呋顒佣鴣怼?/p>
2.2 來自夏令營組織的問題
2.2.1 對各個志愿者分工不明確。根據(jù)個人訪談,大部分夏令營由少數(shù)幾個年長志愿者主持工作,但由于志愿者們對彼此熟悉度不夠,無法明確分工,導致活動開展較為混亂,出現(xiàn)有的崗位無人,有的崗位人員過剩的情況。
2.2.2 對志愿者活動宣傳力度不夠。根據(jù)調查問卷,有85人是通過熟人介紹參加志愿者活動,占總人數(shù)89.47%。其余10人是因為夏令營征集志愿者的海報而參加活動。
2.2.3 來自社會的問題,社會認同度低。我們通過參加志愿者活動得知,有些夏令營組織者認為志愿者只是廉價勞動力,將其視為普通雇員,交給志愿者的工作不乏有做飯,洗碗,擦桌子之流,這嚴重打擊了年少志愿者的積極性,年長志愿者也稍有怨言。
3.1 增強志愿者的能力和責任心
無論年齡多少,知識的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只有不斷充實自我,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把握住它。此外,還要建立好獎懲機制,明確責任和義務,激發(fā)志愿者的潛力。
3.2 健全親子夏令營志愿者的管理機制
3.2.1 建立合理的招募機制。因此需要加強對志愿者招募機制的建設,在有意參加志愿者活動的人了解其義務與組織情況后,根據(jù)其本人意愿分配崗位,讓他們有的放矢地參加。
3.2.2 組織崗前培訓。愿意參加志愿者服務的人們特質不同,需要通過崗前培訓讓他們的個人特質得到最大化利用。
政府部門應加強有關志愿者方面的立法管理,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鼓勵人們參與志愿者活動,提升志愿者服務質量,改變社會對于志愿者陳舊的觀念,給予志愿者的勞動以尊重。
[1]張馳.關于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幾點思考[J].理論探討,2010(14):104-106.
1004-7026(2017)04-0125-01
G258.7;G25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4.094
肖瑾(1996.3-),女,四川省樂山人,南充市順慶區(qū)西華師范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