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楓葉
在人們的印象中,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者在單位時間內向受眾者傳遞的信息,肯定比語速緩慢者傳遞的信息要多。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據美國布朗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不論人們說話的速度是快還是慢,他們傳達的信息量是一樣的。
布朗大學認知、語言和心理科學的助教科恩和同事們都認為,當人們在交談時,說話快和說話慢的人傳遞信息均遵循一種模式,即說話快的人傾向于使用常見的單詞和簡單的語法,而說話慢的人傾向于使用罕見的詞匯和更加復雜的措辭。根據信息論,更罕見的單詞能傳達更多詞匯信息,而復雜句法,如被動語態(tài),則能夠傳達更多結構信息。為了驗證這一想法的正確性,科恩和同事們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
研究人員們抽樣了2.4萬個電話對話和40個冗長的采訪,不僅分析了每位說話者傳達的詞匯、結構信息以及他們說話的速度,還分析了相比主動語態(tài),說話者使用被動語態(tài)的頻率。之后,該團隊還利用復雜的統(tǒng)計框架,將參與者的年齡、性別、與其進行對話之人的說話速度考慮在內,統(tǒng)計出詞語出現的相對頻率。
最后,研究人員發(fā)現了一種模式:隨著人們說話速度的增快,他們的信息傳輸速率會下降。此消彼長,說話快者傳遞的信息也就不比說話慢者多。
另外,科恩在研究中還發(fā)現,在同樣的說話速度下,男性傳達的信息比女性多。而發(fā)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可能是女性更想讓傾聽者明白自己在說什么。
在知道了“說話快慢都一樣”這項有趣的研究后,你會“有話慢慢說”嗎?