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汪亞萍
血脈傳承
○ 文/汪亞萍
●《血脈》劇照。
《血脈》,一部石油人原創(chuàng)的石油發(fā)展歷史見證,石油家庭的歷史繼承。長順、長順的兒子大虎誕生、大虎的兒子林浩以及林浩的兒子的誕生,仿佛在訴說嫁給石油人的宿命就是這樣:“生死攸關(guān)的時刻,別指望他們能夠照顧上你”,但是他們是個頂個的能抗事、能干事、干大事的石油人。
從藝術(shù)角度欣賞,專業(yè)電影具備的蒙太奇、航拍、延時、扣綠合成、達芬奇調(diào)色、擬音混音等手法都使用了。
從劇情講,全劇不足30分鐘,跨越45年,100多人演出,整個劇情盡管落腳點從一個家庭的幾代人的命運展開,但全劇主題集中地展示了“石油,國家經(jīng)濟的血脈;鐵人,民族氣節(jié)的血脈。”正是這樣的大小之間的聚焦,《血脈》獲2016年亞洲微電影節(jié)“最佳品牌獎”。
20世紀60年代末,陜西咸陽,梅子要生產(chǎn),正遇長慶油田慶陽大會戰(zhàn),在玉門油礦工作的丈夫長順奔赴慶陽,途經(jīng)家門口,卻沒能回來看母子一眼,直到大虎百天時,婆婆、梅子還有大虎拍了張合影,這張合影總顯得缺點什么。
長順的母親面對攝影師發(fā)牢騷:“指望兒子如同指貓念經(jīng),我兒去年休探親假,一年滿共沒幾天,第三天公家一個電話就走啦?!?/p>
“公家的人就得聽公家的話,等工作忙完了他肯定就回來了?!睌z影師勸慰。
“不圖有多大出息,只要長大不要像他爸,這么大事都不在跟前?!逼牌抛匝宰哉Z中道出了石油人、石油家屬的苦楚和無奈。
20世紀90年代,長慶大會戰(zhàn)。兒子大虎長大了,成了石油人眼里“有文化、懂技術(shù)、會干事”的典型代表,他和妻子淑芬都在石油科研單位工作,拿產(chǎn)量、做方案,他沒日沒夜。終于,因勞累過度,他突發(fā)腦溢血,在辦公室暈倒了,送醫(yī)未搶救成功。
2014年,陜西西安?!凹藿o我吧!”大虎的兒子林浩長大成人,并成了一名石油工人。在一次浪漫的約會中,他向女友丹丹求婚。身邊朋友求婚又是點歌又是送花,丹丹覺得林浩在石油一線呆久了,缺少那些浪漫,但她欣賞林浩能干事、會擔當。
2016年,陜西西安。丹丹要生產(chǎn)了,林浩依然在前線搶險:“黨員突擊隊,跟我上。”
人物臺詞用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的方言,親切得不得了。兩張合影,一張三代人的全家福,一家四代的全家福,一直缺“大虎”那么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從犧牲家庭利益到犧牲生命,仿佛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奶奶走時他沒回來,妻子生產(chǎn)時他不在身邊,孩子成長時他沒有陪伴,即使回到家也在畫圖加班,結(jié)果拿著醋瓶給孩子喂奶,根本不是家庭頂梁柱的擔當,但是從十幾萬噸到5000萬噸的大油田,他是骨干貢獻者。
“當年十幾萬噸石油,現(xiàn)在5000萬噸,等這崽娃子長大了還要成多大的世事?”
“干成了咋了?和你一樣連家都不回?”大虎父母的對話,道出了石油人家國情懷的“沖突”,石油家屬的“委屈”。
血脈是傳承,是鐵人精神的傳承,是石油人對石油情懷的詮釋。
正如電影歌詞所唱:“有這樣一句話,常在我們心頭掛,它讓爸爸頭發(fā)斑白,他讓媽媽守候牽掛,它讓你我變得強大,它讓心不再害怕,我為祖國獻石油,一腔熱血一句話, 再闊的江河都敢趟,再大的風雪都融化,再大的委屈全能消?!边@些話,石油人都知道。
責任編輯:陳爾東
znchener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