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論張英的教育理念

2017-04-13 06:47:54
宿州學院學報 2017年9期
關鍵詞:張廷玉安徽大學張英

焦 艷

安徽大學歷史系,合肥,230039

試論張英的教育理念

焦 艷

安徽大學歷史系,合肥,230039

從清康熙年間大臣張英寫的反映其教育理念的詩文著述入手,從傳統(tǒng)思想、家學思想、重視子女教育角度分析了張英重視教育的緣由。在讀書方法方面,張英強調(diào)了溫習、背誦、養(yǎng)成良好讀書習慣以及習字的重要性。在寫作方面,強調(diào)條理分明、言辭流暢。在品行方面,重視對世家子弟謙遜謹慎、品性端一、禮讓等品行的培養(yǎng)。在擇友方面,認為“友不擇便交”為一大戒,強調(diào)擇友必須滿足立品、讀書、養(yǎng)身、儉用四個方面。在為官方面,要求廉潔奉公、恪盡職守、嚴守做官的原則及愛民如子的品質(zhì)。張英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教育理念,對張氏家族讀書風氣的形成,對子女教育的養(yǎng)成,對后世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參考和借鑒意義。

張英;教育理念;家風;教子

張英(1637—1708年),字敦復,號樂圃,晚年號圃翁,安徽桐城人??滴趿赀M士,選庶吉士[1],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在位期間清正廉潔,勤政愛民,備受康熙帝賞識??滴踬澷p他:“老成謹慎,始終不渝,有古大臣風?!盵2]張英一生著作頗豐,并對經(jīng)學研究頗有造詣,主要著作有《易經(jīng)衷論》《篤素堂文集》《存誠堂詩集》《聰訓齋語》《南書房記注》等。其中《篤素堂文集》《存誠堂詩集》和《聰訓齋語》中存有很多反映張英教育理念的文章和詩作,是后人研究張英如何教育子女的重要史料。

1 相關研究與問題提出

目前,學界對張英的研究較為豐富,代表性成果有:江小角依據(jù)張英著述,對張英其人以及詩文內(nèi)容作了詳細解讀[3];章建文論述了張英擔任帝王之師、庶常之師、兒孫之師過程中對桐城派的貢獻[4];郭長華對張英家訓思想中養(yǎng)身、養(yǎng)心、養(yǎng)家、教子等方面進行了論述[5];嚴萍對張英家訓中蘊含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啟示進行了研究,內(nèi)容涉及家庭環(huán)境、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等方面[6];白興華等從讀書養(yǎng)心、節(jié)欲養(yǎng)生、謙謹處世等角度分析了張英《聰訓齋語》的價值[7];肖阿如依據(jù)《聰訓齋語》,對張英教育思想中體現(xiàn)的讀書、作文、學字、詩歌等語文教育思想進行了論述[8]。綜上所述,目前關于張英的研究集中在從文學角度分析詩文價值,從家訓出發(fā)論述張英在養(yǎng)身、養(yǎng)性以及家庭教育、文史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全面考察張英及其家族的有關著述,論述張英的教育理念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2 張英重視教育的緣由

首先,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張英作為讀書人,受儒家文化熏陶,畢生所求的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題名、為國效力;并且秉承經(jīng)世致用思想,格外重視教育。張英從小就非常熱愛讀書,重視家族文化積累,踐行忠君愛國,對子孫后代的培養(yǎng),盡力親為,悉心備至。

其次,家學淵源的引導。在張英幼時,其母吳太君尤為重視教育子女讀書,而且要求極為嚴厲,方法獨特。當時桐城兵荒馬亂,張英隨母寓居金陵,所住之屋甚是狹窄,即使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的母親“必先營書室,隔窗聽咿唔聲,入深夜不倦,則色喜”[9]438??梢娖淠笇ψ优x書學習的重視和嚴格要求。由于張英的父親張秉彝在外為官,吳太君承擔著教育子女的重任,于是她便“問請于大人簡題數(shù)百為簽,作大斗貯之,遇文期則掣簽命題,文未畢不令就寢”[9]438。此后遷居桐城城區(qū),或居山中,都選擇鄰庵命叔兄在其中讀書。正是因為吳太君嚴厲且獨特的教育方法,使得張英自幼熱愛學習、刻苦讀書,即使身患疾病也手不釋卷。張英認為讀書可以修身養(yǎng)性,為人生頤養(yǎng)第一事。并且也極為重視子女的學業(yè),從小教子女讀書,訓練他們的寫作能力,在忙于國事公務時,指示姚夫人督促子女學習。

再次,張英把培養(yǎng)子女成才當作自己的責任。當張廷瓚山東鄉(xiāng)試時,他告誡張廷瓚說:“詞臣無多任事,所恃以報國家育人材者,惟在典試耳。汝其慎之勉之?!盵10]444可見,張英認為子女應該努力成為國之棟梁,為國效力,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精心培養(yǎng),讓子女成才,成為國家有用之人??傊?,桐城清河張氏家族得以繁榮興盛,子孫相繼考取功名,這些和張英孜孜不倦的教誨是分不開的。

3 張英教育理念的主要內(nèi)容

3.1 讀書要講求方法

張英認為想要成才,必須要多讀書,但并非讀死書,要有科學合理的方法。他總結的讀書方法是:

一是要溫習。他把所讀經(jīng)書視為瑰寶,每讀完一本書,為避免遺忘,必須做到時常溫習。他說:“我愿汝曹將平昔已讀經(jīng)書視之如拱璧,一月之內(nèi)必加溫習。古人之書,安可盡讀,但我所已讀者,決不可輕棄。”[11]527只有溫故,方可知新,張英強調(diào)讀書溫習的作用,是他自己讀書的經(jīng)驗總結。

二是要背誦。每讀一篇必須要背誦,所學知識要領悟透徹。張英從小體弱多病,仍然堅持讀書,手不釋卷。其子張廷玉在追念父親的行述中說:“至庚子歲始痊,一切家事皆付先妣經(jīng)理之,獨肆其力于學,與三先伯讀書家園中,相對手一卷不釋。每當霜寒星落之時,一燈瑩然,伊吾之聲達于巷外。自六經(jīng)、左、國以及莊、騷、子、史、兩漢、唐、宋之文,糜不搜討淹貫?!盵12]291從張英及其兄弟博覽群書、刻苦學習,也可看出他們之間互相砥礪、相互幫助、相互影響。

三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張英時常教育子孫后代時刻謹記讀書,甚至把讀書作為行孝道、報恩澤的標準之一。首先,他認為孩子必須從小養(yǎng)成好的讀書習慣,并且不同階段讀書內(nèi)容必須有所區(qū)別。他強調(diào)幼年應讀六經(jīng)以及秦漢之文。他說:“凡讀書,二十歲以前所讀之書與二十歲以后所讀之書迥異。幼年知識未開,天真純固,所讀者雖不溫習,偶爾提起,尚可數(shù)行成誦。若壯年所讀,經(jīng)月則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經(jīng)、秦漢之文,詞語古奧,必須幼年讀?!盵11]527又說:“自八歲至二十歲,中間歲月無多,安可荒棄,或讀不急之書?此時時文固不可不讀,亦須擇典雅醇正、理純辭裕,可歷二三十年無弊者讀之?!盵11]527可見,張英認為八歲至二十歲是孩子的成長關鍵期,更要珍惜時間,讀些諸如經(jīng)書之類典正純雅、對孩子無害的書,可謂終生受益。其次,張英認為二十歲之后也應堅持閱讀年少時的讀書內(nèi)容,不可全盤拋棄,束之高閣。他說:“幼齡入學之時,其父師必令其讀《詩》《書》《易》《左傳》《禮記》以及兩漢、八家文;及十八九,作制義、應科舉時,便束之高閣,全不溫習。此何異衣中之珠,不知探取,而向涂人乞漿乎?”[11]527并且幼年所讀之書,“本為壯年擴充才智,驅(qū)駕古人,使不寒儉,如畜錢待用者然”[11]527??梢姡瑥堄⒄J為讀書是一個長期學習的過程,諸如《左傳》《國語》和秦漢之文之類的經(jīng)典書籍必須要終身閱讀。而且幼年通過讀書,效仿古人優(yōu)秀的品行,擴充才智,對二十歲以后自身發(fā)展也大有裨益。

四是做到讀書與習字結合。張英認為學習書法也尤為重要,需要把握文字的格局,做到有骨有肉。他總結道: “楷書如坐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奔。”[13]44雖形貌各不相同,但最核心的是要把握好文字的體要。他把書法創(chuàng)作形象地比喻為 “如樹木之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后相承”[13]44。不能有所偏頗傾斜、神行無存,只有克服這些弊端,才可稱為佳書。同時,他還強調(diào)學字當專一。要選擇一種“古人佳貼或時人墨跡與己筆路相近者”[13]53,然后專心學之。不能朝令夕改,見異思遷,否則難有所成。他規(guī)定每日備好筆墨紙硯,臨四五百字,不可過勞也不可過逸。他說自古以來大家寫字最重視分行布百,以整齊勻凈為要。而學字切忌“飛動草率,大小不勻,而妄言奇骨磊落,終無進步矣”[13]53。這些真知灼見,也是張英從事書法實踐的切身體會,值得后人珍視。

3.2 重視寫作訓練

張英認為寫文章如移樹,必須要把握好方法,否則,必然導致 “再實之木,其根必傷”的結果[14]。首先要有前期積累,即多讀多背,注意溫習。同時,張英強調(diào)讀書不可貪多,要做到:“得尺則尺,得寸則寸,毋貪多,毋貪名,但讀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誦。然后思通其義蘊,而運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則才氣自然發(fā)越?!盵11]527張英四子張廷璂在張英的教育下,十五歲便可以寫出文辭優(yōu)美的文章[15]。這既顯示張英教子有方,也體現(xiàn)張廷璂的勤奮好學。此外,次子張廷玉在父親的教育下,也是年少聰慧,愛好詩經(jīng)之屬,異于同齡人。張英喜賦詩曰:“駒齒初齠發(fā)覆眉,頗憐聰慧異群兒。已通典誥兼風雅,遠勝而翁十歲時?!盵16]詩中飽含慈父望子成龍的喜悅之情和鼓勵之舉。同時,張英也強調(diào)作文必須先讀文章,他要求選擇“其精純條暢,有氣局詞華者,多則百篇,少則六十篇”[13]56來研讀,這樣才能領悟經(jīng)典內(nèi)容,在創(chuàng)作時予以應用,顯示效果。如果貪多博覽,過眼而忘,這樣寫作只會是“詞常窘而不裕,意常枯而不潤”[13]56,寫出來的文章空洞無物,沒有什么價值。其次,寫作不僅僅需要多看多背,還需要多練。張英對子女寫作要求極為嚴厲,并讓子女從幼年開始學習聲韻之學,每天作短句練習。張廷璐在詩集自序中說:“憶自髫齔時,先太傅公即示以聲韻之學,時乞假里居,每當夏夜追涼輒令屬對入山,則隨侍杖履間作短句,以博歡噱迨。”[17]此外,如何在科舉考試中寫出好文章,張英也有自己獨到的認識,他認為要把握八字:“理明詞暢,氣足極圓?!盵11]527意思就是寫文章要條理分明、言辭流暢,達到一種造詣極高的境界。他認為讀書必須聚精會神,超然物外,他說:“讀文作文皆須凝神靜氣,目光迥然出文與題之上。最忌墜入云霧中,迷失出路?!盵11]533此乃讀書真諦,值得深思。

3.3 注重品行培養(yǎng)

讀書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學習如何做人。張英認為,世家子弟相比于寒士更應該恭謹謙遜、不驕不躁、不偽不詐、品性端一,才會符合他們的身份,并得到別人的尊重。他說:“世家子弟原是貴重,更得精金美玉之品,言思可道,行思可法,不驕盈,不詐偽,不刻薄,不輕佻,則人之欽重較三公而貴重。”[11]518而寒士雖然家境貧寒、身份低微,但他們勤勞樸素、謙虛謹慎勝過世家子弟。因此,張英認為,如果世家子弟只有做到“謹飭倍于寒士,儉素倍于寒士,謙沖小心倍于寒士,讀書勤苦倍于寒士,樂聞規(guī)勸倍于寒士”[11]530。只有這樣,才能博得社會尊重和別人贊美。

張英時刻告誡子孫要堅持“禮讓”精神。他說:“古人有言:終身讓路,不失尺寸。老氏以讓為寶,左氏曰:讓,‘德之本也?!盵11]531他認為自古以來只聽過忍讓可以消除無窮的災禍,并未聞可以釀成災禍。因此他說:“欲行忍讓之道,必須從小事做起?!盵11]531比如,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張英的謙讓精神。張英還列舉自己五十余年未嘗受大侮,只因有一良策:思想轉彎早。他說:“每思天下事受得小氣,則不至于受大氣;吃的小虧,則不至于吃大虧。此生平得力之處。”[11]531由此可見,張英秉持“吃虧是?!?、謙虛禮讓的原則,是一以貫之的,對其后代良好品行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張英次子張廷玉就繼承了父親這一良好品行,張廷玉之子張若靄考中一甲第三名,雍正皇帝看到張若靄試卷時說:“朕心深為嘉悅。蓋大臣子弟,能知忠君愛國之心,異日必能為國家抒誠宣力。”[18]而張廷玉卻再三懇辭,認為天下學子眾多,愿讓給天下寒士。他說:“臣子張若靄登一甲三名,占寒士之先,于心實有不安。倘蒙皇恩名列二甲,已為榮幸。”[18]雍正皇帝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把張若靄列為二甲。這既體現(xiàn)了張廷玉良好的家風,又反映了他對寒士的關心和厚愛。

此外,張英認為人生不應只追求功名利祿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做人要淡泊名利。他時常感慨:“世間有多少高臺廣榭、名花異卉,而主人沒齒不能享者;又有雖身在其中,而牽于名利憂患煩惱而不能得其趣者,所以白香山履道里住得七八年,便翊翊自矜得意,形之詩篇。蓋古之達人深知閑適之不容易,雖暫得而亦不敢忽也。姚休農(nóng)先生有言:閑居適性,其福在堯、舜、釋迦之上?!盵19]由此可見,張英追求的是悠然閑適的生活情趣,不愿為功名所累,無時無刻都體現(xiàn)出他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懷。

3.4 慎重選擇朋友

張英認為擇友是人生大事之一,對仕宦子弟擇友,更是多有思考。他在《聰訓齋語》中說:“保家莫如擇友?!盵11]523可見,人在成長過程中,謹慎擇友尤為重要。張英認為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此時知識、情感既十分豐富又有室有家,父師之命、妻子之言皆聽不進去,只愿聽友人的話。若遇一損友,朝夕相伴,則前途難免不受影響[11]520。人在青年時期,選擇什么樣的人為友,非常關鍵。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張英以“友不擇便交”為一大戒[13]51,警示子孫。張廷瑑在《兄子宗岳二十初度序》中也說:“士君子立身行已,將以光大前人之緒而卓然自立為斯世有用之材。然欲蓄其德以成其材,端自擇交始?!盵20]可見,張廷瑑受其父擇友觀念的影響較深。正是如此,張廷瑑時常告誡子孫要謹遵先公家訓,絕棄淫朋宴私,慎重選擇友人,不可敗壞家風。他說:“余于先公之訓,日勉焉而猶未逮。吾子行厚而質(zhì)實,其學頗能窺古人藩籬,守先公之遺訓,絕淫朋之宴私,以光大前人之緒而卓然有以自成其材?!盵20]

朋友有益、損之別,如何辨別,張英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認為判斷一個朋友是否是益友,必須從立品、讀書、養(yǎng)身、儉用四個方面去考察[13]43。在這四個方面有稱道之處的朋友,才是良友;若不符合,則非良友。關于擇友的要求,張英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告誡自己的孩子,應在親戚的孩子中選擇德才兼?zhèn)洹酆米x書的兩三人交友足矣,兄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11]523。張英以官場、姻戚之間偽善的合作利用關系為例,教育子孫選擇朋友要擇謹厚老實、共同進步之人。他說:“今之朋友止可謂相識耳,往來耳,同官同事耳,三黨姻戚耳,朋友云呼哉!汝等莫若就親戚兄弟中,擇其謹厚老成,可以相砥礪者,多則二人,少則一人,斷無目前良友遂可得十數(shù)人之理?!盵11]536可見,張英一直強調(diào)真正的朋友不在數(shù)量,而在于有互相砥礪、相互學習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張英看透了仕宦子弟姻戚關系的復雜,希望子孫后代能真正有良友陪伴成長,看上去雖然有點世故,確是他閱世之深的體會。

考察張英的一生,他極其重視與友人的感情交流,這些使張英受益匪淺,在他的散文、詩中經(jīng)常看到他對友人的欣賞贊美之詞?;蚴琴澷p友人如李厚庵的愛民如子、清正廉潔,亦或欣賞兄弟湖上先生的辭退官場、歸隱田園等。在《姚珠樹公傳》中,他說:“英為珠樹公幼胥,公捐館舍時,英年十有五,猶及侍公左右,見其儀范,巍然岳峙,淵然海涵,吐納宗風,神采四映。英雖幼,猶能識之。工舉子業(yè),最為華贍博大,而一一根據(jù)理要。伸紙疾書,千言立就。古文詞無不兼擅其美……此皆邑人之所矜式,海內(nèi)之所流傳,而英得于耳目之濡染者最多也?!盵21]可見,姚珠公的學識、才華和氣質(zhì)各方面都對張英影響很大。張英把真正的朋友視作彌足珍貴的財富,備加珍惜。

3.5 為官堅守清廉

張英作為康熙朝的重臣,一生為官清廉、恪盡職守。他為官三十余載,從不假公濟私、中飽私囊。其家族里面雖然中進士人很多,但沒有人是因為他的關系得以做官升遷。康熙皇帝曾表揚張英,諭曰:“吏部侍讀學士張英供奉內(nèi)廷,日侍左右,恪恭匪懈,勤慎可嘉,爾部從優(yōu)議敘,具奏?!盵12]294還曾特頒手敕諭張英:“爾素性醇樸,侍從有年,朝夕講筵,恪恭盡職。茲因爾父未葬,具疏請假?!盵12]294可見,康熙皇帝對張英恪盡職守、兢兢業(yè)業(yè)的勤政作風,大加贊賞,并以批準其回家安葬先父作為獎賞,讓張英心存感激。

張英長期參與機要事務的處理,但他嚴守做官的原則和底線,絕不結黨營私、泄露朝廷機密。張廷玉在追念父親的行述中說:“府君三十余年以來,侍從禁廷,參與機務,嘉謨讜論,夙夜贊襄者,皆在密勿深嚴之地,人之所不及知,退食時從無一語及公事?!盵12]289張英不僅身體力行堅守為官之道,而且其夫人就以張英的事例告誡子女。張廷瓚官至翰林,每遇鄉(xiāng)試、會試,母親便會以其父為官勤政清廉的事例相告,要他堅持原則和操守,不可違規(guī),并說:“自予為汝家婦,見汝父于試事皆冰清玉潔,即內(nèi)廷考教習,與靜海勵公信誓旦旦,雖得咎朋友,不敢屈撓,從來無一字閑言,況鄉(xiāng)、會試乎!”[22]張英秉公辦事、勤政清廉的處世態(tài)度,對其妻、其子影響非常深刻。張家后世子孫數(shù)十人為官,無人貪腐,值得后世人學習與思考。

張英尤其關注老百姓的疾苦,愛民如子,他深入民間考察,并將詳情如實稟告康熙皇帝。他說:“經(jīng)年且休沐,暫許還山澤。君子重致身,況復當言責。蒼生今何如,廊廟資謀畫。行行非徒然,民瘼貴探索。歸來獻天子,宣室方前席。”[23]張英還建議友人徐健庵要善于提攜賢才,廣種桃李,顯現(xiàn)出一種愛惜人才的大氣凜然之感。他說:“只今鸞坡上,煩君種桃李。誰賢受上賞,況復皆國士。琢成珊瑚枝,照耀明光里。”[24]由此可見,張英勤政為民為其子孫后代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典范,進而鞭策他們努力做一個好官。

4 張英教育理念的主要影響

4.1 樹立了張氏家族優(yōu)良的讀書風氣,對張氏家族的繁榮興盛意義重大

張英為教育子孫后代專門寫了一部家訓——《聰訓齋語》,書中詳細記載了后人應具備的品質(zhì),多次告誡子孫后代要多讀書、勤勞儉樸、謙虛禮讓。他自己以身作則,為國為民,勤懇敬業(yè)。正是因為他對自己、對子女的嚴格要求,才成就了張英家族“父子雙宰相”(張英、張廷玉)、四子中進士(張廷玉、張廷瓚、張廷璐、張廷瑑)、“六代翰林”(張英、張廷瓚、張廷玉、張廷璐、張廷瑑、張若潭、張若靄、張若澄、張若需、張曾敞、張元宰、張聰賢)等傳奇,也促進了張氏家族的繁榮與昌盛。雍正皇帝曾表揚張英、張廷玉和張若靄說:“大學士張英,立朝數(shù)十年,清忠和厚,終始不渝。張廷玉朝夕在朕左右,勤勞翊贊,時時以堯舜期朕,朕亦以皋夔期之。張若靄稟承家教,兼之世德所鐘?!盵18]正是在張英以身作則的熏陶下,張氏家族相繼入朝為官者眾多,為朝廷作出了很大貢獻,對張氏家族的興旺發(fā)達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4.2 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為社會樹立了良好的典范

在張英嚴格有度的教育下,四個兒子皆考中進士,在康熙至乾隆三朝為官為文,都極具影響。只可惜張廷瓚英年早逝,張英在追念張廷瓚行略中說:廷瓚年少聰慧,并“蒙恩選授日講官起居注”,“遷侍講、侍讀、左右春坊庶子、翰林院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兩歲之中蒙恩超擢者六次,圣慈汪濊,咸以為榮”[10]443。次子張廷玉從小聰慧過人,十歲能讀《尚書》《毛詩》,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他在雍正帝登基以后,備受恩寵,官至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領班大臣,成為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族官員。張廷玉長子張若靄在雍正十一年中進士,官至內(nèi)閣學士;次子張若澄乾隆十年進士,授編修,并入直南書房。三子張若淑和四子張若渟也都是乾隆時期的朝廷重臣,這都與張英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張英重視子女教育,且卓有成效,為后世樹立了典范。

4.3 嚴謹?shù)慕逃砟?,對后世人才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參考與借鑒意義

清代名臣曾國藩對張英十分尊崇,對張英的《聰訓齋語》視為珍寶,并要求子孫后代終身學習,不可廢棄。曾國藩在《家書·諭紀澤紀鴻》中說:“張文端英所著《聰訓齋語》,皆教子之言。其中言養(yǎng)身、擇友、觀玩山水花竹,純是一片太和生機,爾宜常常省覽。”[25]392他在《家書·致澄弟沅弟》中說:“張文端公家訓一本,寄交紀渠侄省覽。渠侄恭敬謙和,德性大進,朱金權亦盛稱之。將來后輩八人,每人各給一本?!盵25]394可見,曾國藩對張英《聰訓齋語》的重視和欣賞。

張英提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影響更甚。比如,他認為讀書可以修身養(yǎng)心,閑適之人若不讀書,便會耳目、身心無所寄托,變得惶惶不可終日。他說:“人心至靈至動,不可過勞,亦不可過逸。惟讀書可以養(yǎng)之?!薄伴e適無事之人,鎮(zhèn)日不觀書,則起居出入,身心無所棲泊,耳目無所安頓,勢必心意顛倒,妄想生嗔,處逆境不樂,處順境亦不樂。”[26]這些讀書至理名言,不僅讓人感動,而且應該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終生捧讀堅守,就會受用無窮,造福社會。

張英對后人寫作、品行、為官等方面的衷衷告誡,使人們看到張英對子孫后代的希冀,他說:“生兒不愿腹盈笥,思涌泉,搖筆凌機云,但愿悃悃訥訥耕且耘。生兒不愿朝楚越,暮燕齊,結交少年行,但愿出作入息依農(nóng)莊。人生百憂緣富貴,悲喜寵辱煎我腸?!盵27]張英認為人生很多煩惱都是源于富貴,他希望子孫后代能夠樸實耕耘、結交良友、簡單生活。雖然已步入21世紀,但張英所留下的這些精神財富,值得世人傳承和踐行。張英倡導的為官之道、勤勉讀書和品行修養(yǎng)等,都給人們很多有益的啟示。這些正是人們學習、生活、做人的根基,也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

[1]趙爾巽.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七[M].中華書局 ,2008:9956

[2]張英.張英全書[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4

[3]江小角.張英及其詩文述評[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50-58

[4]章建文.論張英對桐城派的貢獻[J].北京社會科學,2016(8):29-41

[5]郭長華.張英家訓思想初論[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107-109

[6]嚴萍.張英家訓蘊含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教育探索,2006(1):1-6

[7]白興華,凌俊峰.張英《聰訓齋語》家訓思想述要[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3):69-71

[8]肖阿如,郭明芬.論張英的語文教育思想[J].語文建設,2016(3):64-66

[9]張英.篤素堂文集卷十一:先妣誥贈一品夫人吳太君行略[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

[10]張英.篤素堂文集卷十一:誥授中議大夫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冢子廷瓚行略[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

[11]張英.篤素堂文集十六:聰訓齋語[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

[12]張廷玉.澄懷園文存卷十五:先考予告光祿大夫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謚文端敦復府君行述[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5

[13]張英,張廷玉.父子宰相家訓:聰訓齋語卷二[M].3版.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5

[14]張英,張廷玉.父子宰相家訓:聰訓齋語卷一[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5:31

[15]張英.篤素堂文集卷十一:第四子明經(jīng)廷璂行略[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446

[16]張英.存誠堂詩集卷十六:玉兒十齡能誦尚書毛詩喜賦二首[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355

[17]張廷璐.詠花軒詩集:自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685

[18]清實錄卷一三零:雍正十一年癸丑夏四月壬子朔享太廟[M].北京:中華書局,2008:7680

[19]張英.篤素堂文集卷八:寄叔兄西渠先生[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402-403

[20]張廷瑑.張思齋示孫編卷卷三:兄子宗岳二十初度序[M]//清代詩文集匯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44

[21]張英.篤素堂文集卷八:姚珠樹公傳[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395-396

[22]張英.篤素堂文集卷十一:誥封一品夫人亡室姚氏行實[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440

[23]張英.存誠堂詩集卷三:送唐偕藻侍御請假歸閩中[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51

[24]張英.存誠堂詩集卷三:送徐健庵編修南歸[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53

[25]曾國藩,唐浩明.曾國藩全集:第二十一冊[M].修訂版.長沙:岳麓書社,2011

[26]張英.篤素堂文集十五:聰訓齋語[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499

[27]張英.存誠堂詩集卷四:題羹湖畫田家圖寄孫釴卷子[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79

(責任編輯:劉小陽)

G78

A

1673-2006(2017)09-0077-05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9.018

2017-04-16

焦艷(1993-),女,陜西商洛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文化史。

猜你喜歡
張廷玉安徽大學張英
殘菊
深秋
減字木蘭花·乙亥清秋
藝術百家 張英
電影文學(2020年17期)2020-10-19 08:23:26
讀《安徽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一)札記
張廷玉訓子
張廷玉訓子
秦曉玥作品
L'examen dans l'antiquitéet de nos jours
法語學習(2016年4期)2016-04-16 19:42:50
張廷玉為享太廟屢受辱
五原县| 图木舒克市| 杭州市| 灵璧县| 白山市| 桂阳县| 抚宁县| 明水县| 衡山县| 普安县| 奇台县| 盐城市| 遂溪县| 剑河县| 西充县| 石泉县| 垫江县| 张掖市| 五华县| 宜都市| 九江市| 长宁区| 沧源| 汕尾市| 彰武县| 双柏县| 龙川县| 山西省| 元谋县| 溧阳市| 华蓥市| 顺平县| 昌邑市| 灵寿县| 资兴市| 邯郸县| 岱山县| 浦城县| 壶关县| 原平市| 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