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南,趙晨旭
(1.遼寧中醫(yī)藥大學 護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847;2.大連外國語大學 軟件學院,遼寧 大連 11604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的建設策略
馬其南1,趙晨旭2
(1.遼寧中醫(yī)藥大學 護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847;2.大連外國語大學 軟件學院,遼寧 大連 11604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公眾平臺,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新載體和新途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在應用定位上是一種隱性教育方式,是一種面對面的直接教育方式,也是一種開放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與質(zhì)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的建設,主要應采取以下策略:一是豐富推送內(nèi)容,實現(xiàn)微思政大容量;二是搭建互動平臺,實現(xiàn)線上線下融會貫通;三是創(chuàng)新話語形式,運用媒體話語增強教育效果;四是堅持精準定位,以特色和風格提升平臺影響力。
微信公眾平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移動通訊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和融合,人們生活中出現(xiàn)了諸多信息咨詢傳播和生活服務的微平臺。“微信”渠道豐富,覆蓋面廣泛,是一種新興的社交應用程序。使用微信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生活的常態(tài),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谖⑿沤⒌乃枷胝谓逃拔⑵脚_”,已經(jīng)引起高校師生的廣泛關注,呈現(xiàn)一個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豐富的內(nèi)容和形式,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和途徑,推動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
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wǎng)民規(guī)模已經(jīng)達到7.31億人,其中手機網(wǎng)民規(guī)模達到6.95億,手機網(wǎng)民占比達95.1%,網(wǎng)民網(wǎng)上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1]。隨之而來的微信已經(jīng)成為7億人都在使用的一項手機應用。這種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互動,支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的交流方式,更是深受大學生的喜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應用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chǎn)物,通過注冊公眾賬號,利用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終端設備,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型網(wǎng)絡信息處理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平臺是思想政治教育網(wǎng)絡新載體,是網(wǎng)絡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網(wǎng)絡載體有效優(yōu)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質(zhì)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網(wǎng)絡空間更好地發(fā)揮著教育功能,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網(wǎng)絡陣地,形成雙向的優(yōu)勢互補。新媒體平臺,在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時,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跨越校際、融入社會,有利于形成全社會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圍。
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是一種隱性教育方式。這種隱性教育方式,突破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灌輸、生硬、單向、枯燥的限制,最大限度地突出了親和、交互、立體、多元、平等的優(yōu)勢和特征,彰顯出網(wǎng)絡載體的時代性、吸引力和影響力。在全面服務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它以一種碎片化的教育方式把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教育滲透其中,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大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網(wǎng)絡空間。
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是一種面對面的直接教育方式。這種面對面的直接教育方式,突破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中間環(huán)節(jié),突破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獲得學生的關注,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起到指導和約束作用,有效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精準性。特別是“微平臺”在構建的過程中精心設計平臺評論、評選、集贊等實踐板塊,發(fā)布大學校園生活的相關報道等,這些內(nèi)容與大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平臺上能夠看到學生的身影,更加增強了學生的瀏覽興趣,提升了關注度,增強了平臺的黏性,使學生能夠主動關注平臺動態(tài),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是一種開放的教育方式?;ヂ?lián)網(wǎng)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信息,各種新思想、新觀念、新論斷在平臺上交融互動,人們以手機為載體,隨時隨地可以了解到各類信息。同時,“微平臺”充分發(fā)揮了信息傳播方式變革背景下人人都是“麥克風”的傳播優(yōu)勢,每一個大學生都成為傳播的主體,也是媒介的節(jié)點,既能隨時隨地接收教育資訊,也能隨時隨地轉發(fā)相關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個開放的平臺上最大限度地“關注”和“被關注”,最大限度地發(fā)出主流聲音,弘揚時代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微平臺”能夠極大地提高信息的溝通和協(xié)同效率,提升對使用者的教育、服務及管理能力,增進教育主客體之間的良好互動,并與大學生的生活世界相互融合,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新載體和新途徑,但在建設和運行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目前來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主要以信息推送服務為主,以立德樹人為主旨,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公告、校園新聞、校園文化活動的報道等。這個功能基本上是所有微信平臺都能實現(xiàn)的功能,在相關的欄目設置、服務鏈接及大學生參與與反饋等方面缺乏互動性的設置,沒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中大學生的主體地位,仍以灌輸、單向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平臺運行的過程中沒有形成主體間的交流與互動,缺乏線上線下的活動互動,媒介傳播體系不完善。雖然許多學校都在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平臺,但學生的關注度與參與率普遍不高,有些平臺最終都變成一種單純發(fā)布信息的平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平臺面向的主體是大學生,他們思想活躍,視野開闊,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具備接受和運用生動語言的能力,喜歡生活化、簡單化、幽默感強的語言。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臺尚缺乏體現(xiàn)自身風格和氣質(zhì)的語言,大多數(shù)平臺還是以書本式語言、課程式語言、說教式語言發(fā)布信息,缺乏具有親和力的語境和語言,平臺建設比較刻板,好像是一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電子書,專業(yè)性比較強,風格老套。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臺在欄目設置、語言風格的把握等方面還局限于傳統(tǒng)風格,沒有抓住新媒體話語的特征,在推送文章題目的設置上也僅僅局限于事件性敘述,無法真正吸引學生的關注,從而喪失了占領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寶貴機會。
微信平臺的建設涉及編輯、推送、推廣等方面的業(yè)務能力和專業(yè)技能,特別是對文本編輯、信息檢索、平面美工等方面的要求更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基本都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技術力量相對薄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臺雖“微”,但內(nèi)容的含量卻很“大”,可以設置許多欄目,可以以不同的推送標簽進行推送。目前來看,推送文章的標簽分類卻并不清晰、時有時無,缺乏系統(tǒng)性,有不少標簽分類是文章編輯者即興而為。有些標簽在推送過程中僅僅出現(xiàn)過一次,等到下次推送類似文章時又換另外一個標簽分類,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承載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成果,傳遞網(wǎng)絡正能量,成為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新媒體教育平臺、思政學者進行思想和學術交流的學習平臺。因此,應當采取以下舉措切實加強建設。
平臺建設要緊緊把握學生為主體的定位,推送內(nèi)容應緊貼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實際,全面服務于大學生成長成才。因此,在內(nèi)容選擇上要以具有時效性、實用性的內(nèi)容為主,增強平臺的親和力。如平臺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方面的需求,分別推送《學霸見面會》《競選學生會的小技巧》《學霸與學生干部如何兼得》等文章,盡量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并采取定期推送的方式。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學生用戶獲取信息的時間,同時也有利于增強用戶黏性,通過“長尾效應”,使渴望了解相關信息的學生成為平臺信息的持續(xù)關注者[2]。
平臺建設要以思想引領功能為主旨,主要推送具有思想性教育的內(nèi)容就顯得尤為必要。如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以“十八屆六中全會·每日一問”的形式,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以積少成多的方式,將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融入每日的推送中,有效避免了單一推送此類信息的枯燥,增強可讀性。有的平臺根據(jù)二十四節(jié)氣,定期于二十四節(jié)氣當天推送與節(jié)氣相關的古詩詞、習俗、文化等內(nèi)容的“節(jié)氣名片”,對學生進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形成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良好氛圍,既增強平臺推送內(nèi)容的可讀性,又突出主題性。
微信平臺在功能的定位上不僅僅是單向的推送,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雙向和多向的交流與互動,特別是要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線上與線下的融會貫通。這種互動可以由運營者發(fā)起,用戶響應與參與,也可以由用戶發(fā)起、運營者幫助宣傳擴散。因此,在平臺建設的過程中可以發(fā)起征集,如“征稿:第一次在外讀書是怎樣的體驗”“征稿:老師我想對你說”等活動,就是由平臺運營者發(fā)起,通過征稿的形式收集學生的心聲,并予以整理篩選后發(fā)送到平臺進行展示。同時,通過平臺的“留言板”功能,學生可發(fā)送一些進入大學后的學業(yè)及生活上的困惑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平臺通過整理后對這些問題進行回復并轉發(fā),幫助學生排難解惑。這樣就能有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網(wǎng)上網(wǎng)下、線上線下的全過程。
各個公眾號的微信平臺之間也能通過互動實現(xiàn)交流,做到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實現(xiàn)共贏與發(fā)展。如目前許多高校都擁有就業(yè)、教務、圖書館、學生會等各類微信公眾賬號,而這些微信公眾賬號應該加強彼此間的互動,如相互轉發(fā)對學生生活學習有利的原創(chuàng)文章并注明出處,或粘貼其他職能部門的微信二維碼,相互宣傳,形成共同體,攜手為學生服務。每個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對象不同,風格和特點也不盡相同,不同的微信公眾號之間應加強互動和借鑒,可以通過設置聯(lián)合欄目,建立共享的空間和路徑,幫助學生用戶打開視野,使學生受益最大化。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賦予話語更鮮活的表現(xiàn)形式。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忽視了“實踐話語”“生活話語”的運用,往往采用“政治話語”“文件話語”“政策話語”等對話大學生,話語的傳播過于理想化,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說自話、不接地氣,很難真正融入大學生的生活世界[3]。微信平臺話語的選擇,應當立足網(wǎng)絡的特征,選擇親切、便捷、活潑、雙向的新媒體話語,既為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注入新鮮血液,又能彰顯時代性,滿足大學生對新型話語的期待。如在平臺中運用接地氣、具有時代氣息的網(wǎng)絡語言,發(fā)布“厲害了,word護院”“來來,小伙伴們,一起hold住晚自習”“你該get的選課流程”等多篇欄目文章。這些生動活潑的網(wǎng)絡語言,有效拉近了平臺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增強了思政話語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平臺建設不可忽視情感話語的使用。準確合理的話語表達,是實現(xiàn)教育信息有效傳遞、教育主體間達成有效共識、教育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和前提[4]。情感話語主要通過借鑒心理學領域的共情、共感等相關技術,采用聊天式、談心式的語氣娓娓道來,從而達到觸及教育者內(nèi)心世界的效果。如在平臺中特別開通“輔導員心語”欄目,欄目中輔導員以情感關懷代替命令式、規(guī)范式的話語運用,把對學生的關愛之情寓于富有情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之中,提高了輔導員話語的感召力和親和力,提升了學生對平臺喜歡、接受與信任的程度。
簡約的話語更適合微信公眾平臺。微時代、快節(jié)奏,是現(xiàn)代生活的顯著特征。微信時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特點和信息的快餐化特征,使人際交往更加便捷,主要原因在于它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簡易,交談更簡約。同樣,微信時代下大學生的交流更簡單直接,不喜歡拐彎抹角,各種微信平臺賬號每天推送的信息層出不窮,學生群體每天接收的信息量巨大,冗長繁瑣的話語,無法適應時代發(fā)展和學生特點的變化。因此,平臺應當重視提高話語的簡潔度,形成一套適應大學生交流特點的平臺思政話語,以最簡潔、最明了的語言向大學生輸出最多的信息和知識。
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平臺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嚴格選題,把好質(zhì)量關,是平臺建設的首要原則。要堅持平臺的正能量發(fā)聲,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堅持高水平、高質(zhì)量的文章推送。平臺建設要堅持精準的定位要求,一是要把握服務對象的精準需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精準服務;二是要把握平臺特色和風格的精準定位,凸顯平臺建設自身的特色,提升平臺的影響力。
高校教師與大學生群體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主體用戶群,每天接觸到的推送信息異常龐雜,在對信息接收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如果文章標題過長或詞不達意。則很容易在用戶的自主選擇中遭到淘汰。因此,“微平臺”要對推送的內(nèi)容進行有效分類,用具有吸引力的詞語吸引用戶的眼球,并對推送內(nèi)容進行合理劃分,如選擇“學海有涯”“職來職往·精準就業(yè)”“話你知”“期末”等欄目,堅持每日推送,并在每個欄目下收納不少于15篇文章,保證文章推送的連續(xù)性與系統(tǒng)性,增加用戶黏度。此外,平臺建設還應緊緊圍繞學生的需求,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差異,推送不同主題的內(nèi)容,增加文章推送的針對性。如針對大一新生,設置“@小鮮肉們”欄目,主要推送一些新生須知及新生入學教育活動報道;針對大四畢業(yè)生,平臺設置“職來職往·精準就業(yè)”欄目,專門推送與就業(yè)有關的信息;針對大二、大三學生,可設置“學霸養(yǎng)成記”“四六級攻略”等欄目,旨在提升大二、大三學生的學業(yè)素養(yǎng)。這樣多面一體的推送方式,增加了平臺的學生受眾,讓平臺所帶來的“紅利”惠及更多學生。
[1]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中心.第39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2017-01-22)[2017-03-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t20170122_66437.html.2017-01-22.
[2]歐陽世芬,蔡雨娟.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的現(xiàn)狀和運營策略探析[J].視聽,2015(7):150-153.
[3]高冠地.基于微信平臺的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6.
[4]林迎熹.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轉換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4.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Chat Plat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 Qinan1,Zhao Chenxu2
(1.College of Nursing,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Liaoning 110847;2.College of Software,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Liaoning 116044)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position,new carrier and new approa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the aspect of application location,the public platform is a kind of education way with covertness,directness and openness and it is good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onic platform should mainly adopt following strategies:Firstly,It needs to enrich the content through WeChat pushing and to achieve the high capac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econdly,it’s necessary to set up the interactive public platfor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from Online to Offline.Thirdly,Innovating the form of discour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al effect by using media discourses is essential.Finally,It is important to insist on precise localization and enhan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electronic platform by characteristics and unique styles.
WeChat public platform;undergraduat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674-5450(2017)06-0104-04
2017-03-15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專項課題(EMIC201620-063);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L14ASZ001)
馬其南,女,遼寧營口人,遼寧中醫(yī)藥大學教授,法學博士,主要從事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張立新 責任校對:詹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